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夸大经济数据的魅力


 莫夸大经济数据的魅力

  本月9日即将公布4月份的经济数据。市场普遍认为,由于受到蔬菜将价格上升的影响,而蛋、禽等价格却因H7N9事件影响而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走势,因此四月份的CPI或略高于三月份的CPI数据,机构普遍预测的波动区间为2.2%---2.4%之间。也就是说,CPI数据整体的波动幅度不大。另外,由于国内的内需状况持续低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复走弱,4月份的PPI指数或将延续回落的走势。

  一般而言,经济数据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股市的行情。而从各项经济数据的相互影响分析,上海钢联MyBCIC指数提前12个月反映着工业生产指数的运行趋势,而生产者物价指数又是CPI的先行指标。另外,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CPI等经济数据又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而经济数据中又涉及着大部分行业的发展轨迹。于是,经济数据就成了投资者密切关注的指标了。

  不过,近年来经济数据对股市的影响作用有逐渐弱化的趋势。有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国内经济数据的水分较大,很难真实反映出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大部分的机构也宁愿自己统计出相关的经济数据,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的确,从近几年的经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找不不少的漏洞,而经济数据的魅力也有不断淡化的态势。

  笔者郭施亮以20111月份的CPI数据为例,当时市场普遍认为当月CPI指标一定超越5%的严重通货膨胀生命线。然而,管理层在公布数据的前夕,巧妙地调整了部分的权重,最终导致当月的CPI数据仅同比上涨4.9%。从2010年的CPI占比权重的类型分析,食品占比最大,而居住占比紧随其后。而当时管理层称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水平,将食品占比权重降低2.21%,其余部分类别的权重也小幅降低,同时提高了居住的占比权重,提高幅度达到4.22%!众所周知,当时国内的通胀压力相对较大,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是通胀压力持续增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管理层偏偏选择在当时调整了主要类别的权重占比,以行政手段刻意降低通胀压力的实际水平,也反映出国内经济数据的水分甚多。

  又以GDP数据为例。一般而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GDP数据也会出现明显的回升。而随着GDP的增长,人民币汇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走势。然而,我们从今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来看,明显不符合经济增长与汇率同步性增长的规律。在国内经济弱复苏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最多呈现出平稳上涨的格局,而不是当前急速暴涨的走势。若以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全国GDP与地方GDP的统计数据也产生了很大的误差。根据资料显示,部分地方的GDP存在重复计算的因素,而部分企业为了回避税收也虚报了企业的利润,由此加重了经济数据的虚高成分。

  回归至三驾马车的问题上,投资、消费以及进出口作为国家经济的三大推动力。近年国家一味强调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发展投资性的产业,而期间颁布的规划性项目等内容不少存在着产能过剩,项目重复投资等问题,由此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近年来,管理层有意将未来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至消费,欲通过提高国内的消费能力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不可否认,当前中国占比略高于30%的消费水平的确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试图以消费提振经济似乎在中国难以实现。而当前问题的根本点在于百姓基本没有空闲的资金进行物质性享受,在货币持续贬值、物价持续高企且缺乏有效增值保值的投资渠道的大背景下,提高消费也许是一种空谈。当然,随着国家加强公费支出的管理,高端消费也许迎来了阶段性的拐点,而占比超过九成的中低档产品的销售也迎来了关键性的考验。

  按照一般的规律,物价的增长周期要滞后于经济的增长周期。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弱复苏的格局,而随着下半年多项涨价因素的出现,国内的物价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届时,面对着全球宽松大背景以及国内通胀压力抬头的双重压力,管理层又到作出抉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