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节能补贴政策就将到期。近日,很多城市的电卖场都加大优惠活动力度,吸引众多消费者赶搭政策末班车。
去年6月,国家启动节能惠民补贴政策,消费者购买包括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五大类节能产品,将获得最高400元的财政补贴。由于商务部发言人曾明确表示,惠民补贴政策结束之后不会延续,这项补贴政策被也被认为是继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促销费、拉内需政策之后,家电行业最后一颗“救心丸”。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消费,拉内需,国家先后启动了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政策,通过政策外力,强力拓展家电消费市场。节能惠民补贴政策的出台是为了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但从拉动内需这个意义上说,也是上述两个政策的延续。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惠民补贴政策效果颇佳。2012年该政策带动3270多万台高效节能家电的推广,拉动消费需求超过1100亿多元。国内家电企业也乘政策东风,占领了节能环保市场。从政策效果看,推广节能产品的预期目的基本达到,应该按期退出。可一旦退出,也就动了家电产业的“奶酪”,相信不会轻易罢手。
连续三轮的补贴政策,让家电企业尝尽了甜头,正因为此,它们才有动力去说服相关部门出台新的政策,刺激销售。作为刺激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根据宏观经济背景和产业发展状况,适时推出,适时退出,真的是益处多多,但倘若忽略宏观背景,为企业利益所绑架,一直坚持下去,对中国家电企业的长期发展未必有利。
首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自己的创新能力,打造品牌脱颖而出的。尽管企业依靠政策外力占领了部分市场,但其自身的竞争力并没有明显提高。这种吃“激素”换来的肥大,略显虚弱,一旦国外竞争力强的企业进入,自然会节节败退。企业已经占领市场,下一步的市场维护和拓展,就看企业自己的了。市场竞争机制会让让强者出现,弱者退出。政府只能“扶上马,送一程”,如果一直“送下去”,企业何时才能远行呢?
其次,透支市场。一定时期内,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家电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快速消费品,用个年把几个月就要换,使用周期一般较长。连续三轮的补贴政策已经让家电的市场饱和度大大提升。如果再利用政策刺激,那只能进一步透支市场。当市场饱和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是无法再提高的,不但政策效果会递减,企业出台力度再大的促销政策也很难在市场占有率上有起色。
最后,形成消费者的补贴依赖。一次又一次的补贴,会让消费者形成家电一定有补贴的心理预期,继而对补贴产生依赖。有补贴就买,没补贴就不买;哪个型号有补贴,买哪个型号;哪个品牌的补贴多,买哪个品牌。这种补贴依赖,不但提高企业做市场的难度,也会提高企业打造品牌的难度,更提高企业产品提质升级的难度,最终会倒逼企业向政府要政策支持,形成企业的政策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