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无厘头


  近年来,中国银幕上劲刮的古装大片旋风不止,由李安开创的先河,再从张艺谋到如今的吴宇森,从《英雄》到《赤壁》,真可谓群雄逐鹿,风云变幻,此起彼伏。现如今好莱坞大导吴宇森重返国内执导同样是讲述历史战争的巨作《赤壁》,自然令人十分期待。但看完《赤壁》却发现许多很奇妙的现象,一是影片与生俱来所有的喜剧天赋,二是它成为了国产古装战争大片的一个有趣的分水岭。

  经过先前大胆尝试的《风语者》,吴宇森导演掌控大场面的能力毋庸置疑。壮丽的山河与纷飞的战火充斥下场面尽显浩大,几亿元人民币的大投资果然效果不俗,并且影片能够持续将这些烧钱的场面维持较长时间,当真是难能可贵。动作场面虎虎生风,可见吴导与元奎指导花费不少心思。开头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凌厉大气,到后来的千军万马都展示出了本片波澜壮阔的史诗气质。果不其然,《英雄》与《投名状》的万箭齐飞的恢宏场面在《赤壁》中得以重现,但不等同于完全复制效仿前作,《赤壁》则自有一番风味。显然,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在战争场面的营造上与其他导演有较大不同,并且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因此《赤壁》从头至尾都透着一股灵气。吴宇森的英雄主义在这部史诗战争片中仍然得以延续,赵云、关羽、张飞等人一出场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到了后来,孔明使出八卦阵围困曹兵,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观念愈加强烈,张刘军下的人马个个称得上猛将。千古英雄的勇猛豪气在这几人中完全得以展现,直呼痛快。

  最让笔者感觉影片有一个最异于其它古装大片的地方,那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幽默。想必是吴宇森导演特意而为之的。因为《赤壁》与其它那几部荒谬无稽的影片不同,像什么“剑的最高境界是和平”、“你让我失去一个做好人的机会”这种形同弱智的台词基本上在《赤壁》中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诸如周瑜问诸葛亮:“这么冷还扇扇子?”诸葛亮:“我需要保持冷静”;周瑜带人去拜见刘备,刘备正在编草鞋,关羽说:“我们的鞋破了,都是大哥给我们编的”。当然,这些搞笑台词在某些人看来与几部失败的古装大片一致,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些喷饭场面是刻意的,出现的频率很多,显然不是忽略的失误。吴导在剑拔弩张的战事之中仍能发掘出如此无厘头的潜力,可见他所擅长的绝不仅仅不止于动作影片。吴导的这些场面出现让一贯严肃的战争题材影片有了一丝轻松惬意,极大程度上已有别于其它影片,娱乐性也大大增强,不再是那些内地导演故作高深地来欺诈观众。吴导能考虑到观众这一点,实为难得。

  在剧情的改编方面,个人认为没必要太过较真,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赤壁》的文戏部分仅可以说是中规中距,那些真实的故事毕竟太多人知晓,远不能比无厘头元素惊艳。还有,片中演员的表现甚为可观,个个都像足人们印象中的历史人物,无论外形抑或气质。张丰毅、胡军等人霸气十足,金城武的诸葛亮扮相潇洒、风度翩翩且十分睿智。从人物的着装上可以看出,影片力图写实,即使在战争场面中也不例外。至于周瑜,真是漫长的等待,直至半小时以后才出场。而笔者认为,周瑜这个人物戏份虽多,但角色的刻画不见得会胜于其他角色,这并不是指《赤壁》塑造主角的失败,而是吴导将《赤壁》里的人物真正置入了大的历史背景中,以致个个人物平分秋色,都十分出彩,竟无主配偏袒之嫌。连林志玲饰演的小乔都清纯有加,遗憾的是角色也止于清纯了。而鲁肃与骊姬更是连名字都没来得及提,不能不说发挥的空间显少了。不过,在众多实力派巨星的出色演绎下,《赤壁》还是成功呈现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可以说,《赤壁》对于吴宇森导演来说是一个全新类型的尝试,它不是枪林弹雨的黑帮争斗,也不是华丽单调的动作大片,那些过往的浮华与喧嚣似乎皆以静止。在《赤壁》中,吴导力图尝试出了一个古装大片集大成的的作品,将各种元素融为一炉,甚是壮观。这在国产古装大片中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年来,吴宇森缔造的一个个银幕神话,令银幕下的观众目眩神迷,倾心不已。因为他的电影中从来不乏英雄,而能让我们如此喜欢的,则是他塑造出的是真正的英雄。如同在《赤壁》中,吴导更是将“小我”的个人英雄主义发扬为“大我”的人民英雄主义,影片中他借着刘备一干人等升华了他以往对于英雄的观念。犹如他不忘在影片中加入的白鸽,那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一般,他对英雄的膜拜永远不变,且感情愈加深厚。不管怎么说,《赤壁》做到了一部古装史诗大片的成功。气势恢宏的壮观与趣味盎然的无厘头相映成趣,甚是妙哉,组合出了古装大片的一个新的分水岭——无厘头史诗大片。吴宇森在《赤壁》中全景展现了他无所不能的电影创作方式,虽然《赤壁》仍不属一部惊世艳绝的经典之作,但吴导的诚意与众志成城的决心仍然令《赤壁》不失为一部水准之作,毕竟能看到众多华语影坛巨星在影片中在忘却战争之余互相调笑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当然,对《赤壁》的盖棺定论还要等到下集上映,看结尾处下集野心勃勃,有种直线上升的趋势,那么我们就尽可试目以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