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勾兑门”续演多空大战!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四川等地部分白酒生产企业以勾兑酒冒充粮食酒进行销售。四川省质监局连夜对涉嫌造假的成都邛崃、温江、泸州、宜宾南溪6家白酒生产企业、1家食用酒精生产企业和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展开彻查。据初步统计,已查封问题产品50余吨,暂扣生产许可证7张,邛崃市观音塔酒厂因涉嫌无证生产,已移送当地公安部门。
“省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杨荣生介绍,“目前质监部门调查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白酒勾兑的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标准,二是企业使用的酒精、添加剂等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规定。”
“调酒师把食用酒精、水和原酒混和好以后,紧接着又拿出了一个小针管,往瓶子里加了些冰醋酸。为了精确控制用量,必须用5.5毫米的针头打,而且正好是54滴。” 这是央视“不明不白的白酒”的报道中的一幕,而调酒师正在操作的正是白酒行业司空见惯的“勾兑”。
据调酒师透露,在原酒里添加食用酒精和香精香料的做法,虽然在行业里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不过一般对外人还是很避讳的。据介绍,每种添加剂的作用都各有不同,己酸乙酯或者乙酸乙酯等酯类香精可以勾兑出不同的酒香味,用来掩饰食用酒精的味道。
加了水和酒精的白酒,不仅香味变淡,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而且被稀释后也大大影响了感官,而丙三醇是种增稠剂,可以使勾兑后的白酒有挂杯的效果,看起来像是陈酿的老酒。
之所以添加香精香料,这主要是由于食用酒精度数很高,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把酒精度数降下来,然后再混入原酒中,但是,由于食用酒精和用纯粮酿造的原酒口感大不一样,因此,只兑了水和酒精的酒是卖不出去的,这就需要众多名目繁多的香精香料了。
然而,香精香料等添加剂在勾兑酒出厂时并不会在包装上标明,甚至在原料中只注明“水和各种粮食”,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自己买到的酒含有哪些添加剂并不知情,天下熙熙皆为利往。据一位酒厂负责人介绍,原酒最低要18000元一吨,而酒精加水勾兑后只要3000元一吨,只有原酒价格的六分之一。之所以勾兑酒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据央视在四川多地调查发现,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包括四川省邛崃金穗实业公司、成都市坤宁酒业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造酒厂和四川宜宾醉翁酒业有限公司等都用上述类似方法勾兑酒。
对于突然袭来的白酒勾兑事件,处于漩涡中的酒企们十分敏感。据记者了解,某酒企原本计划17日以公告形式发布声明,主要内容为所产“白酒为纯粮全固态发酵工艺酿造,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但因其它公司均“沉默”,最后作罢。该公司高管表示,“我们主要是希望向消费者进行说明,企业生产的高端白酒是值得信赖的,不要以为白酒行业真的存在严重的诚信和质量问题。”
地处四川的水井坊证券部工作人员同样强调,“我们生产和销售的均是高端白酒,属于纯粮全固态发酵工艺酿造,因此白酒勾兑的事件对公司不会产生影响。”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固态法和固液结合法酿造出来的酒差别是很明显的,“食用酒精勾兑的成本肯定便宜很多。像我们高端白酒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大米、小麦和高粱等,而食用酒精主要是使用红薯以及含淀粉的代用品为原料。”
在A股市场中,白酒板块早已是风声鹤唳,白酒勾兑质疑同样让其遭受了重压。16日,在沪深两市集体飘红的背景下,白酒股整体表现惨淡,除贵州茅台微涨0.24%外,其余12只股票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老白干酒跌幅最大,为-3.38%。
一、勾兑酒未注明香精失诚信
1、每每有“勾兑门”曝出,便有酒企喊冤,比如上述古井贡酒就声称,食用酒精勾兑是一种生产工艺,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甚至一些白酒业内人士也称,是媒体和大众误读了勾兑,“勾兑是白酒酿造生产中必须的、不可或缺的工艺流程之一。”
2、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据悉,国家对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态法白酒分别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固态法白酒要求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所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而液态法白酒则规定可在食用酒精中加入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成白酒;而最后一种白酒则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有白酒专家指出,这3种白酒生产方法均符合国家规定,而且根据国家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在“原料”中除了必须标注粮食种类和水之外,对食品添加剂虽有标注要求,但在实践中未强制执行。
正是由于“未强制执行”,众多采取液态法和固液态法生产白酒的企业钻了空子。“尽管合规但却违反了诚信原则。如果在酒中添加了香精,企业最起码应该标明,这是消费者起码的知情权。”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一、经销商徘徊
1、经销商为了逐利,投入了大部分身家进货、建渠道,一场秦池风波就让上百家经销商血本无归,而古井贡的事件也可能同样让部分经销商做出转变。尽管部分行业专家认为,经历过秦池事件的洗礼之后,白酒行业有能力度过古井贡“勾兑门”的影响,并转危为机,但整个行业无疑还是陷入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2、重庆一位中端白酒经销商李松告诉记者,8月份本是经销商备货的传统旺季,而“勾兑门”的发生无疑让很多经销商不敢过多备货,“我们正在做此次事件对市场的真实影响统计,一旦发现中低端酒销售下滑严重,将会做出适时调整。”
其实,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不必过分的担忧,随着国家对民生的高度关注,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的加大,随着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社会责任意识的加强,我们应当更多地看到“正能量”效应正在得到发挥,我们应当更多地去鼓励它支持它,正是因为有了我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吃的更放心,喝的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