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缘何接连打架?


 经济数据缘何接连打架?

  81日,国家发布了7月的PMI数据。根据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环比微升0.2%。而细分各企业规模的数据分析,大型企业PMI50.8%;中型企业PMI49.6%以及小型企业PMI49.4%。其中,中型企业的PMI环比下降0.2%,大小型企业的PMI均较上月有所上升。

  从上述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国内的制造业状况较前期有所改善,也有利于下半年政策的落实。然而,在全球一片看空中国的声音下,中国经济真的如数据显示的一样出现探底回升的格局吗?

  前一段时间,同属市场重点关注的7月汇丰PMI数据发布。遗憾的是,7月汇丰PMI恰恰与官方PMI“打架”。根据数据显示,7月汇丰PMI47.7%,较上月48.2%有所下降,且创出11个月以来的最低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汇丰PMI与官方PMI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呢?

  笔者郭施亮认为,虽然两组数据均从全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抽取样本,对企业的采购经理进行月度的问卷调查,但是这样的调查方式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官方PMI调查的企业基本来自大型国企企业,而汇丰PMI的调查范围以中小企业为主。在管理层提出上控通胀,下保增长的背景下,凭借垄断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自然得到特别照顾。相反,在经济持续下行的环境下,影响着国家近八成劳动力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形势更加恶劣,而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技术成本等因素的叠加进一步缩小企业的盈利空间,从而导致两者差距的扩大。  

  第二、调查样本的最终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据了解,官方PMI调查的企业数有800多家,而汇丰PMI仅为400余家。另外,由于调查的企业基本属于随机性的样本,调查质量难免有些差异。

  第三、配合国家稳增长的需要。上半年国内经济持续走低,上半年GDP仅为7.6%,与年初制定7.5%GDP增速目标仅有一步之遥。因此,下半年国家拟出台稳增长政策确保经济的平稳过渡。然而,在国内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国内外看空中国的声音逐渐增多,而这种声音也会使稳增长效果大打折扣。于是,为了确保未来的稳增长保下限需要,官方PMI统计的结果也会颇显乐观。

  尽管代表中小企业的汇丰PMI持续走低,但是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或将促使8月汇丰PMI出现探底回升的走势。以近期出台的暂免小微企业税收政策为例,自今年81日起,国家将对小微企业中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增值税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采取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措施。该措施意在改善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为未来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作出坚实的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官方PMI与汇丰PMI打架外,近期公布中 央与地方的GDP数据也存在着打架的现象。据统计,上半年国内GDP增速为7.6%,但是全国30个省级区的GDP之和却比国家公布的GDP总量高出3万亿。

  其实,这种经济数据打架的现象并不罕见。但是,笔者郭施亮认为,国家与地方GDP统计结果发生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数据来源的不统一,且部分数据存在着重复计算的现象。另外,经济数据的不统一也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的问题。当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国家,数据统计频频出现偏差必须引起重视,而改变分级核算的方式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经济数据接连打架的现象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的数据统计依然存在较多的弊病。需要强调的是,真实的经济数据是政策制定的最大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