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能否托起中国梦?


 “劳动最光荣”能否托起中国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8日上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同庆五一节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新华社29日播发评论员文章《向劳动者致敬为筑梦人喝彩》、《充分发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作用》,30日又发评论员文章《让劳动筑就中国梦》,并发《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侧记》。《人民日报》29日刊发社论《用劳动筑梦以实干圆梦》,51日再发社论《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北京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歌颂劳动、尊重劳动的现场报道。( 中国新闻网20130501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这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也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走过了几十个年头。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礼赞突然让人感觉是那么的虚幻、那么的飘渺、那么的遥远。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劳动力的价值增长了20倍,资本的增值则是2000倍。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次调查显示,高达76.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很难通过劳动致富。——不是以劳动创富为荣,而是以不劳而获为荣,这大抵就是当下很多家长用“将来没出息只能去种田或打工”来教育孩童和“拼爹”之风盛行、走关系致富泛滥、坑蒙拐骗时有发生的根源所在吧。

有网民指出,现今“劳工神圣”渐渐的很少有人提及,而真正的“劳动”正在受到鄙视。也有网民说,拉动经济增长固然值得关注,但我们更应该让被日渐忽略的“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重新唱响。应该说,在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总书记的讲话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提出了一个关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宏大命题。而主流媒体连连呼吁尊重劳动,礼赞劳动光荣,更是对目前存在的漠视劳动现象的直接批判,让“通过诚实劳动实现美好梦想”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动力。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劳动者在我国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重塑起“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共识呢?人大教授张鸣曾建议:一是要在社会发展中更加鼓励劳动创造,努力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良好氛围,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制定出台更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要在社会分配中更加重视劳动,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三是要在社会关系中更加尊重劳动者,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其实,要让“劳动最光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笔者以为只要能够做到两点就行:一是要让让劳动者活的有尊严,二是要让劳动者活的有体面。试想,当劳动者常与讨薪、被加班、过劳死、职业病、开胸验肺之类的新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谁还会以劳动为荣,谁还会相信“劳动最光荣”不是一句空话呢?

让劳动者富起来,让不劳者无所收获,让劳动者有尊严有体面的活着,让权力通吃者死无葬身之地,中华民族就一定能汇聚起实干兴邦的正能量,用劳动和创造托起一个新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