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目的是承接前言部分的论点:“如果世界是唯物的,但我们由于我们的局限性,不可能不带有唯心的思想,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科学只能使我们更接近唯物世界,但永远无法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哲学也好,科学也罢,都是我们在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所以,当我们的科学,哲学都只是我们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时,也注定了这些成果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正确。我们都是宇宙的一分子,永远无法成为他的主宰。于是有人会说了:既然都是相对的,那研究他干什么?我的回答是:“有必要,因为我们是群体社会。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统一思想,也就是说要尽可能把个人哲学与社会哲学统一起来,尽量作到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之间对该事物的认识差异最小化,这样我们才能把某件事情做好”。
为了论证这个论点,我把整个哲学史与科学史搬出来给大家看,同时串入了大量的经济史内容,为了是让大家对哲学与科学的发现与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更深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整个哲学史与科学史的内容。在整个古代史,哲学与科学是混在一块的,科学是包括在哲学中的,哲学家就是科学家。在工业革命之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包含在哲学中的,比如牛顿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今天看是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然而牛顿仍然以自然哲学来命名。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在今天来看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当时他仍然认为自己首先是哲学家,他本人也是哲学教授。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随着社会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从哲学中分离,纯粹的科学家出现了,自然科学被分成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社会科学被分成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专业化进一步细分。到了今天,出现了几万种专业,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专业诞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内工作,通过经济纽带与其他人联系和交换,构成了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社会。由于知识爆炸,没有人能够向以前的哲学家那样做到无所不知,而且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中精益求精,不然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过。所以,哲学越来越不被重视,所谓的哲学家只存在于大学中,被人们当成艺术家这样的高深职业。由于现代社会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人们对科学家的尊重程度远胜过哲学家,自黑格尔之后,再也没有那种把世界用哲学观点解释清楚的哲学体系了,因为科学的发展取代了哲学,解释世界的任务交给了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看起来哲学尤其是自然哲学衰落了,随着社会学与经济学从哲学中逐步分离,社会哲学看起来也在逐步衰落。当哲学家不再解释世界的时候,在人们看来,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如果你告诉人们你的大学专业是哲学或者说你正在研究哲学,人们会怎么看你?人们会告诉你不要学习这个专业,因为它没有任何用处。社会也普遍持有这种看法,人们在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往往会说:“我的结论是科学的。”而没有人说:“我的结论是哲学的。”哲学已经和名画、古董一样被放在了虚无缥缈的文化这一类东西中了。所以有人说:“我只相信科学,不相信哲学。”
那么科学是什么呢?如果你看过整部哲学史与科学史你就知道,科学是从哲学中分化而来的,科学首先是一种方法,它同样是由哲学家总结的,哲学家笛卡儿总结为:“1. 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但事实并非如此。
2. 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 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 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依照这种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是一种以严谨的推理和完美的验证相结合的一种人类用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与其他的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你也许会说科学的进步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你没有看见吗?其他的方法能来来这样的进步么?我承认这一点,严谨的推理和完美的验证是精确认识世界的一种人类方法论中最为完美的方法。但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只能使我们更接近真实世界,但永远无法有一个永恒的真理,哲学也好,科学也罢,都是我们在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所以,当我们的科学,哲学都只是我们不断进化中的一个成果时,也注定了这些成果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相对正确。我们都是宇宙的一分子,永远无法成为他的主宰。也就是说科学是相对的。科学史本身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我对哲学的定义:个人哲学是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社会哲学是某一群人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哲学等于看法。那么,科学也是属于哲学的一部分,是一种认识世界的看法。哲学也包括不属于科学的那部分认识世界的方法和结论,比如神学等。任何哲学都有自己的方法论,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笛卡儿的科学方法论。所以我在写完整部哲学史与科学史之后将开始撰写自己哲学的方法论,相对哲学的分析方法,算做是本书的第二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读下去。它将告诉你世界为什么是相对的以及如何使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哲学。
读过整部哲学史与科学史的读者都知道,凡是社会发生巨变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思想家的诞生,哲学与科学的中心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也在不断转移,从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的伽利略开始,到荷兰的笛卡儿,然后是英国的约翰•洛克、牛顿、亚当•斯密、达尔文,法国的伏尔泰、卢梭、拉瓦锡,德国的康德、黑格尔、爱因斯坦、普朗克和马克思,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以及大批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工业革命所到之处,各国都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家,技术发明者和各种成就,比如:福特、爱迪生、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斯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就是在苏联这样的不讲究个人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出现一些巨大成就,比如人类进入太空等。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50年代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开始以来,终于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初步完成了。尽管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讲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彻底完成,但基本上已经成型了。中国工业化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远远还没有完,参照其他国家工业化的过程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爆发新思想、新成就、新发明时代的前夜。我相信一个曾经诞生过诸子百家辉煌哲学成就的国度如果没有新的思想喷发是不太可能的,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文明是唯一能够与西方文明媲美的文明
哲学史与科学史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