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周刊》2013年6月24周 总第1期


   

 

图片

 

每周格言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关注生动中国  追随价值脚步             2013615  24   总第1

 

观点

 

工薪家庭有望成中产群体后备军

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 王宏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本月在人民大会堂同出席2013财富全球论坛和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的企业家代表会见并座谈时说,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带来巨大需求,中国有潜力、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京华时报:可能有些人会惊讶于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那么这个宏观数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王宏:世界银行2010年的标准是,低收入经济体为1005美元或以下者;下中等收入经济体在1006-3975美元之间;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在3976-12275美元之间;高收入经济体为12276美元或以上者。按照我国2011年人均GDP35000元人民币,按照当前汇率折合美元约为5000-6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

京华时报:中等收入劳动者的微观标准是什么?

王宏:经反复测算、比较,到2020年前,在城镇就业的工薪劳动者年收入达到6-15万的,即可以称为“城镇中等收入劳动者”,同时不同地区可按0.82的地区差异系数确定本地区标准。

其中北京和上海三项指标同为最高值,即差异系数为2,“城镇中等收入劳动者”标准下限是12万元/人年,上限则是30万元/人年。海南省的三项指标则均是最低值,即差异系数是0.8,“城镇中等收入劳动者”标准下限是4.79万元/人年,上限则是11.99万元/人年。

需要注意的是,“中等收入劳动者”与“中等收入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针对劳动就业者,收入主要是指劳动报酬收入。后者针对全部社会成员,可以是劳动就业者,也可以是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未就业的职业家庭主妇等。其收入来源除劳动收入外,还可以是股票买卖获利、房屋租金等资产性收入,也可以是抚恤金、退休金等转移性收入。

京华时报:对于今后国民收入的增收问题,国家还有何专门规划吗?

王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期间收入分配改革工作提出的增加收入的量化指标,非常振奋人心。但这个收入倍增是要扣除物价因素的倍增;是人均、而不是人人收入倍增,是低收入群体较快增长的倍增;是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收入不公逐步改善的倍增。

京华时报:您认为现在我国中产阶级人数规模大约有多少?增加中产阶级人数有何良策?

王宏:仅就城镇范围推算,我国“城镇中等收入劳动者群体”总人数在6-7千万左右,约占全国城镇劳动就业人口3.2亿的18%-20%左右,占城镇总人口的9%-10.3%。目前中等收入劳动者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以及一些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可以达到30%以上。

为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我建议在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打出一套组合拳。这包括,通过政府减让税费,扩大劳动报酬增长空间;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收入分配调控功能;扩大教育支出,解决医疗、住房问题等举措。

京华时报:哪个群体会成为我国扩充中产阶层的潜在人群?

王宏: 2010年我国城镇家庭总收入中,工薪收入占比65.2%,转移性收入占23.5%,经营净收入占10.9%左右,财产性收入1.2%,工薪收入是城镇家庭收入的主体。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工薪收入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而这些家庭正是今后最有希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后备军。

 

 

 

投资理财

六大因素影响你的退休生活质量

提到退休梦想的实现,不少人可能会觉得,主要就是财务准备是否充裕嘛。

其实不然,无论是专家的模型实验也好,还是我们自己仔细思考一下也罢,的确,除了通过长期的储蓄与投资为自己准备好足够的养老金,弥补社会基本养老金的缺口非常重要外,其他几个因素,诸如个人的身体健康,个人中年以后的事业发展,家庭与孩子,配偶与婚姻,个人和家庭的债务等,也都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财务状况和生活安排,继而影响退休生活的质量。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副健康的身体,这样我们退休后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如果说财富、事业、子女等都是一个个“0”,那么身体健康就是最前面的一个“1”,只有保持健康,才能让自己的快乐不断放大。

再看中年容易碰到的两大危机:失业与离婚。在我们国家,中年失业大潮还不是很明显,欧美国家这方面的危机较为严重。但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年容被淘汰”的概率可能会越来越高。没有稳定向上的职业发展,何来悠闲的晚年呢?

中年离婚,这在我们国家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有很多夫妻选择在孩子高考结束后办理离婚手续。离婚后,分开的双方,特别是女方,养老风险其实是更大的。所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舒适养老是有裨益的。

再者,如果你在临退休前还有相当多的负债,那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部分人在退休后,收入都会骤降,如此一来肯定无法承担巨大的债务。所以在50岁以后举债得三思而后行,在尚未退休之前就要整理好自己的负债了。习惯用信用卡的人士则可以在退休后取消信用卡,改用现金。

做自己生活的主角做子女生活的配角

在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会困扰退休人士的生活,影响人们的退休生活质量,那就是“助小”的问题会困扰退休人

孩子小的时候,中国父母总是把精力和资源都用在孩子身上。等孩子长大工作了,甚至结婚了,中国的爸爸妈妈又从子女身上找到了“再就业”的机会,成了名副其实的“袋鼠爸爸”、“袋鼠妈妈”

特别当退休族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后,对隔代的爱将赋予他们更大的能量,全心全意以晚辈为生活中心,毫无自我可言。更有不少退休族,为了下一代不惜拿出自己的养老金,供他们买房、买车,补贴家用。其实,真正需要经济支援的不是事业起步的年轻人,而是已经退休、预期支出远大于收入的老年人。

父母无私奉献的精神固然可贵,却并不值得推崇。对于自己的养老金,如果非常充裕又愿意补贴子女的,可以拿出一部分,但如果连自己的生活质量都无法保障,那么还是“小气”一些,子女也不会希望父母为了自己过苦日子的吧。在家务料理上,则尽可以放手让早已成年的子女边干边学。成年子女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在父母精神支持下渐渐锻炼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老人在退休后,亦该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比如可以二度上岗发挥余热,既多一份收入又充实生活;在老年大学陶冶情操,学学烹饪、绘画、钢琴、插画,或是投资、理财等等;又或者约上朋友,出门旅行一番,在成年子女的生活中只要扮演“配角”即可。

及早规划让自己舒适退休

明白了生活、工作、家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退休生活质量之后,一定要好好调整和安排,不要打无准备之仗。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另一件事,到底该如何逐步筹措养老金,保证自己退休后在经济上不会遇到大问题,每个人的思路和路径也可以不一样。

一种思路就是在退休之前,你已经拥有了一大笔足够供退休后宽裕生活所需的钱;另一种思路就是你在退休后的每个月或是每年,可以得到一笔足额的现金流入自己手中。

比如,在临近退休前,就已经通过银行储蓄、基金、债券和信托等金融工具,储备了退休后二三十年富足生活需要的所有费用,这是很不错的办法。但这要求你在工作期间就能够开始行动,并在青壮年时期就经常从各类生活支出压力(如房贷、教育等)中匀出一部分钱用于养老储备。如果你的子女教育和房贷、车贷压力较重,很可能会在这几大理财目标中发生冲突,比如对青壮年时期的生活品质产生影响,或是影响养老储备提前实现的可能性。同时,这样的储备方式,对个人的日常储蓄毅力要求较大。

你也可以购买一定量的商业保险,比如养老年金保险、万能险,通过青壮年期每年缴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待到退休后每月领取一笔养老金,这当然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商业养老保险金的最大特点是能按期稳妥领取。而且,如果你选择的是终身保险,那么就可以“活得越久,领得越多”,有效抵御长寿风险。同时,如果购买了一些终身健康医疗保险,更可以为老年的疾病费用支出助上一臂之力。但是,目前阶段的保险产品也存在预定利率较低、费率较高等缺点,这就会让将来商业保险金对于富足养老的助推力功效有所降低。

而如果是通过在青壮年时期投资一套甚至多套房产,包括民用住房、商铺或写字楼,那么将来既可以享受房产的增值潜力,也可以按期获得一定的租金收入,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之策。当然,个人房地产投资门槛较高,而且变现能力较差,如果是用来出租,还要花费一定的管理成本。

不管怎么做养老筹划,根本的原则就是树立目标、做好规划、严格执行,毕竟退休生涯是比较漫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家庭、配偶、子女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和老伴预约一个健康、快乐、愉悦、充实的晚年!

漫长的退休生活需要足够的资金储备。除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外,每个人还应尽早开始为退休做储备,长期坚持为养老而不断累积,会让你的退休生活更无忧!

 

 

低迷的中国股市为何再受重创

□钱永伟

 

中国的股市已经让太多的人感到失望,希望响应全民有资本收益号召的中国人,现在是谈股色变。辛辛苦苦的积蓄,大幅地在股市内缩水,本来已经看着长期的低迷股市,似乎有点投入的冲动,可惜不断的受到重创的现实,让那投资的欲望不断地消退了。

中国股市已经到了低迷的状态,美联储负责人的一段话,使得中国的股市纳入了新兴市场的圈子,再次暴跌2.86%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就那么软弱,那么低的股价,还是经不起一点点风波,那是中国的股民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出现了问题。

 

中国的股市,从重新建立股票市场开始,就充满了投机的成分,上市需要开后门,造假成为很多公司上市的手段,上市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圈钱;股民的目标,也是为了短期赚钱。在股市的游戏规则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圈钱的将圈到的钱不当钱花,没有股民利益在先,因为他们可以长期不分红,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挥霍。因为IPO比较额度有限,哪怕玩输的,那所谓的壳资源,仍然有人将它作为香馍馍买。股民投资股市,主要是炒股,他们探消息,跟潮流,最涨杀跌,根本不管那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也只是因为那样,太多人介入股市后,几个来回,就将自己打回到“旧社会”了。

 

中国的股市问题,已经不是中国孤立的经济现象,他是整个中国经济环境的写照。尽管中国的股市诸多的不规范,还是无法避免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只要国际市场有些风吹草动,多少也会影响到中国股市的波动。尤其我们这些年,已经不少见到那些国际玩家,在不成熟的中国股市内捞取了不少油水。美国资金退出新兴市场的信息,理论上说对于中国股市影响不会太大,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机构的行为,中国股市还是受到再次的重创。

我们听到过股市的“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五”的说法,中国再添的股市似乎出现“黑色假期后”现象,因为昨天是星期四,不能够说每天都是黑色的标记吧。所谓股市的黑色,那是指特殊状况,可现在中国的股市长期低迷,再现黑色特征,那就将是一片漆黑了。以上海股市为例,破2000点似乎又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问题。那么大的盘面,那么多的股民,那在期间的交易只是为证劵公司生存在支付。中国的股市再如此折腾下去,那将成为中国社会更大的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其负面的影响。

低迷的股市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行情,那是中国股市失去希望的显现。国际社会股市有风险,股价有上落,可您去看看那些好的企业,在任何时候,他们的股价不会被低估到与现实不一致。只有中国的股市,您几乎看到企业的业绩与股市上的表现往往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中国的股市没有经济规律,而太多的认为炒作的痕迹。也因为太多的炒作,导致中国的股市成为中国的赌场,股民成为赌徒。愿者服输,股民往往带着钱进去,输光了就退出。

重整中国股市形象是建立股民信心的需要,中国的股市的行政化太强,已经让我们在其中吃了不少苦头。国家失去了形象,股民融化了资金,社会失去了信心。不断重创的股市,还是在诱惑着太多的企业期待介入,我们的游戏规则太中国化,导致中国股市发展的畸形。经济有规律,股市有风险,可企业上市是为了公众形象,而不仅仅是为了圈钱,企业在股市上的表现,需要企业以实力来体现。我们要鼓励好的企业上市,要建立上市企业尊重股民的社会生态,这样,中国的股市才会有生机,才能够得到良性地发展。

 

机构:IPO重启后走势

 

下半年IPO重启已被广泛预期,但部分分析人士认为IPO重启给市场带来的利空已经被市场部分消化。国泰君安分析师时伟翔认为:“我们预计IPO重启后,发行速度维持在每月20~30家,全年融资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IPO规模对总市值的占比不足0.4%,对A股的冲击呈持续下降趋势。”

在对宏观政策等因素不甚乐观的情况下,卖方对A股下半年的点位判断基本止步于2500点。

国信证券分析师黄学军认为:“上证最高点在2500点左右。”

时伟翔认为:“2013A股投资逻辑与之前几年出现明显变化。转型期间,传统模式下定位周期阶段的工具在逐步失效。三季度A股将在2100点到2350点区间震荡,三季度降仓,四季度或重回成长。”

上海证券分析师屠骏认为:“下半年的波动区间维持年度策略中的判断1950~2450 点。”

而国泰君安6月初发布的调查报告则显示,近四成企业和机构投资者认为A股下半年将呈区间震荡,波动范围在2200~2400点。

 

且听风吟

陌上花开

(一)如花的女子

    自古形容女子容颜清丽姿态优雅常用花朵来比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里一首赞美桃花的诗,春秋时期的息国夫人息妫容貌姣好面似桃花,后被楚国君掳去后竟然三年缄默不语,后世称为桃花夫人。

    传说唐朝美女杨玉环有次去花园散步,花园里牡丹芍药尽皆盛放,贵妃手指刚触到花上,立时羞得花瓣合拢,原来这满园姹紫嫣红也为玉环花颜倾倒而自愧不如,杨玉环的美貌可与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媲美。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花蕊夫人为亡国之恨所作的诗,花蕊夫人不仅容貌生得如花似玉,更是一名颇具才情的女子。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各具花容,且都是有名的如花女子,形容黛玉“娴静处若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想想这般袅袅婷婷的天然韵致更胜过西子三分吧。

    以花朵来形容女子的千娇百媚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更有甚者竟然把妖娆的美女喻为有毒的罂粟花,然,生得美艳不可方物以至颠倒众生的容颜本不是女子的错,惟只怨封建时代对女子精神的束缚,枉顾了如花的心思,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徒空留余叹。

    诗仙李白有句诗“美人如花隔云端”自古女子如花,不光徒有虚表,更兼具秀外慧中的纤柔含蓄之美。

    宋代才女李清照有词云“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写易安初嫁为人妇与夫君举案齐眉,此时她云鬓簪花含羞带露,她年华尚好,他亦是风度翩翩,才子佳人,天赐良缘。读着词意仿佛眼前就是一个手持绢帕俏丽可人的小女子,婉约清丽的才女清照也曾有过如花的曼妙心思呢。

    同为宋代的断肠词人朱淑真在《黄花》词中写道,“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借菊花言志。这如花的女子呀,虽为一介女流却不随波逐流,诠释了一代才女的高洁坚贞的气节。

    我不知道南宋诗人叶绍翁在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时是否含有女子不守妇德红杏出墙的贬意,还是根本就是后来人的曲解呢?杏花妖娆本无错,错也在看花人生了歹意。自古女子美颜如花并无魅惑之嫌,红颜也并非祸水,美好的人和事也在于欣赏的角度和距离,乱了方寸弄不好就会贻笑大方。

    花朵盛开兀自美丽着,又岂能阻止看花人对花朵的垂涎,要不何来“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的慨叹呢!要不索性就做一朵莲花,开在尘外,我倒是更欣赏周敦颐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气质,脱俗出尘,道风仙骨。

    女子如花,聪明的女子更深知即使花般的容颜也会在流光里渐渐老去。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如花女子,有谁不曾爱惜花样的年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曲《金缕衣》道尽了闺阁女子对韶光易逝的哀惋与幽怨。女人如花花似梦,流年似水,佳期如梦,莫要等到花开荼蘼就要凋谢时才遇到真正的惜花人。

    最动人的还有一个有关陌上花开的典故,传说五代十国时吴越王妻子端庄娴静,夫妻伉俪情深,妻子回娘家时,吴越王想念妻子欲给妻子写信时正遇花开时节,他想妻子归途正遇花开,花香满怀佳人亦归,于是提笔写下“陌上花开时,可缓缓归矣”寥寥数语可知其心意细致缜密。想来古人也是极浪漫风雅的,一封家书写得这般巧妙温馨,可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长相思兮长相忆……

    历数这些穿越了历史尘烟在红尘里文思飞扬灵慧如花的女子们,无一不是花容月貌才智兼具,我喜爱她们如花的风姿,更欣赏她们如花的心思。  

    (二)月光下的美人蕉

    那年春天,弟弟不知从哪里移植来一株美人蕉,栽在庭院前面的篱笆旁边。我每天看着它一点点地长高直至发芽儿,看它长出了微卷的碧绿如手掌的叶子,叶子一层层绕在枝杆上,就像保护着快要开出的花朵。

    几场春雨过后,美人蕉已经长有近一米高了,栖在它旁边的花花草草都已经开出了小花朵,只有这株美人蕉寂寞地伫立在田园里,不紧不慢,默默等待属于它的花期。

    盛夏来临,美人蕉的叶子依然一层层努力向上攀援,似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稚嫩的幼芽儿。几番的精心呵护下,终于在某天夜里,美人蕉矜持着露出了花苞,它红着脸羞答答的样子像极一位美人立于院中。一阵晚风吹来,花朵在风里袅袅娜娜的轻移莲步,像在舞一曲翩翩惊鸿舞,也似在展露它那无与伦比的绝世欢颜。

    美人蕉一点点盛放出娇美的花容,我好似恍惚间聆听到花开的声音,由远及近,一如天籁轻灵美妙,它就在我的心尖儿上舞蹈,我亦仿佛整个心灵都浸在了花香里,醉了。

    这般含蓄的美人蕉呵,一枝独秀,不与百花争妍,独在夜里绽放它倾世的美,明艳亦不张扬。我想我是忘不了那夜月光下的美人蕉的,此花开尽,只怕再也没有哪朵花开能让我心震撼。

    那夜,倚着皎洁的白月光,映衬着花开的模样,如此欣然,如此美好。         

    往后,不知怎么,我竟然再也没有种过美人蕉,它的美只留在了那夜的花开时分,或许,花开一季足矣。

   

 

 

 

夏至养生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前后雨水较多,其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湿热”和“暑热”。人们常常感觉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口苦粘腻、神疲乏力、头昏脑涨、心悸短气、小便短赤等,中医认为,此为暑热伤脾伤致。因此,夏至养生勿忘健脾。

运动不宜剧烈

  夏至之后,天气炎热,运动最好安排在清晨阳光初照或夕阳西下时为好,宜选择柔和、动作缓慢的散步、跳舞、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时间在1小时左右。由于夏至后气候炎热,出汗较多,故运动强度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若剧烈运动,容易出现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会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水、红豆绿豆糖水,或吃些西瓜等。饮食注意清淡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注意清心解暑、健脾养胃,还建议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设想(一)

□邓聿文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社会围绕着宪政和政改的争论已到了一种白热化程度。官媒接二连三发文,批判宪政,把宪政说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为论证中国不需要宪政,甚至把毛泽东在上世纪40年代对宪政的鼓吹说成是共产党的一种策略。

在我看来,宪政不过是一种限权的制度安排,宪政既不姓资,也不姓社,或者说,既姓资也姓社。中国要继续发展,并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对人类有较大贡献,就必须对阻碍发展的深层次体制因素进行改革。天下没有只改经济,不改政治的,经济改到最后,必然是政治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种集权体制下。

事实上,中国亟需政治改革的理由非常多,从人性和价值追求来看,最根本的理由是自由。自由乃人之天性,即使共产党的老祖宗马克思,也不否认自由的价值,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人类需要各种各样的自由,可归根到底,是选择的自由,一个人如果不能自由自主地选择国家领导人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谈不上自由,而如何保证这种自由的选择,就是政治体制需要考量的事情。

从人类历史看,迄今为止,民主宪政是最好的或最不坏的能够保障自由选择的制度。中共其实也不天然地排斥民主和宪政,看看中共在执政前骂蒋介石独裁专政的话,也曾是一个追求自由民主的政党。中共执政后,虽然并未兑现自己的承诺,但至少从理念上并不完全否定自由民主的价值。邓小平就曾设想:“大陆在下个世纪,经过半个世纪以后可以实行普选。”很多学者把邓小平的普选,解释成为包括“高层搞直接选举”在内的“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普选制度,即目前西方式的普选。

虽然我对此表示怀疑,认为邓的“高层搞直接选举”仅仅指的是全民直选党的领导人,而非真正放开党禁,让其他党派自由参选。然而,邓小平毕竟提出了一个普选目标,我们可借着这个目标──不管它的真实内涵如何──推进民主化。

中共虽对西式民主不感冒,但并不反对搞民主,它只是要在自己的主导下搞民主。换言之,无论实行何种形式的民主,只要能够保证中共的领导地位,它都会愿意去试一试,就好比邓小平所说的四项基本原则,最关键的一项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从此角度说,尽管官媒现在来势汹汹,密集发表反对宪改的文章,似乎给人一种意识形态全面左转的感觉,但我对习李任期内推行民主持一种谨慎乐观的态度。这无关他们的意愿,而是客观形势所然。具体来说,由经济下滑而引发的财政赤字会迫使中共向民众让渡权力,与民众达成一种类似契约的关系,以寻求新的合法性,而从政治角度说,契约关系就是宪政民主的起点。

中共改革前是以意识形态中的不断革命来建立自己的合法性,所谓打天下坐天下;改革后,则是以经济绩效作为自己的合法性,由改革开启的高增长多少改善了民众的生活。但金融危机后,特别从今年开始,中国经济正式告别高增长,进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的下滑会带来财政收入的减少。可另一方面,这几年搞的福利刚性只会高不会低,从而,中间形成的财政缺口会越来越大。

要削减财政赤字,方法无非是增税、多印钞票即通胀、政府减支三种。增税会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造成企业大面积倒闭和人员大量失业;多印钞票,使货币贬值,也会严重侵蚀人们的财富。对中共来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好,会进一步损害中共执政之合法性。那么,剩下的途径就是政府减支。政府减支虽然会影响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利益,但一来很多政府工作人员享受的福利待遇本来就是不合规的;二来相对人民的不满,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满至少对党而言不会有倾覆政权的风险。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习李最后势必以削减政府开支来应对财政危机。八项规定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次预演。

在最高层的督促下,削减政府开支会起到一定效果,但在政府主导体制下,要完全遏制政府大手大脚的办事习惯和官员不合理的福利支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做到这点,只有借助于外部的监督力量,这就需要启动政改,真正建立起公共财政和预算民主体制,也即与民众达成一种类似契约关系,作为自己新的合法性来源。

那么,预算民主改革会不会像某些体制内学者说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应该不会。将于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方面可能会有大动作,但只限于经济改革,会对经济改革制定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最有可能突破的是,改变延续30多年唯GDP是举的政绩考核体制,再往前一点,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可能也会比目前放松。然而,不大可能在预算民主方面有所突破,更不会就政治体制改革做出决议,因为,经济形势还没坏到中共的既得利益者感到需要妥协的时候。

我的判断是,中共真正推行政改只能等到一场大的社会危机发生,直接威胁到中共统治后,此前,都是小修小补。这场社会危机有可能是由经济引起,被某次群体事件点燃,然后变成一场社会运动,波及的面会比较大,时间会比较长,只有到那个时候,中共觉得再不改革政权会有危险,才会真正启动实质性的政改。

然而,对于学者来说,不能坐等到那个时候。因为由社会危机推动的政改,是否具有可控性,民众会不会因为等得太久从而怀疑中共政改的诚意,进而不给中共政改机会,都不好确定。所以,从应然出发,需要敦促中共制定一个还权于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做一个政治改革的长远规划,否则,无论是一味“摸石头”,还是让民众画饼充饥,结果都不会太好。

在政改的设想方面,大陆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比较赞赏王占阳提出的“低度民主”论。他认为,从世界民主的发展看,存在一个从低度民主向高度民主也即普选发展的过程,中国也应该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低度民主”理论下,王占阳勾画了一个“政改路线图”:未来十年,前五年以充分实现新权威主义政改为重点,后五年以全面展开和实现县级民主改革为重点。民主化进程又可分为两大阶段:先用20年时间(2017-2037年)实现初步的民主化即低度民主,再用10年时间(2042-2052年)达到以全面直选为基础的高度民主。在上述政改路线图中,人大改革首先是新权威主义政改的重要内容,进而又是民主化改革的核心内容,县、市、省、中央民主化每隔五年一个台阶逐步推进,最终实现邓小平设想的到本世纪中叶实现“高度民主”的目标。

不过,以中国目前的状况,直接推进低度民主改革,还有些困难,在低度民主前,应先经历一个宪政即法治阶段。民主是需要训练的,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民主和自治传统的国家,民众普遍没有契约观念和妥协精神,抱着一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方式,一下子进入民主,很难讲不会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分裂、对抗和动乱,何况中国本身存在分裂的因素。而民主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法律和规则的尊重,形成一种契约观念,培育一种妥协文化,在法治框架下进行竞争。中国的民主化需要这样一个阶段,它其实是为奠定一个优质的民主打基础。如果全民中的多数没有形成对法治的信仰,贸然推进民主,代价将会太大,甚至可能会以民主的方式扼杀民主。

我设想的中国民主改革三步曲或三步走是:从现在开始,实行宪政(法治),这一阶段大概用时8-10年,然后进入低度民主阶段。低度民主也是一种可控民主,所谓可控,不是控制民众对民主的追求,而是指在这一阶段,民主尽量能够按照设置的方向推进,而不出现大的民主灾难,所以,它需要一个主导力量,这个主导力量只能是中共;也即,在低度民主阶段,通过制度设计,保持中共的执政地位。这一阶段大约20-25年。最后进入以普选为主的高度民主阶段。这一阶段也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完善。整个中国的民主化需要用40-45年时间完成,这就跟邓小平设想的到本世纪中期实行高度民主的时间差不多。

 

(本文作者邓聿文系知名专栏作家,中国政治观察者,致力于中国的改革和转型研究。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欠缺的睡眠能弥补吗?

日间补觉:总体来讲,小睡片刻比周末恶补睡眠更好。

完没了的技术,让人筋疲力尽的一周,不断增加的待办事项……难怪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数据,至少有5,000万美国人自我报告说睡眠不足。但是周末多睡一阵就能弥补失去的睡眠时间吗?睡眠专家、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Charlottesville, Va.)玛莎杰斐逊医院睡眠医学中心(the Martha Jefferson Hospital Sleep Medicine Center)的医学主任W•克里斯托弗温特(W. Christopher Winter)参与了辩论。
狂睡
通常建议的是人每晚要有八个小时的睡眠,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随着日历从周一翻到周五,他们欠缺的睡眠越累越多。人们认为,星期六在床上多睡几个小时会帮助他们弥补失去的睡眠。他们很可能是对的。没人知道时间范围是多长,也许几个晚上,不过研究表明,短期的恢复性睡眠的确有用,身为美国睡眠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会员的温特博士说,但是我15年前当住院医生时通宵达旦熬的那些夜呢?全都是过眼烟云了。
睡眠银行
最近的数据显示,事先预存长长一夜的睡眠真的可以抵消即将到来的睡眠不足。温特说,比如,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具体某一天临产,你可以在事前很多天里每天都睡上10个小时,保持状态良好。你只需要提前做好计划。
社会时差
专家把在工作日和周末之间改变睡眠习惯的效应称为社会时差。当你五个晚上都连轴转到半夜,之后又在周六补觉到中午的时候,你的身体被搞懵了。这就像你跨越了六个时区旅行,你会感觉很难受,温特说。虽然很多补觉的人抱怨自己昏昏沉沉、头隐隐作痛,但是主观上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相比纯粹睡眠不足的司机,我宁可坐补了觉的司机开的车。那只不过是刚醒来时的迷迷糊糊吧?温特说,它几分钟就过去了,但是追加的睡眠所带来的好处可以持续好几个小时。
习惯性小睡
定时的小睡比补觉和预存睡眠更健康。温特说:由于补充睡眠会让你感觉头昏脑胀,我始终建议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小睡一会儿,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有此需要的话。他还说,25分钟是理想的时间。他用一台Zeo设备跟踪自己的阿尔法波和睡眠质量,把他的声音绿洲(Sound Oasis)助眠仪设定为25分钟后叫醒自己。当你安排了定时小睡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有所期待并且慢下来,不会进入深度的有梦睡眠,他说。这种让人头脑清醒的定时休息比偶尔一次打乱节奏的周末懒觉要好。身体喜欢规律性,温特说,当身体有所准备的时候,它工作起来更有效率。
睡眠类型
有一些证据表明,相比年龄较大的人,年轻人通过恢复性睡眠从漫长的熬夜中恢复元气的可能性更大。温特说,因为人摆脱睡眠不足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恢复的效果还可能与一个人遗传而来的时间类型有关系,它指的是你是一个白天精力充沛的人呢还是一个夜猫子。(大部分人介于这两种类型之间。)温特说,如果你是个夜猫子,你应对非常规时间表的能力可能比一个早上精力充沛的人更强,因此补充睡眠会是很好的恢复精力的工具。选择恶补睡眠对于一个早上精力充沛的人来说效果不那么好,他们在天亮以后可能就不能入眠了。

 

蒲公英网http://www.pogin.net

非凡赢家网http://www.ffwin.com

价值中国网专栏http://yuanzhongliang.chinavalue.net

 

       
 
 

 

 

 

      关键词:元周刊 财经评论 投资理财 养生之道 美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