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诚信原则的坚守——青年偶像马云的价值分析之三


 

据说不久将进行的阿里巴巴IPO的市值规模将突破一千亿美元,具备如此价值的这家企业王国,究竟有怎样的企业竞争力?这个问题始终是各界关注和探讨的中心话题之一。有人说阿里巴巴公司如其名字一样,是个蕴藏着无数宝贝的黑洞,对于它的财富和能量,没有人能说得清。从其14年的表现看,这的确是一家神奇的公司,它不断地推出足以颠覆世界商业规则的网络产品,看似复杂的疑难问题,他们却都可以注意化解为无形,创造出一连串的网络服务神话。作为公司的掌门人,酷爱武侠文化的马云自诩“凤清扬”,带领着他的一干神雕侠侣,在中国互联网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创新活剧。

在中国成名的网络大佬之中,马云无疑是最有个性的一个。尽管他除了熟练的英语以及杰出的演讲能力之外,似乎没有别的什么技能优势了。然而,在他的骨子里所蕴藏的创新和变化性思维,以及坚持诚信、尊重同事、一切为了客户利益的价值原则,却构成了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基础框架。而对这些价值理念的坚守,正是成就阿里巴巴今天如此伟业的根本保证。在阿里巴巴的成长历史中,人们可以津津有味地历数其一个个的精彩,在今年的集团组织架构重组中,它已经形成了由25个事业部构成的庞大事业集群。其中的每个事业部都代表着一个事业链条,都可以讲出一连串精彩的创业故事。然而,这样的精彩其实不仅在阿里巴巴,在腾讯,在百度,同样也可以有很多与之相媲美的精彩。江湖中人们更愿意将互联网教父的头衔冠之于马云,其原因肯定不是因为他的教师出身,也不是其企业的骄人业绩,而是支撑这些业绩的独特理念和文化精神。

如今,人们在谈起阿里巴巴,谈起马云的时候,总是习惯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耀眼炫目的数字之上。的确,未来的1000亿美元市值、网络交易平台年营业额突破10000亿等等,这些天文般的数字的确值得赞许。但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是,阿里巴巴凭什么做到了这些,这家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如果说是因为有马云,这样的说法显然不准确,尽管我们都清楚,的确是马云缔造了阿里巴巴集团,但如果说是马云的理念和精神成就了阿里巴巴企业,似乎才更有说服力。在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架构中,尊重同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甚至被排在了对股东尊重的前面。道理自然很简单,股东的利益如果离开了企业员工的努力工作,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啊。

还有对诚信原则的坚守,这一点每个企业都在说,但真正做到却实属不易,因为中国的国情所限,谈诚信的确有些奢侈。然而,要进行电子交易,没有诚信做基础又的确不行。退后到14年前,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要在这其中淘金,可进行的选择太多了,马云却唯独选择了做电子商务。就冲这一点,此人就绝非常人。因为诚信是做电子商务绕不过去的鸿沟,而在诚信基础如此薄弱的中国要在诚信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商务,难度和挑战实在太大了。按常人的思维惯性,在中国要做大事、做又难又大的事,肯定要找政府啊,借助权威好办事嘛。而马云却没按常规出牌,他打的是换位思考的客户需求牌。

在设计为小企业服务的商务平台服务的时候,马云们显然是了解这些潜在客户的业务情况的,让这些企业用户接受自己服务的最有效手段显然是要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简单地讲道理,甚至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当时的江浙一带小企业众多,但信息业不够发达,商业机会比较少。于是,他们推出的服务首先就是让客户体验网络的神奇和快捷,足不出户,就会有你感兴趣的客户找上门来。这样的事情,以往只能出现在梦中,但阿里巴巴提供的网络服务就可以活生生地将其成为现实。由于江浙地区的小企业商业意识很强,产品的成本很低,并且实行的是薄利多销,对于海外市场自然是有杀伤力的。在让客户尝到网络服务的甜头之后,他们又在客户信息透明上下功夫,用心给客户讲清楚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要和客户谈成生意,关键是取得对方的信任,而自己的信息透明就是赢得信任最好的手段。就是着力于这样的基础工作,阿里巴巴的企业交易平台的构建,开始步入了良性的循环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意识也在企业客户群体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