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如妓院,医药代表如妈咪
今天《京华时报》一篇题为《葛兰素史克行贿内幕曝光:医生找小姐都能报销》的文章披露,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嫌商业贿赂案件持续发酵。在GSK(中国)公司高管透露如何与旅行社合作、套现行贿政府官员后,郑州的一位医药代表也披露,行贿医生包括支付“莫须有”的讲课费、请客送礼、旅游和洗浴按摩的费用,甚至找小姐的情色交易,或者直接给医生现金,给医生的回扣率约为药价的7%—10%。
中国的医疗改革,官方的说法是很有成就。一年前,卫生部部长陈竺还曾满怀信心地作古词谈医改,称“九州风雷动,医改传佳音”。可民间的感觉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笔者拿药价来帮大家分析一下:
自1997年起,发改委连续30次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可残酷的现实是,中国患者在这一次次的降价中,终于从吃“高价药”变成了吃“天价药”。
笔者曾和卫生部的一位官员面对面地谈医改,我的基本观点是,如果不能让过高的药价回归其应有的水准,任何医疗改革都必将以失败告终。因为药价虚高,一方面会成数倍地加重患者负担,同时也会成数倍地增加医疗保险的开支,令财政不堪重负。
笔者通过对当今总体药价的观察,估计患者支付的药价应该在药企实际出厂价的5倍左右。我给大家算一笔帐就十分明确“看不起病”的真正原因了:一盒出厂价只需要20元的药品,如果医院价格为100元,患者就平白无辜地多付出80元,即使医保可以报销70%,患者还得付30元,比正常药价下不参加医改还要多支出10元钱。医保却要承担70元的开支,比正常药价下全额报销还要多支出50元。
而这盒100元的药品里因为医生可以拿10元钱的回扣,就让医生产生了开“大处方”的冲动。如果一名品德不错的医生仅开“应开药”两倍的药品,在报销比率不变的情况下,患者需要承担60元费用,为出厂价的3倍;医保开支为140元,为出厂价的7倍。如果遇到“黑心医生”,则五倍的“大处方”也不足为奇。
笔者在《“高药价”,缘于发改委、药监局游戏》中曾将中国“高药价”的原因用一个简单的流程描述如下:市场药价过高、老百姓反应强烈——发改委发文降价、安抚百姓——零售商停止销售降价药——药企换个名称或剂量申请“新药”——药监局批准改头换面的“新药”——“新药”以数倍于降价前的价格上市——发改委再启动降价手段……如此循环,药价也呈螺旋式上升。
因为这种“高药价”完全是腐败导致,因此如果用一个简单且贴切的词汇描述中国的医药市场,那就是“妓院”。这个“妓院”的从业人员不但包括药品批号、价格核准、集中采购等环节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包括了与前几个环节政府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的掮客,及药品生产企业、医药代表和医务人员等相关人员。而给医生支付“找小姐费用”的医药代表,无疑是这个“妓院”里的妈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