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川:斯诺登咋让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如此尴尬?


斯诺登咋让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如此尴尬? 

 

“中国崛起需跨过愤怒门槛”。

 

环球时报写道:最近几年,中国人显得越来越容易愤怒。为了一丁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公车上为了一个座位,可以大打出手;飞机上为了座椅背的调节,会以拳头解决;医院里患者对医疗的结果不满,会拔刀相向;交警执法,可招来唾沫和耳光;中国游客在海外动辄发飙的事件,更是数不胜数。有着几千年温良恭俭让传统的中国人,今天到底怎么了?是生活条件恶劣造成的吗?没有人会否认中国人的生活水准,正处于有史以来提高最快的时代。那些在海外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小事闹事的游客,不大可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是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导致的吗?但这些愤怒者的发飙物件,常常都是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总不能说为了争抢公车座位的打架事件,也是体制的落后或政府的腐败造成的吧?

 

环球时报的话有没有替体制或政府辩白的味道,在这里不作讨论。笔者只是想,在讨论斯诺登令美跌下网安道义“神坛”的狼狈相时,引用上述文句作为今天讨论问题的开场白,是想问这一样个问题:中国到底有多公共知识分子在扮演着买办资本家角色?(部分公知油腔滑调的荒诞的言论,比环球时报“中国崛起需跨过愤怒门槛”中描写的那些人有过之而不及,已经形成了网络暴力,开始变得是非不分。)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并说过:“中国是幸运的,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因而其才有和平发展的机会。美国是不敢轻易侵犯中国的,除非它犯重大的战略错误。但是美国经常侵犯一些小国家,比如叙利亚、伊拉克和越南等。结论?美国只有在感到害怕时才会是文明的”的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上海交大访问教授@JohnRoss431,正以“洋自干五”的身份嘲笑中国公知:“斯诺登案件揭示了中国公知的真正本质。这证明他们并不支持自由。如果他们支持自由,他们一定会声援斯诺登,要求美国政府让他留在香港。事实上,他们是反自由的买办资本家。所以他们支持美国政府,反对真正捍卫自由的斯诺登”。

 

当然,嘲笑中国部分公知的还有斗败过台湾第一贪腐分子陈水扁,不再担任国民党立委回到“国立台湾大学”教书的邱毅教授。日前邱授透过自己的新浪微博帐号(@台湾邱毅)写道:“斯诺登揭发美国国安局大规模监控民众通联记录和网路资料,斯诺登的深喉咙行为让全球人民认清美国真面目,戳破美国伪装的民主自由人权形象,尤其美国面对史诺登揭发的丑闻采取高压追捕行为……各位看官,许多人在网上渲染美式民主人权,由斯诺登事件看清真相了吧……一个在厦门残害无辜生命的陈水总引发网路上众多为他做不平之鸣的声音,我倒要看看斯诺登揭发美国破坏人权自由隐私的丑闻受到跨国追捕,那些同情陈水总的人会做什么反应?裝聋作哑?继续双重标准抱紧美国老爹大腿无耻下去?我等着看丑陋嘴脸现形呢……回忆日前在加州庄园会里奥巴马当习面指责中国黑客入侵攻击美国,奥巴马的义正词严对照斯诺登的爆料,形成鲜明的矛盾荒谬与讽刺”。

 

邱教授的话令哪些人不快?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徐达内倒是针对斯诺登曝料美国的“棱镜”项目称,“考验中国右派公知的题目来了”。考验中国公知是有题目了,但部分公知却在装聋作哑。是的,我们时常看到,一些领着政府公帑、哪怕他本身就是一个贪官,还经常自诩是文化人的人,时不时地地臭骂一顿中国贪官,像美政客那样,对于中国网络黑客威胁的话题,总爱有事没事地侃上几句,仿佛不评论几句,就不足以显示自己是公义的化身。即使在习奥会之前,他们也要求北京要对其境内发动的网络攻击负起责任。不料,斯诺登让华盛顿现眼了,原来美国人是在贼喊捉贼,原来网络黑手是他们自己,而中国才是被黑客袭击的受害者。

 

正如香港的大公报所说: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把威胁其霸主地位的中国作为首要防范遏制对象,恐怕没有人相信,把全球网络都纳入监控视野的美国,惟独对中国开恩,不对中国展开袭击。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互联网超级大国,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使用的电脑软件和技术主要来自美国,中国被监控风险远远大于美国。纵使中方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但微软、谷歌、脸谱、苹果等网络巨头均与美职能部门沆瀣一气,中方连国家机密都防不胜防,更别说公民的个人隐私了。美国在与全世界的网络争夺中占尽先机,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人员组成,美国都当之无愧是第一黑客帝国,是全球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徐达内清楚这点,所以他才说:“考验中国右派公知的题目来了”。其在观察过这几天微博反应后称,从微博发言情况看,那些平日以指责中国网络监控管制为已任的民间意见领袖,的确多数对此避而不谈,靠着成天发布中国公权力劣迹以赢取关注的营销账号更加沉默是金。“此时,对惯于赞扬美式自由人权以贬斥中共统治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来说,难免有些尴尬……”借此他援引@JohnRoss431的话说:“斯诺登案件揭示了中国公知的真正本质。这证明他们并不支持自由。如果他们支持自由,他们一定会声援斯诺登,要求美国政府让他留在香港。事实上,他们是反自由的买办资本家。所以他们支持美国政府,反对真正捍卫自由的斯诺登”。

 

@JohnRoss431为啥说这,公知们知道。笔者透过一些资料发现,美民众为了享受到最大程度的隐私,打建国始一直在与政府进行着一场不间断的争吵。特别是互联网问世后,这种无休无至的纷争,更上新的台阶:一方面,政府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更容易;另一方面,个人反对和揭露政府侵犯民众隐私也更方便(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使普通民众能以一己微小之身,与政府这个庞然大物一决高下。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个人,只要掌握了政府侵犯民众隐私的秘密,都可上网公开政府的机密,监督挑战政府。)

 

资料显示,1878年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明确裁定,公开邮寄中的私人信件,只有法院核准后,才能被政府打开。个人信件享有同民众家中私人物件同等地位。此后百多年来,除战争等非常时期,美国基本上都能按照“法庭核准后政府搜查合法”的原则,处理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间的冲突。把政府该不该和在何种程度上搜查民众的权力,交给了法院。但后来由于美国一直不改变其充当世界警察的臭毛病,而导致其在全球积怨太多,促使这个国家开始怀疑包括本国公民在内,所有的都是该国政府的敌人。9.11恐怕袭击发生后,美国政府对民众的检查和监控,变得更加地肆无忌惮。据称这些年来美国民众的通讯,从少男少女的窃窃情语,到中年夫妇的打情骂俏,美国政府监听系统开始一网打尽,分门别类的进行储存。甚至还闹出一位美国老太太与晚辈开玩笑说,政府监控的好,以后我找眼镜的时候,给监管部门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让他们告诉我眼镜在哪的笑话。

 

即使在习奥会之前,美国人依然不忘拿中国开涮。现在美国人现眼了,部分公知变哑了,甚至被英国前政府高官、上海交大访问学者的@JohnRoss431讥笑为买办资本家。面对这种尴尬,香港大公报解围道:习奥会日前就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上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只有放弃对抗、走上合作,两国关系才有前途。网安领域亦然,少唱点人权、民主、自由的高调,多进行一些务实合作,中美反恐合作才会有成效,网络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而中国的部分公知呢?该不会像韩寒那样去趟台湾就被太平洋的风刮晕,而被写过《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台湾作家廖信忠讽刺:台湾不是韩寒写的那种好。并斥责韩寒那句“台湾保存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这个说法从我第一次听到直到现在,恐怕也十几年了,越来越成为主流。只是台湾人听到,想想,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我跟几个朋友讨论起这件事,大家都无奈的苦笑,不仅仅只是台湾其实也有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另一方面,恐怕很少台湾人会真的认为,台湾社会所谓的‘温良恭俭让’真的是中华文化在台湾得到良好继承的结果。”显然,廖也在提醒那些平日以指责中国网络监控管制为已任的民间意见领袖及惯于赞扬美式自由人权以贬斥中共统治的自由派知识分子,美国也并非他们说的那么好。

 

窃以为,说的好是香港大公报:“美国从网络安全的道义神坛上跌落下来,并不是坏事。趴在地上,才能放下身段,摔疼了,才会有反思和改变。”(文/梁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