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治理挤压豪车市场泡沫


  今年一季度,中国豪华车市场增幅只有8.34%,出现快速萎缩的状况。相比去年一季度,销量增幅同比下降8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今年年初起,中国政府严抓公务用车使用和严控奢侈消费等举措,使得整体社会舆论和政府诉求对豪华车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月13日《京华时报》)

  中央“八条”,让中国餐饮业惨淡经营;中央严抓公车使用和控制奢靡消费风,豪车消费在中国市场也遭遇过山车般的待遇,兴勃亡忽,似乎就在一瞬间。数据会“说话”,中国豪车销量较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80%。

  对豪车品牌而言,中国市场的萎缩不是好事。作为新兴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消费总体量已经连续多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而在豪车市场,中国消费增量更是惊人,往往是一线城市的车展豪车现场,中国富豪就当场定货,让车上惊呼遇到了好时候。和奢侈品消费一样,13亿人的中国大市场,富起来的固然只是一部分人,但超过70万的千万富豪,中国无疑是最有潜力的奢侈品和豪车消费市场。

  今年第一季度的豪车消费快速萎缩,让豪车厂商感到了压力。但必须要说,这种压力是常态的市场回归,而不是异常波动。很简单,这源于中央政策的市场调控---这种调控是合乎市场理性和民意诉求的。因为公务车本来就有相应的制度标准,规定了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乘坐什么标准的公车。但事实上,很多公车是超标的,甚至是严重超标,这从网上曝光的基层公务员配备豪车的事件,即可窥斑见豹。

  严控豪华公车,尽量使用自主汽车品牌,政策导向之下,豪车市场从兴勃到亡忽,这种“休克”式市场反应,只能反证公车消费豪车的市场规模之大。公车消费豪车,显然既违反公共财政的基本原则,也造成了豪车市场的虚假繁荣,更造成了舆论呛声和民意反对。

  严控公车消费的奢靡超标,既是对现行制度的理性回归,也是对豪车市场畸形消费的有效治理。就此而论,豪车市场在中国快速萎缩,是值得肯定的挤压泡沫,为舆论所乐见。

  少了公用豪车的招摇,公众的怨愤之心也得以纾解。是要车企资本获得利润的豪车市场虚假繁荣,还是要衙门消费公车奢靡风气的消弭,现实的逻辑摆在那,每个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公权力最为舆论所诟病的,最让民意不满的,就是“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款买车和公款出国。正因为如此,公共财政的预决算才会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三公经费透明公开,才会为舆论不懈监督和公众持久诘问。

  公共政策下猛药疗治公权力奢侈之风,已经连开两剂药方:先刹公款吃喝之风,致使豪华餐饮业萧条。即使是馋嘴的官员们以对策对政策,蹩到低调会馆继续高消费,但也凸显八项规定遏止公款吃喝的明显效果。现在严格公务车使用,又使豪车市场出现萎缩,这同样是好事。值得一提的是,猛药疗治的目的不是暂时止住不当的市场消费,而是让公权力回归制度约束的中道。因为,公款吃喝也好,公车消费也罢,并非没有良善的制度,而是制度被权力侵凌,被奢靡之风弥漫而已。餐饮业的繁荣不再及豪车市场的低迷,不过是理性治理下权力不干涉市场的务实回归。

  豪车消费,从来都非市场主流,更不能靠公车消费来支撑其市场繁荣。如果说没有公车消费纠缠其中,豪车消费自然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