期待百万元奖励能激励更多老师站讲台


期待百万元奖励能激励更多老师站讲台
刘纯银
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9月12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教师水平和教学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记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安国曾说过:“不给学生上课,怎么能叫‘教授’呢?少出几项科研成果,受影响的只是学校本身;而误人子弟,受害的却是全社会。”教授们的学识才华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的知识理应该通过教学传之后人。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曾经是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潜心科研、薪火相传的典型场景。
然而,最近一些年来,由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考核一直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特别是当前一些高校受利益的驱动和时下流行各种“高校排行榜”的影响,多以科研项目、论文为主要指标,导致许多高校对教师考评“一刀切”。这势必对高校管理产生了误导,致使盲目攀比之风盛行。一方面是,许多大学教师为晋升职称,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无暇顾及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许多大学教授只顾积极找课题、办公司、跑项目、要经费,长期远离科研、教学第一线。毫无疑问,这样下去,其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下降,科研实力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本是大学第一功能,如果大师们都不去给学生授课,甚至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大师。那怎么能“熏”出优秀的学生来呢?那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毛泽东曾说过,“学生以学为主”,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所有学校都必须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但愿浙江大学百万元奖励一线教师的举措,能得到更多的高校效仿,以激励全国有更名师主动走上讲台,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好教授、好老师,这也是振兴高多校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