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原长城 看聚仙缘美景


洛阳南伊川白元乡双头村,因康水和明水两条溪水在此处交汇流入伊河而得名,又名“双溪头”。明水是因这里是第四代炎帝神农氏帝明故里而得名。

“双溪头”有一个三天两头过神仙的道观,名曰聚仙观”。天下有缘份之人能相聚于此,快乐如仙人,故又称“聚仙缘”:

 :。

 

 

.

 

新出之竹似仙道所用的辟邪利剑:

 

  

1、烈火岩浆变仙泉

在亿万年前,九皋山东部火山喷发,炙热的岩浆从地球深部喷涌而出,犹如一条赤色巨龙,向西奔向称为“五洋江”的内陆湖海,在到达聚仙缘这个地方时,被一股神秘的气场阻止,火山岩浆聚集冷却凝固呈灰色玄武岩,后来从岩石缝隙涌出神泉,因其泉水涌出之声似百鸟鸣叫声音,因而有鸣泉之美名。鸣泉引来上天下界众仙到此聚会,遂有“聚仙观”出现,聚仙观遗址载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 河南地矿厅所编绘的《洛阳地质旅游景观分布图》又名升仙观

相传“聚仙观”创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据《山海经 中山经》记载:放皋(九皋)之山,明(鸣)水出焉,注于伊水。传说八仙在此聚会,饮鸣泉神水,品上皇酒和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们由此越伊河,飞海山,会西王母,各施飞升本领,留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典故。附近还有吕洞宾戏牡丹牡丹窑”:

 
      
聚仙观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从玄武岩石缝中涌出,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聆听,有时泉音如高山流水,来自天际。俄而又似雨过竹林,龙出深涧。又似琴声,似鹤鸣。故此泉称明(鸣)泉,今称回音泉。鸣泉所在之山称鹤鸣山。据说东汉时为避讳大将军何进之名,将鹤鸣山改称“九皋山”。鸣泉水产自火山岩浆凝固的玄武岩裂隙,是优质矿泉水,饮之延年益寿,防治百病。昔日求水者、沐浴医病者络绎不绝。

 

交通枢纽咽喉要冲

聚仙苑区距洛阳市区35公里,西邻洛栾快速通道,北临平莲公路即将开工的平等白元伊河大桥,距洛栾高速伊川西出口约9公里。东距二广高速内埠出口约12公里,东临伊鲁公路,是洛阳南部通连四方的交通枢纽:

 

这里是古代“周楚”、“秦郑”、“秦楚”古道咽喉要冲。战国时期(316年),张仪在秦为相,向秦惠王献计,认为欲获取天下,必先拔宜阳(今宜阳韩城)和新城(今伊川平等古城),打通东进战略交通线,占领天下之朝市。张仪说:“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2宅兹天邑的风水宝地

本项目所在的聚仙观地区,在汉代就是风水宝地。东汉《后汉书》有马融所作《广成颂》载宅兹天邑在洛京伊阙南新城地区:“是以大汉之初基也,宅兹天邑,总风雨之会,交阴阳之和。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徒观其垧场区宇,恢胎旷荡,骋望千里,天与地莽,遂栖凤皇于高梧,宿麒麟于西园,永逍摇乎宇内,丰千亿之子孙,历万载而永延。礼乐既阕,北辕反旆,至自新城,背伊阙,返洛京。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气聚风藏的仙山---聚仙观宝地(图中,远山前面弧形圓丘状的地方),远处是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九皋山脉,如大鹏展翅般展开腾飞的双翼。面前是源远流长、奔流不息的伊河和两川富庶的伊川福地:

 

 

 

 

 

 

 

 

 

 

3道家祖师张天师修真地

洛阳上清宫和伊川聚仙观都是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上清宫位于洛阳市邙山之巅翠云峰,东周柱下史老子,曾在此处栖息悟道。当年孔子不远千里来洛阳请老子讲解道、德、礼、乐,老子在此谈天说地、纵横古今,使孔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孔子发自内心的评价就是“吾今见老子,其尤龙也”。

。上清宫位于隋唐洛阳故城中轴线正中的北端,《重建上清宫古迹碑记》记曰:"背邙山之原,面伊洛之流,枕大川,朝少室,挟太行,跨函谷,山川绚丽,云日宣明"。由上清宫南望伊洛,古都尽收眼底,远眺伊阙,状如龙门,再往前瞻就是鹤鸣山聚仙观,(《诗经小雅》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故鹤鸣山又称九皋山)。

 

九皋鹤鸣山石崖。

 

 

 

据《汉天师世家》记载:我国东汉时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永平二年(公元59),在洛阳北邙山翠云峰修身养性,他会通老子《道德经》旨义,奠定了他的道教理论。三年后张道陵来到鹤鸣山,认为这里钟灵神秀,就建道观,植竹林,修炼大道,是创建聚仙观的开山鼻祖。后来他云游到江西龙虎山,成为闻名于世的天师道的始祖。

4隋唐都城的南照壁

隋仁寿四年(604)十一月乙未,隋炀帝到洛阳,登邙山看风水,选址都城位置,他向南望去,伊阙似天门洞开,伊水似游龙自聚仙观直入伊阙,鹤鸣山恰是南部气聚风藏的天然照壁。炀帝惊喜感叹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不建都于此?” 大臣苏威道:“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意思是说,自古不是不知道此为龙脉之门,风水宝地,就是为了等陛下您来建都啊!于是隋炀帝决定自北邙上清宫照直龍门直达聚仙观鹤鸣山为龙脉轴线,规划营建东都洛阳,开辟宏图大业,年号定为“大业”。

 

 

据《隋书·炀帝纪》记载:大业元年(605)八月壬寅,炀帝自东京御龙舟去江都。 大业二年夏四月庚戌(606年),隋炀帝从江都回洛阳,千乘万骑走的就是陆路秦楚古道到新城,在伊阙龙门举行盛大的入建国门(定鼎门)进东都洛阳城的仪式,“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

5八仙聚会飞升的福地

传说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故事就发生在聚仙观。八仙,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指的是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相传,八仙专门来鹤鸣山聚仙观拜谒祖师张天师,拜罢就在这里上聚会饮上皇酒和杜康酒,品烹饪鼻祖伊尹故里美食,饱食酒酣之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伊河西边的海山神龍庙和天龍处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去海山。

 

 

 

 

 

 

 

汉钟离把大芭蕉扇往伊河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从伊水水面飞升到海山。何仙姑将荷花往伊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也飞升到海山。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伊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都飞升到海山,于是聚仙观又称“升仙观”。

 

 

 

 

 

 

6周流天下的纽带

秦楚、秦郑古道与洛嵩古道的咽喉地段就在聚仙观所在区域,既是是商贸捷径,也是军事交通要道。是穿越熊耳山脉,崤山山脉、外方山脉唯一较平坦的通道。历史上曾是“牲口马队白天走,骆驼晚上走。夜以继日,不绝于途。向东运的是食盐、药材、金、玉、宝石。向西运的是布匹、丝绸、茶叶、瓷器、鞭炮、香表等”。

洛阳聚仙缘位置 地形 交通 水系 古迹:

 

高效农业:

(1)          利用700亩农田,建成20个日光温棚蔬菜大棚和四季水果采摘园,种植大棚有机蔬菜、草莓、葡萄、黄瓜、番茄等,使其成为一个四季有菜有果的采摘乐园,并向高档用户配送有机蔬菜和水果;

(2)          利用1300亩滩地、荒滩进行无污染稻米生产和鱼、虾、鸭、鳖、蟹等养殖;

2  种植养殖:

1)利用1000亩坡地、荒坡,种植苹果、桃李、核桃、柿子、猕猴桃、川椒等经济作物,同时在荒坡上广植银杏、松柏、冬青、女贞、常春藤等绿化树种,变荒山为绿山。

2)在山坡上养蜂;

3)对园区所有道路走廊分别进行特色绿化,主干道种植法国梧桐,小道分别建成竹林廊、水果廊、紫藤廊等绿色长廊。

3  休闲旅游:

1) 依山就势建造300套三星级快捷式农家庭院,配以6个大小会议室和演艺、娱乐等设施,建设特色餐饮一条街,由8个各具特色的酒店组成,主要经营洛阳水席、豫菜等八大菜系,满足单位会议及城里人休息日休闲度假的需求;

2) 在现有聚仙观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改造,使其成为远近闻名、影响力大的八仙文化基地,并争取拍摄一部反映八仙故事的电视连续剧;

3)利用约300亩农田,建造一个“四季花园”,分别种植迎春、月季、牡丹、玫瑰、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等各种花卉,其中在竹园、牡丹园、荷花园建造三栋别墅,配以温泉理疗、康复、特色餐饮等配套设施,供知名人士居住休养;

4)利用伊河水资源,打造一个集游泳、冲浪、垂钓、漂流、拓展、湿地、养殖等于一体的“水上乐园”;

5)跑马场:

利用园内山坡,建造一个500米长的跑马场,由专业驯马师带游客陪骑,让不会骑马的游客也能体会到风驰电掣的骑马感受,同时可以进行赛马、马术等表演;

6)建立武皇迎驾队或马术迎驾队,每天定时列队对来宾进行迎驾表演,使其成为园区一个旅游亮点。

4  主题婚礼酒店:

建设一个主题婚礼酒店,其中有3个中式婚礼厅、一个西式教堂婚礼厅和一个西式草坪婚礼,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婚庆摄影基地和新婚蜜月最佳度假地,每天接待不少于50对新人在此拍摄新婚照片。

5  天然纯净矿泉水:

 利用当地天然矿泉水资源,引进一家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生产聚仙缘牌纯天然矿泉水,对高生活品质人群进行配送,填补洛阳市没有知名山泉水品牌的空白。

6、文化创作基地:

由一组富于特色的建筑群组成,分别以国际级文化艺术名人的名字命名,以此作为名人创作基地,邀请世界或国家级书画名人、知名作家、表演艺术家到名人苑举行创作研讨或笔会、展览。

7学生农业劳动教学基地:

利用项目内有利的自然资源,配置必要的农业劳动工具,开展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

四、特色城墙

聚仙缘的全部区域用夯土城墙围起来,如巨龍状环绕景区的围墙。城墙具有人不能攀登的坡度,表面可种植藤类中草药植物。山崖和城墙顶部建有城垛、箭楼、画廊、亭榭等仿古建筑,使那些没有机会到北京游长城的人,来这里休闲度假之余,登临其上,体验“不到长城非好汉”游长城的意蕴。护城壕为环城墙水系景观,可使本旅游景区安全性达到特级水准。环城壕中浅水处种植荷花,中间深水区养鱼鳖,水面可以通行游艇,搞水上游玩、垂钓。使来聚仙缘的游客,吃喝玩乐尽情享受,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长城巨龍环绕的旅游乐园。

五、大型会议中心

利用聚仙缘南部山崖之巅西林伊水,北瞻伊洛的环形高岗地貌优势,建设类似于海南博鳌论坛那样的大型会议中心,供会展、论坛、大型演出、聚会、比赛等使用。

六、大型旅游停车场

聚仙缘周边东有少林寺、风穴寺、净土寺,南有烟云涧青铜园、天门山、西泰山、尧山大佛、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天池山;西有花果山、神灵寨、灵山寺、九龍洞、烹饪鼻祖伊尹祠、邵雍安乐佳城、大莘店和白元千年古镇,北有古都洛阳、龍門石窟、关林、白马寺、程夫子林、范仲淹墓园。充分利用本区位居中间,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建立洛阳南部最大的停车场和游客餐饮中心,供旅游团队到此进行停歇、餐饮、游玩、购物。实现“游中原长城,看聚仙缘美景”。“品味农家乐,享福聚仙缘”。“游到白云山,吃住聚仙缘”。“古都看牡丹,美餐聚仙缘”。“游龙门石窟,到聚仙缘休闲”。“少林看打拳,游乐聚仙缘”。“观罢大佛哪里去,快到福地聚仙缘”。

 

烹饪鼻祖伊尹故里美食:

 

 

猪肚:

 

肘子

 

野山羊肉

 

小牛肉: 

羊肚。

伊尹故里特色小吃 羊蹄筋冻子肉;

 

 

 

 

 

 

伊川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