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与民主政治


  第一,进行土地改革。在基本没有流血的情况下,台湾和平地完成土地改革。接下来的就是公地放领;耕者有其田;和三七五减租。所以台湾很快自耕农就上来了;自耕农上来了之后农业就上来了。  

  五十年代,台湾在农业上来的同时,就注意到台湾这麽一个弹丸之地,要靠闭关锁国是发展不起来的,必须要进行对外贸易。但台湾能卖什麽呢?在当时只有一样东西可以卖,那就是香蕉。因此台湾开始卖香蕉给日本;后来慢慢地开始卖蔗糖;然后卖些鱼苗;后来慢慢地卖鳗鱼;基本上是卖农产品。台湾知道卖农产品走不远,必须要卖工商产品,之后就开始了工业化。  

  简单说就是,台湾采取一个相对正确的、和平的一个土改政策之后,台湾的经济开始起飞。  

  同时,韩国在打仗;越南在打仗;台湾开始做军需生意。钱不是特别多,但对当时的台湾来说意义非常重大。台湾是浅碟经济,所以从五零年代中期开始,不到十年的工夫,在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准后,台湾用赚到的这些钱,开始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台湾发展工商业。台湾发展工商业走了三条正确的道路。  

  一是发展中小企业。国家给你贷款,给你一定的钱,鼓励所有人去做生意。做什麽牙膏、牙刷、毛巾、肥皂或衣服,你可以赚到钱。  

  二是以国家的力量发展石化工业。大家知道台湾是一滴油都不产的,但在一九五零年台湾决定我们要发展石化工业。为什麽要发展石化工业呢?因为它当时是当红的明星工业,就像今天当红的明星工业,是基因工程或IT产业等一样,当年台湾选了石化工业。台湾所有的原料都从中东进口过来的,一部分是印尼进口的。台湾从重油开始炼,一路下来到炼解清油,每一样东西都利用到。这个选择非常的成功。  

  三是开辟成功经验,即加工出口区。大陆现在叫“经贸特区”。实际上是台湾发明的。在沿海割出一些小地方来,然后给你几年的优惠,吸引外商来投资建厂。但你要把技术留下来,可以帮我雇工就业,提高我就业率,一举多得。所以台湾就是靠这几个正确的政策经济在1960年代中期就有了相当的发展。  

  台湾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在经济发展之后带来的就是社会变迁。三角形在我们的术语??悼N表变迁。(经济变迁--> 社会变迁--> 政治变迁)这个式子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发生了长期的大规模的变迁,就会带动社会上出现长期的大规模的变迁,然后会带动政治上出现长期的大规模的变迁。反过来也说得通。  

  台湾的经验基本上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论上的一个案例。它在六十年代经过了农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石化工业发展之后;再加上加工出口区,它的农业和初步工商业已经到达一定的水准,所以社会就出现了变化。  

  社会变化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关键的变化在於阶级分布的变化。台湾经过这几十年的经济的农业发展和工商发展之后,它的社会阶级的分布发生了什麽样的变化呢?  

  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前期和中期,台湾的社会阶级结构,上层阶级的人士比例非常少;中层阶级的人士比例多一点点;绝大多数是下层阶级的人。从五十年代到六零年代中期,我们讲了经过了农业的变更土地的改革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经过了工商业发展之后,台湾的社会出现这麽一种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开始爬上去变上层阶级;越来越多的下层阶级爬上去变成中层阶级。  

  为什麽呢?大家慢慢变得有钱了。种田的人开始有钱了,他有很多副业出;做小买卖开始有钱了,然后开始做比较大的买卖;做大买卖可以做更大的买卖,像王永庆、蔡万霖这些人慢慢慢慢开始浮现了。有些是家里继承了土地或财产;有些的确是因为投资得法,因此经营致富的。  

  这样现象的出现就产生了流动,我们叫作社会流动。就是有些人变差了掉下来,但有些人变好了爬上去。我们观察这十年到二十年台湾的流动是这样的:向上流动多,向下流动少。上层阶级的比例开始增加,中层阶级大量增加,下层阶级大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