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送礼,不论是人情还是腐败,都是无奈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下发节日禁令后迎来首个中秋,各地初显节约从简、反对铺张浪费的节日新风。但是,严令之下,送礼现象依然盛行。中秋前北京堵车就暴露了这一切。不仅如此,很多企业根据对象权力大小,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送出价值不同的礼物,这种送礼的“心思”已经明显异化。人情和腐败的界限已经模糊,礼物也成了“变味”的腐败。
其实,在目前中国现存的政治环境,企业送礼,不论是人情还是腐败,都是无奈。
如何与政府官员处理好关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比西方企业重要得多。这缘于中国转型经济的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对稀缺资源的控制,仍然非常巨大;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和规制模糊而又粗放,很多领域还存在规则空白;政府行为的随意性普遍存在,依法办事的环境远未形成,常常会根据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区别对待;政府产品和服务还存在买卖关系。
为了和政府官员处理好关系,中国企业主要通过发展与政府(官员)的特殊关系而取得资源、得到保护或免除麻烦。而这里所说的“特殊关系”则是依靠大量使用灰色或非法的手段(如行贿等)来维系。
目前,这种灰色或者违法的方式仍然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新年和其他重要节日期间。“官员盼过节,企业怕过节”。企业会想,别的企业都这么做,如果自己不送,遇到麻烦的时候就很难得到帮助。有一位政府官员甚至这样理解企业政治行为的隐痛:“哪个企业没问题?可以说谁都不干净,我们想让谁死,谁就得死。”
大过节的,谈了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抱歉!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笑话,并祝福大家中秋快乐!
某县城企业的公关部经理(女),因为刚调到公关部,并没有太多的应酬经验。中秋佳节,董事长要求她代表企业给省城某领导送礼。女经理思考后慎重地拿出了两套方案:如果领导不是很热情,就送土特产;如果领导很热情,就送购物卡。
第二天,进城到领导家,领导倒茶很热情,嘘寒问暖。女经理喝着茶,内心却很紧张。于是,女经理决定送卡,临出门时掏出卡放茶几上,逃回宾馆。
到了宾馆,怎么也开不了门,原来刚才送的是宾馆的房卡。
当晚,女经理没睡好,领导也一夜未眠……中秋送礼需谨慎。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