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元外汇占款哪儿去了?


  说起资金面,免不了要看外汇占款。

  去年,大家还在普遍担心热钱会大量流出中国,到年底却突然峰回路转。人民币从四季度又走上单边升值的道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和即期汇价,至今都一再刷新汇改后高点。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背后,是外汇占款的稳步增长。

  央行最新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其中,1月新增外汇占款达到惊人的6837亿元,创下历史之最;2月为2954亿元,较之上月降幅达57%;3月则在2月的基础上再度下滑20%。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外汇占款余额第四个月份增长,月均增长则超过4000亿元,达去年月均增量的9倍,是2011年10月以来不曾出现的现象。

  如今大家最能接受的、可以解释热钱流入中国的理由,就是:美国QE计划前景不明朗、欧元区部分国家仍存在债务危机爆发因素、日本强退通货膨胀率预期,而中国经济相对稳定高增长。

  目前,股民更倾向于“外资投行唱空是为了抄底中国A股”的这个说法,毕竟2000亿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新产品和新增额度的申请批复,在暂停数月后即将再度开闸。

  业内人士称,随着RQFII、QDII和QFII等一系列跨境产品的开发,将帮助中资金融机构通过香港境外市场平台打通全球化之路。随着新增额度的加盟跟台湾试点的开放,将有更多海外投资者通过RQFII投资中国资本市场。可惜,从目前的报道看,以前的RQFII,相信这次申请的RQFII,都还是债券类和ETF类RQFII产品,外资更青睐债券市场,RQFII资金主要是投资在债券方面,还有部分ETF。

  现在最奇怪的问题是,楼市股市等投资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资金流入迹象,通胀水平也较低,今年这1.2万亿元的外汇占款都藏在哪里?

  想了一下,有这么几个可能:

  1、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预期,使得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较强,持汇意愿较弱——变成人民币存款了!3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为446亿美元,连续在一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上运行。

  2、央行在春节后重启正回购,而暂停逆回购,本来意在回收节后流动性。但是外汇占款一直在资金,所以央行到4月下旬还在使用正回购。

  3、4月债券监管风暴,在消耗一部分的流动性。原来的债券代持业务,衍生出的流动性,因为有几个固定收益大佬被捕,使得所以的参与者(银行、基金、券商、信托)都在收缩杠杆。金融机构降低杠杆比率,清理债券代持,会吸收大量的资金。

  另外一季度外汇占款增加的幅度实际上是在逐月下滑的,进入4月份,银行反馈净结汇快速下降,外汇占款增长趋势减缓,叠加季节性财政存款上缴,流动性阶段性就趋于紧张了。所以,4月下旬银行间拆借利率是上涨的,虽然没季末考核时候厉害。

  财政存款因素方面,根据财政存款月度变化量计算,每年1月、4月-5月、7月和10月是财政存款较大幅度回笼央行的时间;而11月-12月是财政存款流向银行间市场的时间。根据近5年的经验,4月-5月通过财政存款渠道分别平均回笼到央行的资金约为3028亿与3070亿。

  节前媒体有过报道:截止21日,四大行4月新增信贷投放约为1300亿元,投放节奏慢于今年前三个月同期水平;而存款方面则流失1.7万亿元。估计就有财政存款的因素,同时也显示,虽然外汇占款很多,但是市场资金面并不是很乐观。

  进入5月份,股市还要面临IPO重启的话题,所以,如果没有下调准备金率等资金宽松措施的话,“红五月”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