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共同的教育取向


 

在西方世界,“教育”这一词语源于拉丁文“educate ”。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世界“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难怪西方的教育和我们中国的教育从很多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不同。

    用执行教育的人已经掌握的对于存在的认识和运转存在的操持去影响被教育的人,使被教育的人理解并掌握教育者对于存在的认识和运转存在的操持,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者对于存在的认识来源于前人对存在认识的积累,也有自己对存在的发现和对存在的发明。教育者对于运转存在的操持也就是教育者所掌握的全部技能。现实存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每一名教育者对存在的认识都仅仅是对存在中的某一个点的认识,或者说是对存在中某一个对象的认识;每一名教育者对运转存在的操持也仅仅是浩瀚的对运转存在的操持中很小的点滴。

教育的最终结果就是被教育的人成为教育者所期望铸就的人,这样的人按照教育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存在于世界中并在世界中运转。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教育者使被教育者完全彻底全面地按照教育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存在于世界中并在世界中运转。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的教育都各不相同,国家按照国家主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自己的被教育者,民族按照民族主流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自己的被教育者,社会也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自己的被教育者,这都是很自然的教育现象。

随着人们之间距离的缩短,或者说随着人们可驾驭的速度的提升,其中包括人的移动速度,人的思想的移动速度,人的信息的移动速度。这些速度的提升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经常交汇与融合,这就使得教育的趋向逐渐有了更多相同之处。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或者说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而不同空间的占有在逐步缩小。可以这样设想,当人们的移动速度达到20000公里/小时,这一速度曾经被我命名为人类的大同速度,当人类具有这样的移动距离的安全速度,人类到达地球任何一个适宜生活的角落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落于一小时之内。人类之间在地球上的接触距离就不再受人类时间的禁锢,人类可以随便地在一天中任意选择一段时间到地球上任意一个适宜生活的角落去会朋友或家人,并且还可以当天回自己的家。也就在这样的时空中,人类的教育将会有绝对共同的取向,那就是人类共同的教育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