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满社会生活模式内涵的探究


 

    中国的社会模式正处于变革、改进、进步、进化的过程之中,中国的社会模式将向更好更合理的社会模式跨出矫健的步伐,这样的社会模式肯定有利于更好更合理更优越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建议把培养大众成熟心态纳入这样一个伟大的进程中。

大多数不同的社会生活模式都可以适应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状态,但是,这些社会生活模式在适应社会经济衰退状态时,却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人们的生活质量除了物质生活外,还可以包括人们在一种社会生活模式中的精神状态、心理成熟状态、人们相互之间所建立起的正常生活关系、人们相互之间的依存和互助关系、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关系、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等等。人的生活质量绝不仅仅决定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是由多种要素来综合体现的。

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憧憬着一种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但是过去的憧憬也就只能说是憧憬,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类现在对这种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不断给予了具体内涵。当这种内涵被人类大多数接受之后,人类就会为之而努力,很具体的努力,也就这样让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一块砖一片瓦地建设起来。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的精神状态就是这样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必定建立、维持或者说具备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具体地说,也就是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的精神状态看不到消沉、颓废、失望、绝望、冷漠和孤独。

个体在某一确定的时空中所具有的思想和意识以及它们的综合外显,并形成了个体在该时空中的瞬间定位,这就是个体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常常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也会引起个体精神状态的变化。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处在一种精神状态之中,人们常用精神状态表述当时的心境、并相应地传递给外界一个感觉信息。

与人们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相对应的是消极、病态、向下的精神状态,它们经常表现为心情低落,精神萎靡,丧失理想,十分衰竭,心里面总有一块压不下去的石头,就好像是一块心病,搞得自己心情烦躁不安,情绪常易失控,意志消沉矣;如今社会青年在不成熟的浮躁下所演变的各种流行的前驱的非主流的另类追求的综合显现,颓废矣;对别人寄望的失却,对自己寄望的失却,对他体寄望的失却,由这些失却所引发的躯体失落与精神失落,失望矣;失望达到极点,个体原来的希望已经完全丧失,在生活、事业、爱情方面受到重大打击并且前途看不到丝毫起色的情况下个体的心境呈现,绝望矣;对一切都不在乎,似乎周围的时间和空间都已不复存在,一切均为空空空,自然对待他人鄙视,表现为冷冷淡淡,漠然无视,又或是戒备森严,满怀敌意,生怕被宰,唯恐被害,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冷漠矣;把自己和世界撇开,把自己和人们撇开,孤零零,只剩下唯一的自我,没有任何交往,面对面的没有,可通话音的没有,可通文字的没有,任何可以传递信息的都没有,孤独矣。

当一个社会生活模式中有足够多的人处于消极、病态、向下的精神状态中,这个社会生活模式中必定会充满不安定因素。所以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务必消饵这样的精神状态,让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刷新原本消极、病态、向下的精神状态。

个体精神充满正能量,个体思想、行为、躯态总是面对着并向往着活力四射、奋发进取、热促延绵,这样的个体就是积极的个体。人们一见他的存在,就会感觉到他的活动能力充沛,满是朝气,反应灵敏;人们可以经常看到他努力进取,不断地进步,绝不会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他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群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他热心于发展,绝不停止,绝不滞留,永远是发展的动力,延绵不绝,永无止处。

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完美。热切于追求躯体、心理、心灵、智力的灵活运转,创新开拓,具备高科学素养,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投身改变并维护环境的适宜。善于动动静静,动静交替激抑,保持动态平衡。

个体经常向往着较高、更高、较好、更好的位置,个体经常向往着真切、更真切,个体经常向往着善良、更善良,个体经常向往着美丽更美丽的存在,个体经常向往着新颖、更新颖。

唯有社会上具有足够多的人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时候,这个社会才能建立起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的心理成熟状态也是这样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必定建立、维持或者说具备成熟的心态,具体地说,也就是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的心理状态看不到或很少看到次成熟的状态和不成熟的状态。

个体在某一确定的时空中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即该个体在该确定的时空中的心理活动水平,不同个体在同一时空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可以呈现很大的差异。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特征三种形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它联系着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过渡。心理状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和统一,是某种综合的心理现象,它往往又成为某种个性特征的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心理状态的特征又往往成为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一个人在特定时刻的心理状态,是当前事物引起的心理过程、过去形成的个性特征和以前的心理状态相结合的产物。

成熟的心理状态的内蕴和外显表现为利他、悦纳、升华、预筹、幽默、好学、善动和运谐。

个体经常助人为乐,乐于助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都是利他在发挥作用,这些行为被社会群体所弘扬,操持这些行为的个体被社会群体公认为善者,他们所受到的弘扬又会为他们带来幸福的感受,也就是说,操持利他所导出的个体行为,不仅在行为过程中使操持者感到快乐,在操持后还会获得许多后续的幸福和快乐。个体经常将原来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极其普通和平凡的内容,加以美化和崇高化,从而那些一般生活内容中潜在的美和深藏的崇高涵义悉被探得和揭示,从而那些一般生活内容就将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耀眼宝光,操持者的内心不禁喜遍全身,对操持内容爱不释手,全身心充满幸福的感觉。个体对于自己所面临的现实能够欣悦地加以全盘快乐的接受,不管遇到的事是一般人们认为不如人意的事,倒霉的事,挫折的事,甚至是可怕的大祸临头的事,也都能从容面对,高兴地接纳,并且还对这些事的来临倍加珍惜,这就是悦纳的全部写照。从很长远的角度来看,人们的将来未必都是如画美景,人们对将来的憧憬和展望不能想得太美,但也无须想得太糟,存在一点对将来的适度焦虑,设定一个未来的上限和下限,让未来光临时必落于这个界域中,自我也在正中下怀中倍感欣慰,预筹的效应竟是这般美好。个体经常搜集高尚的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使人产生舒心欢悦的文化内容,造就一个自我掌控的谐趣库,这些谐趣以一句话,一个情节,一个动作,含有一点滑稽,充分体现站在高处,俯视人生,让自我总感觉在在皆是游戏,浑身好不自在潇洒,如果遇到什么尴尬,如果有什么无地自容,统统会烟消云散,幽默的神奇一表非凡。个体经常满怀兴趣,经常产生针对对象的活力,在此同时个体的潜能将得到高强度的释放,个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入新的领域,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敏感和激动使整个系统都进入了反应灵敏的状态,心情感到特别舒畅,幸福感十分强烈,好学的奇妙作用展现无遗。个体经常保持足够量的运动,并且很好地保持本身的动态平衡,让一定量的运动所形成的善动,满足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生理上人体的各种系统运转自如,精神上人体的感受舒畅愉悦,感觉极佳,善动就是这样动动静静,动态平衡。个体经常操持平和、渐趋、圆润和共赢,使这个能够包容自己的时空通过自己也能够同样包容和谐地生存的一切,在共存的过程中,力求各方皆赢,双赢,三赢,统统都赢,运谐即在其中。

社会中的人们绝大多数处于心态成熟中,这个社会的美满生活模式也就自然诞生了。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相互之间所建立起的生活关系也是这样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必定建立、维持或者说具备良好的生活关系,具体地说,也就是社会人群中绝大多数的生活关系是真切、善良、美好、新尚的。生活关系牵扯到个体在其生活时空中对其所接触的所有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这中间尤以其与其他个体之间接触的关系为重要的组成

社会学是结合人类、环境、政策、时代等生活中所有一切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问,自然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相互之间所建立起的生活关系也必定和社会学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也就是人们的生活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其实也就是人们的生活关系。人们的生活关系可以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生活中的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同事关系中的特例。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个体在其生活的时空中和他体的关系对个体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个体对他体真诚、切实、无虚、无假,这就是个体真切的呈现。真诚即真实诚恳。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从心底融入他人,显示为一种人格。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真诚能够使我们广结善缘,使人生充满成功的机遇。《朱子语类》卷七四:礼卑是须就切实处行。·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句尊壮而事切实,不减少陵 。 ·李赘《复焦弱侯书》:大抵圣言切实有用,不是空头,若如说者,则安用圣言为耶!符合事实,切实可行,踏踏实实,个体真切能够缔造个体幸福美满的人生。

善良最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利他,善良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美感的凝结和挥发。善乃善良,善乃美好,操持利他就是操持善良,操持利他就是操持美好,操持利他时的所有行为都是善良的行为,操持利他时的所有行为也都是美好的行为。具体地说,在家庭生活中,善良的主要表现是尊老爱幼、夫妻相爱互助;在经济生活中,善良的主要表现是改革开放、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同奔发达;在文化生活中,善良的主要表现是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中外交流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生活中,善良的主要表现是师生互动,培养良好素质;……和主流社会吻合、充满正能量氛围美感的几乎所有存在都洋溢着善良。

美好是一种存在,环境、人、生活、情感在简单、安全、和谐、温暖的交织下呈现的存在就是美好的存在。美好排斥负面影响,排斥非善的存在,排斥丑陋的干扰。忧虑、悲哀、恐惧、和愤怒全是人们生活中的负面,它们都能够抑制美好、消饵美好,美好若要存在就必将这些排斥之;非善这些不沾善良的存在和美好是誓不两立的,所以要保证美好的存在就需将非善加以排斥;丑陋是美丽的对立,美好需要美丽,不能让美丽的对立污染存在,而伤害美好,也需排斥之。

新尚就是新的爱好,新的魅力,新的灿活,新的崇尚。唐·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人们就是在改前好中产生了新尚,人们就是在趣生趣演中看到了新尚。人们对新的追求就是对科学的追求,人们对新的爱好就是对科学的爱好。新总是洋溢着她的魅力无穷,满是灿烂,透露出光明。人的活力的本质就是追新的爆发。崇扬新,尚效新,一派追新的展露,漫射着时代的曙光。

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们的生活关系交织着真切、善良、美好、新尚。人们生活关系中交织的真切、善良、美好、新尚也在铸就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相互之间的友爱关系也是这样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肯定是友爱相待。友爱是人们在交流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的感情,它不受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交流的双方以朋友伙伴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友爱中浸润的全是真切、善良、美灿和新尚。

在人们之间的关系中,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常常是最难达到友爱的一种人际关系,恰恰在管理学上有这样一句名言:管理的实质就是搞好人际关系。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友爱。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小到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工作,大到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延绵。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友爱,这个社会生活绝不可能处于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

中国几千年的旧社会生活模式中,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生动地反映了旧社会生活模式中人际关系的冷淡和酷寒。为了利益,为了生存,即使亲人之间也会人心隔肚皮,更何况陌生人之间,当然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存在于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多的是欺骗、算计、利用和酷待。这种无休止的斗争和欺骗带来的只是极个别人的获利,大多数人都成了孤立的个体,失去了集体的力量。独裁统治者经常在人们之间有意识地制造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炎凉,从而瓦解了人们对独裁统治者的抗争。恶劣的人际关系带给人们的尽是灾难,比大自然有时带来的灾害更为严重,更为残酷。

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与人一经接触,就应该立即把对方作为自己的朋友。对于朋友的认识,有人认为朋友就是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朋友就是感情很好,有共同语言而经常交流,有时间就相约在一起聚会的人。有些地域把谈恋爱的对象称为朋友,把谈恋爱的过程称为谈朋友,可见朋友的意义之重。清·刘开《孟涂文集》:“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易·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 《后汉书·马援传》:“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韩愈《县斋有怀》诗:“名声荷朋友,援引乏姻娅。” ·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朋友凋零江海空,弟兄离隔关山迥。” ·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申)包胥曰:‘吾欲教子报楚,则为不忠;教子不报,又陷子于不孝。子勉之!行矣!朋友之谊,吾必不漏泄于人。然子能覆楚,吾必能存楚;子能危楚,吾必能安楚。”

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友爱,也就是几乎逢人即友,相见必以友相待。可以设想一下,人处于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美满的感觉必定充斥于自我的全身心。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相互之间的依存和互助关系也是这样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们之间的依存和互助关系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美满的最完好的依存关系和互助关系,这样的依存和互助充满着真切、善良、美灿和新尚。

人类社会本身就是由人类个体之间相互必须的依存建立起来的,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在在都依靠着他体的互助。随手拈出一个例子:我住在上海的一个小区的高层建筑中,我居住的楼层是25层,早上醒来要洗脸,水从何而来?依靠自来水公司的员工将水从给水站送到小区,小区再将水用抽水机送上34层高处的水箱,这一过程中我依靠着多少人,没有他们的存在,没有他们为我工作,我就不可能有水洗脸。当然我也给予他们帮助,通过我付物业管理费、付水费,用货币这一通货给出我的互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相互需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在上面这一极为简单的例子中已经得到了印证。

社会互助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观念和行为之一。从原始人群开始,人类就过着群体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种生活模式使个体产生了对群体的认同,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又进一步使人与人之间必须构成这种以积极的互动关系为经纬的社会支持网络,相互依存感在其中表现得极其强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哲乃智的意思,由此,哲学就是智慧学的代称。在西方,哲学叫做“Philosophy”,它是从“Philein”“Sopia”这两个古希腊文的词衍化而来,这两个古希腊词的意思分别是“爱”和“智慧”,统称“爱智慧”。哲学一直被古代人看作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在近代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哲学的地位始终是登峰造极的,因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断证明,自然界是统一的,万事万物都是依照同样的规则存在与发展的,哲学作为探讨万物最基本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的一门学问,自然也就是科学中的“科学”,是所有学问的精华所在。

天地人,三才统一,和谐一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一脉相承的哲学整体思维模式,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助必须在思想、机制、目标上得到充分反映。天时地利在一定条件下都不如人和,人和,人的相互依存获得明确宣示,由此人的互助必将获得有力推动,人和,在相互依存和互助中肯定能够遵行科学,抓住天时,利用地利,创造人类最佳的延绵。人类最佳的延绵方式就是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在这个生活模式中生活的人们具有相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由成熟心态利他操持的互助绝对淹没掉由功利主义操纵的互助。人们都会在现实生活中返朴归真,也就是在社会互助中,让利他几近全部地淹没掉功利。真切就真切在真正地利他,善良就善良在真正地返璞归真,美灿就美灿在利他闪闪发光,新尚就新尚在利他不断谱写着新歌,描绘着新画,撰写着新诗。

 

                              

人们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是垒筑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的一块砖或是一片瓦。个体对他体的相信,相信他体的话,相信他体的行为,相信他体存在的一切;个体对他体给予嘱托,给予任用;这些存在的集合就是个体对他体的信任。

《史记·蒙恬列传》:“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南史·荀伯玉传》:“高帝重伯玉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唐僖宗信任田令孜等,贪财好贿。人民失散,四野饥荒。”

在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中,人们相互间的关系不再出现猜忌,也不再会有怀疑。《后汉书·申屠刚传》:“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 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指瑕》:“近代辞人,率多猜忌。”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群臣奏曰:‘依臣等公议,王不委质,无以释郑伯之疑;若独委质,又使郑伯乖臣于之义。莫若君臣交质,两释猜忌,方可全上下之恩。’”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由此如家人父子,无复猜忌矣。” 三国··曹植《王仲宣诔》:“子犹怀疑,求之明据。”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九:“但人君位号,岂容降改。闻之天下,孰不怀疑。”

在充满猜忌和怀疑的社会中,人人心中设防,而且逐渐防不胜防,从而提心吊胆,绝不敢随意嘱托,绝不敢随意任用,甚至达到无人可嘱托、无人可任用的可怕境地。可以想象那样的社会将是怎样一种社会,在充满猜忌和怀疑的社会中,美满变成了一种空泛,一种虚无。

 为了给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不断注入新的美满生机,个体应该对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十分认真,要保证话中含义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要保证人们可以确信无误;个体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十分负责,让自己的行为不存在任何可以引发怀疑的芥蒂;个体对自己的所有存在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无误性。个体所言所行所托出的存在具有无可厚非的正确性、准确性、真实性和无误性。

 要达到自身所言所行所托出的存在具有无可厚非的真实性和无误性是一件十分艰巨的承诺,凡言凡行凡所托出都必须三思四斟。所言的内涵正确吗?会不会含有虚假的成分?考虑时要在定性上十分认真地考虑;所言的涉量内容切忌夸张和压缩,要真实地计量,要在定量上反复考虑和核算;所言的用语用词是否存在错误,一语之错或是一词之错,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大错,会给社会美满的生活模式掺进破坏性的沙粒。所行是否符合美满社会生活模式的要求,符合的话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话就是不正确的;所行的作为是否非常准确到位地推动美满社会生活模式运转,要反复审视测定,防止出错;所托出的存在能够保证符合美满社会生活模式的运转吗?所托出的存在能够符合美满社会生活模式的运转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不正确的,对所托出的存在中所含有的量必须准确无误,不含有任何虚假,对所托出的存在要确保全是真实的存在。

垒筑美满的信任是造就美满的社会生活模式所必需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