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转变的四部曲(一)


管理模式转变的四部曲(一)

 

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必然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小企业在创建的初期,多数是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它是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的,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长为核心、以家族成员为主导、凭借个人权威和经验实施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的初创阶段,较好的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为企业成功站住脚并向成长阶段过渡,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企业逐步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后“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就日渐显现出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步入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开始尝试和探索变革管理模式,其中一部分中小企业已成功地完成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但也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或明知模式变革势在必行,但态度不坚决,行动迟疑,步履艰难,企业发展迟缓;或对变革模式持怀疑态度,摇摆不定,致使企业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更有甚者,固守旧的管理模式,不思变革,企业经历短暂的辉煌之后,成了“昙花一现”,迅速走向衰退或者倒闭。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近70%的家族企业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相继采用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这说明家族管理已开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家族企业主的个人资本仍占企业资本总量的76%以上,有96%的家族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仍然由家族业主担任,这表明,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不会一蹴而就。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转变如此艰难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老板的素质与组织领导能力。在中小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老板存在着人格缺陷,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现象: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随意决策;或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信任外来人才;或高高在上,喜欢一言堂,傲慢专横,听不得不同意见;或作风腐败,铺张浪费等,严重者招致众叛亲离。这些现象不仅阻碍了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