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化引擎如何科学化?


中小城镇化引擎如何科学化?

中小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这个以中小城镇替代大城市难以为继的发展任务倘若演变成了大城市增长之痛的代用牺牲品,则这一转移战略则将归于失败。中小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科学化的最后契机,倘若中国放过了纠正以往发展错误的这一契机,中国经济必将走入难以想象的巨大困境。因为,一个走错了路的中小城镇化运动,要比前面大城市的粗放式发展更加难以扭转,它将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发展之殇与城乡背离之困,而且还将把当前的所有城镇化之困境一直插进中国全民的心窝。届时,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全民之痛的诉求,整个社会的基础将沉浮于市井冲突与利益争执之中。虽然这当是后话,但眼前的农民工市民化,政策性地转变为农业转移人口的中小城镇化,已经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热点,也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增长引擎的核心推动力,因此,中国不能不对此予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头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中小城镇化与美国的科技研发动力是人类关于未来经济增长公认的双引擎。人家的当然是科学的,而我们的也绝不能是靠更多的土官蹲在乡下的犄角旮旯里猛拍脑门子的。中小城镇化的户籍制度、住房供给机制、社保、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都需要同步跟进。

举例说明这里面问题的庞杂,如其中的住房问题就必然要分为中、低、高档以及分别适应其的不同的投资开发力量。这显然会造成新一轮的非均衡发展态势,投机机会的再次成批出现,既能引发投资热潮,从而导致经济快速增长,又能掀起新一轮的经济与社会的失衡,从而导致更为广泛与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事实上,中小城镇化已经在江浙、广东、四川、北京、重庆、上海等省份开始实行了数年了,中小城镇化所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已经是中国所已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的新能源产业、绿色产业、农业及加工业之中小企业、农贸物品市场、物流业、特色产业、民生产业、乡村人居及消费业、观光农业、更加广泛而更具特色的服务业以及新型材料加工业等,都将因此而得到历史性的长足大发展。

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向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区域转移了五亿城镇化人口,其并没能有序解决中国社会的发展失衡问题与经济良性运行问题。大城市社会经济的严重畸形化和难以为继,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未来成功消化这五亿已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数量同样巨大的后续农业转移人口,中小城镇化的大趋势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已成为当前继续发展之首要国策。

大城市的现状压力已使城市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难以为继,所以,重点关注区县城镇化增长行业,具有长期经济战略意义。当然,这既是商机无限的新曙光,又是中国社会矛盾引爆的新热点,对此,绝不能小觑。

首先,农业转移人口的就近翻倍之市况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需做出系统研究。一是入城,二是农村及农业的未来区域发展规划,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与及时利用?不能一味认为就近转移的中小城镇化就能自动化解目前大城市化所引发的一切问题。

中小城镇化实际上只是为化解当前大城市化之困的一剂特效药,但它的药物副作用我们真的已经了然于胸了吗?面对这一涉及到中国社会之根基的严峻课题,来不得半点的继续拍脑门子,再瞎拍,我们的脑子恐怕真要变成猪脑子了。

公共设施配套所应重点关注的城镇化普及态势下的人口生活需求之供应问题,在此应在适宜地区着力力推新能源清洁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小城镇化涉及到的建设用地新一轮压力虽然分散,但却数量更大而不可不重视,对此,需要系统性的科学政策出台,以替换已严重不适应现状的乡村土地管理制度。

中小城镇化发展既要松驰有度,又要环境友好,还要有力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真正做好很不容易。最有效的办法是使政策管理与市场趋势形成协调一致性态势,从而形成良性发展。但是,谁也不能无视市场的盲目冲动与投机必然,顺势而为方能显露出英雄本色。

中小城镇化绝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转移战场,更不是一哄而起,蔑视民生,肆虐投机乃至于走向发展失控的新一轮随地大小便。中小城镇化不是谁用作短暂政绩的特效药,而是中国亿万百姓所赖以生存的远期福祉,是中国真正跃身于世界经济中枢的一块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奠基石,中国必须善待于它,不能再搞一哄而上、同质化复制以及粗放式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中国走向乡村,将用以更多的科学并展示更具各色的文化。

 

老夏

20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