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贱制造”时代


小议“贱制造”时代

 

 

随着知识经济风暴的袭来,加工制造业迎来了寒冷的冬天。气温骤降,天寒地冻,加工制造企业订单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低,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企业已经频临生存边缘,他们哀叹:这是怎么啦?殊不知,更大的寒流和更强的风暴还在后头,因为“贱制造”时代已经来临!

不论你愿意与否,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什么叫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智慧劳动为主力,以知识资本为推力的经济。认识知识经济必须从“三个转变”入手:由自然资源为主转变到知识资源为主,知识资源是“第一资源”;由复杂体力劳动为主转变到智慧劳动为主,智慧劳动是“第一劳动”;由传统资本为主转变到知识资本为主,知识资本是“第一资本”。这些变化已经在生产经营链条中以及市场交易中充分反映了出来。第一,表现为企业资本的进一步分化,企业资本分化为实物资本、货币资本和知识资本,并且这些资本都在各自为“战”。知识资本为“第一资本”,构成企业的“轻资产”,有的企业拥有雄厚的知识资本,成为资本市场的佼佼者。货币资本为“第二资本”,构成企业的“活资产”,成为市场中游来荡去的游击队。实物资本为“第三资本”,包括厂房、机器、机械等“重资产”,成了市场的“弃儿”。第二,表现为生产经营链条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异化,并肢解了“设计—制造—销售”生产经营链条,形成了“金设计—贱制造—贵销售”的全新格局。“贱制造”时代实际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部分。

曾几何时,加工制造业是何等荣光,订单满满,利润丰厚,呼风唤雨,得天独厚。因为那时中国正处在工业经济时代的顶峰时期。工业经济时代,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是“第一资源”,厂房、机器、设备等“重资产”,以及雇佣资本构成的资本是“第一资本”,谁的资产雄厚,谁就能赚大钱。哪家企业不是占地越多越好,厂房越高大越好,机器设备越全越好,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能做到“万事不求人”,实行完全封闭式生产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那时生产经营的链条是封闭的,是企业自有的完整的,整根利益“甘蔗”都是企业独自享用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拥有占地广袤的工厂、高大的厂房、庞大的机器群等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实物资本。1913年首创流水组装线,进一步推动了财富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条汽车工业中最早、最有效率的装配线,经不断改进,创造出“链条带动永不停歇”的输送带,工人重复装配工作,连脚也不必挪动。一辆“福特T型车”的装配时间由12小时30分,缩短为5小时50分。随着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企业的盈利急剧增加。福特汽车公司的净收入由1909年的300万美元,增加到1914年的2500万美元。财富榜样揭示的经济理论是:机器和资本是推动财富增长的驱动力。企业是逐利的,有榜样就得追。追赶榜样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占有物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最大限度地占有物质资源”是企业追求“大而全”的理论根源。

不知从何时开始,忽然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这些用真金白银堆起来的“重资产”骤然贬值了,“大而全”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冲击得“体无完肤”,一种全新的“不求全”的理念成了时髦的“香饽饽”。“轻资产”公司如雨后春笋,他们不要厂房,不用机器,就能获大利赚大钱。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令人惊诧的变化。这些变化用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微软公司。微软公司既未占有多少物质资源,也没有高大的厂房,更没有先进的机器和自动化流水线,为什么财富增长得如此神速?微软财富增长的模式向经济学旧的理论发起了冲击。类似微软这样的公司多了,一些先知先觉的人们感悟到:“时代变了”,因此财富增长的方式也改变了。生产经营链条为什么可以割裂呢?莫非今后就不再需要“制造加工”了?

新的经济理论随着经济实践的深入渐次清晰了:这时,人们才醒悟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的基本驱动力发生了根本改变,知识资源、智慧劳动和知识资本成为财富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微软公司致富敛财的奥秘在于拥有知识,特别是稀缺知识,在于从事的是智慧劳动,在于知识资本的积累和运作。

经济理论源于经济实践。经济理论是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探析和认知,是对经济现象规律的探求和揭示。经济理论来自经济实践,反过来又引导经济实践,维护和推动经济实践。

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需要经济理论的阐释。这就是“微笑曲线”与“哭泣曲线”的出现。“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提出的“产业链条附加值分布理论”的形象表述。横座标是生产经营链条中的“设计—制造—销售”,纵座标是附加值,图形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类似微笑的嘴。朝上的两端是设计和销售,处于低位的是制造。附加值高说白了就是利润高,效益好,因此,有的企业便选取了生产经营链条的两端,掌控设计和销售。而设计和销售所要投入的资产是相对少的。用“资产利润率”画出的也是一条微笑的曲线。这是那些从事“轻资产”经营的人获利后兴高采烈的形态。如果用“利润资产率”来画,因为从事加工制造的企业所投入的资产甚多,则会得到完全相反的一条曲线:两端低而中间高,是类似哭泣的嘴的形状,是一条“哭泣曲线”。这是“重资产”经营者愁眉苦脸的形态。

设计,开发和利用的是知识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从事的是智慧劳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劳动”,需要的是知识资本的推动,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本”,因此,设计创造了大量是财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而成为最吃香的、最受重视的“金设计”。

销售,同样开发和利用的是知识资源,从事是是亲近顾客的智慧劳动,需要的是知识资本的推动,因而成为创造财富最多的“贵销售”。

制造,利用的是“昨日黄花”的实物资源,从事的是“含金量低”的复杂体力劳动,依靠的是沦为“小三”的实物资本,因而创造的财富最少,获得的利润最低,已经到了“难以支撑门面”的地步,成为给“轻资产”企业的“打工仔”,只能给人家“代工”“贴牌”,生产经营链条所获得的利益“甘蔗”,最甜的根部和最长的部分都归了“轻资产”,而不甜的“稍稍”归了自己,已经堕落到“贱制造”的境地。

这是“金设计”的时代,这是“贵销售”的时代,这是“贱制造”的时代。加工制造企业的老总,你不必唉声叹气,你不必怨天尤人,大势所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是时代使然,不是你个人的过失。常言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在“贱制造”时代,加工制造企业的出路有三:

第一,认清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牢牢把握知识经济的特点,从认识上和行动上真正实现“三个转变”,树立知识资源是“第一资源”,智慧劳动是“第一劳动”,知识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主动地、彻底地转过这个弯儿来。可以说,谁转弯儿转得快,谁转弯儿转得彻底,谁将最先摆脱被动局面,走出“贱”的境地,获得创造财富的主动权。

第二,向生产经营链条的两端扩展。一方面,强化设计环节,提升设计能力,加大设计的资本投入,增强产品的知识含量,向“金设计”企业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重视销售环节,提高销售能力,提升销售的知识含量,向“贵销售”企业靠拢。尽管企业处境艰难,千万不能苟安于“代工”“贴牌”的处境。企业现在被“轻资产”企业包围了,时刻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要有突围的勇气,要有突围的决心,要有必胜的信念。

第三,把创新作为突围的“突破口”。创新是“第一资源”的最终归宿;创新是“第一劳动”的全部内涵;创新是“第一资本”的总体流向。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论企业如何困难,勒紧裤腰带也要挤出人力、物力、财力搞创新,加大创新的资本投入,动员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营销创新、理念创新。创新是任何企业的希望所在,创新是加工制造企业获得新生的不二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