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对先人寄予哀思的日子,从古代的寒食节到当今扎墩儿扫墓,把荒了一年的坟茔添上新土,在祭奠先人的同时,用细节为自己的后人做出表率。
年轻人在跟随老一辈的人在先人墓前自省的同时,为自己树立新目标,也希望自己能把生命变得厚重一些,更有意义与价值一些,以此作为自我激励,这应该是清明节最为有意义的因素了。
在新坟旧冢之间徘徊驻足,想到身边的哪些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做了古人,并慨叹命运多舛,悲天悯人的情怀油然而生。留在内心的是焦虑还是悠闲?是恐慌还是自得?是更为珍惜所剩无几的时光,还是让自己剩下的光阴更为惬意,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人往往都是这样,看着那些已经作古的人的履历,计算着自己剩余的时光,在焦虑与恐慌之中倒计时,总是有一种没有活够的感觉,所以就越发害怕失去。
我们总是追求用金钱与光环包装的成就,而忘记欣赏沿途的风光,并忽略了内心的感受,抛弃了自己,远离了家人,拥抱着别人,资助着陌生人。我们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作为整个生命的价值体现与存在的意义,却在残酷地蹂躏自己脆弱的心灵。
我们的几乎一切努力都是在换取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有的为了老板,有的为了客户;有的是为了当下,有的是为了今生,有的是为了百年之后的那一方墓志铭,有的为了后代祭奠的时候的那些溢美之词与思念之情。
即使已经在医院中被ICU,仅仅用医学仪器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即使躺在家里的床上成为家人的累赘与负担,都要忍受身心的痛苦而活下去,世人把那种求生的本能称为坚强;为了照顾久病在床的亲人,即使自己已经身心俱疲,都要尽量为TA争取更长的生命长度,世人将此共患难称为责任。
其实假如我们讲究生命的质量,就需要让自己更多的享受生命中的精彩与辉煌,为至亲的人消除在延续生命时所带来的痛苦与折磨。可惜的是我们都生活在别人的品评之中,即使自己与至亲一直在承受痛苦,压力难以得到缓解,都必须表现得很有责任感或者是很坚强。
洒脱的诗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濒临死亡的人说“我不怕死,我怕生不如死”。其实人真正属于自己的考虑时光并不多,甚至是屈指可数的,为了享受下一轮快乐,而让自己不得不去承受相应的痛苦。
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或者选择为了摆脱远虑而带给自己很多近忧。或者选择在及时行乐之中,给自己带来越来越多的隐忧。作为生命中的过客,我们在及时行乐之中失去理性,并让自己的未来变得不堪;在近忧之中,让自己在生命之中的美好时光逐渐消失。
人通常都是在梦想中树立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激情澎湃,在激情中不断创造值得自豪的美好生命,并在阶段性地反思之中,逐渐让自己在理性中沉淀,在沉淀的时候失去激情的。
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何度过才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一个人不再追求名利前途,不再给自己树立遥不可及的目标,不再为了仕途与业绩而让自己的内心受到屈辱。
节假日,除了能让人变得更加焦虑之外,就是周而复始的轮回。在忙碌之中寻找机会休息,在休息的时候由于担心被淘汰而感觉焦虑与恐慌。其实也只有在忙碌的时候停下脚步,让自己抚慰内心,而无需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如此才能让自己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反思生命,让自己活得更有质量(4月5日)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