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形 文化是魂


 山水有形  文化是魂

———漫谈用文化提升安康旅游

滕荆康

      自去年安康市政府成立旅游专家咨询机构以来,市内一些关心安康旅游发展的文化人积极撰文献策,多从文化角度论述安康旅游发展思路,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创新思想,对安康旅游建设大有禆益。本刊从这期始,将“安康史话”归入“地域文考”栏目,创设“旅游文化”栏目,专刊此类文章。
———编辑部      
    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很多说法,我最认同的是: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在旅行状态中,在脱离居住地环境下的体验活动。体验的本质是差异,差异的核心是文化。所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就成了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共识。
    第一,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动机。20016月,一位美国朋友携家人来中国旅游,回去以后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写了一封信,谈了他的旅游感受。他说文化性差异所形成的吸引力,给他印象很深,令他非常满意。2006年有1.2亿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看什么?游什么?毫无疑问,他们是奔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而来,是冲着东方文化的神秘而来。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西安游客来安康的旅游动机,可能会发现,在山水风光吸引的表象下面其实还是文化的吸引。陕南的自然地貌、资源物产、文化传承、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建筑风格、传统艺术等等,包括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关中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游客来讲这才是真正的诱惑所在。
    第二,文化是旅游资源之渊薮。国家旅游资源调查分类标准,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其中1/3多都直接属于文化类型。陕西省2004年旅游资源普查结果表明,安康旅游资源单体共964个,其中文化类型资源单体占到近一半。旅游产品是众多景点的组合,几乎都包含有文化景点内。
    第三,文化是旅游神韵之所在。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旅游产品的竞争已经越来越转变为文化内涵的竞争,开发旅游产品必须突出文化主题。过去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以自然山水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有没有文化是无所谓的,似乎文化是可有可无的。桂林一直是一个以山水取胜的旅游目的地,200310月张艺谋导演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在阳朔开始上演,累计票房已达2.8亿元,阳朔县也因此而成功地“留住过客”,使游客在桂林的整个停留时间增加了0.6天。很多曾经去过桂林的游客,因为“印象刘三姐”而重启桂林之旅。如果九寨沟没有藏羌风情、神农架没用野人传说,它们岂有现今的韵味。文化在旅游产品中传递的是知识、是价值、是气质,起到提味传神的作用。
    西康铁路通车以后,安康旅游从小到大,得到快速发展,安康美丽的山水风光得到广大游客的称赞,安康也因此得到了“天然氧吧”和“都市后花园”的美称。但大家同时也反映,安康旅游缺魂,有看头没说头。所谓缺魂,就是缺少文化内涵,有形无神,没有回味。其实安康并不缺少文化,近年来,安康一批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化人,深入挖掘,潜心钻研,在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龙舟文化、女娲文化、汉剧文化、民歌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塑造安康旅游的文化形象奠定了基础。当前,我们面临西汉、西康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给安康旅游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紧做好用文化提升旅游这篇大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依托山水园林城市,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山是安康的风骨,水是安康的柔情。山和水铸就了安康城市的灵魂,山和水孕育了安康文化的生命。山水园林城市体现了安康地域文化的基本特点,也为安康旅游铺就了文化背景的底色。一是要提炼安康地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建筑符号,以“城在景中,城中有景,城依水建,水傍城流”为布局特征,以安澜楼一江两岸为景观标志,塑造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二是要在城市开发中规划保留一定规模的历史街区。它们是城市变迁发展的记忆年轮,从中可以搜寻到很多历史文化演进的细节和踪迹。可以通过开发茶社、客栈、酒吧、戏台、作坊、商铺等,融休闲娱乐、旅游购物、民间表演、美食餐饮于一体,集中展示安康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三是要加快开发美食小吃一条街、城市形象一条街、中药足疗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滨江观光一条街、品茗娱乐一条街、商业步行一条街,形成主题鲜明、功能各异的特色旅游休闲街区。四是要以龙舟文化、女娲文化、汉剧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典故、传说人物为主题,以文化广场、街心花园、城市雕塑为载体,充分展示和表现安康深厚的文化内涵,向游客讲述传奇动人的安康故事。五是要通过群众、媒体广泛参与的方式,总结评选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富有观赏休闲性、文化内涵深厚的新的安康八景,使其成为城市的象征和名片,成为安康旅游文化的亮点,并依此构建安康旅游的形象标识特征,将安康八景的意象烙在每一位来安游客的美好记忆中,形成难以忘怀的“安康印象”。同时也借此宣传展示安康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二、围绕主题打造景区,彰显旅游文化魅力。云南罗平县有条多依河,本身很普通,但是,他们在景区建设中紧紧围绕水车文化主题进行开发,把各种样式、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种原理的水车巧妙地做在景区中,而且将水车模型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每年还举办水车模型制作比赛,使景区一下变活了,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景区景点而言,无论是以自然景观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其本质都是在生产文化、销售文化和经营文化,游客就是在购买文化、享受文化和消费文化。景区的特色需要文化来彰显,景区的生命力需要文化来维系,所以,打造文化主题对景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要突出建筑特色。建筑是景区的主要景观,也是地域文化的个性表现,它直接向旅游者传达特定的意境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景区建筑应统一构思、精心设计,既要注重整体布局,又要注重细节打造,凸显地域文化的特色。其次是要发掘文化主题。要在对地域文化、特别是景区文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按照大众化、特色化、品牌化、系统化的要求,在安康文化的大背景下寻找最独特、最适合自己的文化亮点,提炼和拓展景区文化主题。同时紧扣文化主题,用文化定位、包装、打造景区,将主题贯彻始终,并不断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主题的打造,可以有效避免单纯山水生态旅游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南宫山可以考虑围绕宗教文化主题,放大奇人、奇树、奇石、奇水的神秘,突出红叶画廊、云海日出、高山杜鹃、火山石林的意境,打造“天下奇山”的旅游品牌,使其成为陕南及周边地区最神奇的宗教旅游胜地;瀛湖可以考虑围绕汉水文化主题,将汉水流域的民俗风情、爱情神话、汉剧民歌、码头舟楫、产业经济、历史典故进行汇集、延伸和演绎,通过开发主题景区、特色古镇、生态村落、水上娱乐、山水实景演艺等项目,使瀛湖成为汉水文化的集中缩影和区域水上旅游中心;云雾山是鬼谷子的隐居地,鬼谷子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谋略文化。古往今来,谋略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可以考虑依托鬼谷子之大名,围绕谋略文化,将古今中外关于谋略的典籍、故事、人物、游戏汇集一起,将政治谋略、军事谋略、商业谋略、体育谋略、人生谋略融为一体,使云雾山集中华谋略文化之大成,成为游客心中的智慧之山。等等。
    三、精心办好节庆活动,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节庆活动具有聚集人气、制造轰动效应的作用,是旅游文化集中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是树立旅游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今天,大连“浪漫之都”的城市品牌,实际也是一个文化品牌,已经蜚声海内外,而它最初的一个重要萌芽其实就是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时装节。安康汉江龙舟节已经走过了八年历程,毫不夸张地讲,八届龙舟节为我们打造了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其影响力和穿透力不容小视。汉阴通过举办油菜花节,使以“花海农家”为特征的新农村建设风貌和农耕文化得到充分展示,有力带动了月河川道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但是,我们的节庆活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要做足文化。文化是节庆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形成节庆活动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节庆活动品牌的重要支撑。节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没有文化价值的节庆活动是难以持续发展的。龙舟节、茶文化节、菜花节还需要从历史传承、文化渊源、发展演进、时代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文化挖掘和包装,要使节庆因为文化而精彩,文化因为节庆而灿烂;二是要做精内容。关键是要紧扣节庆主题设计内容,活动内容不一定要多,但必须与主题紧密联系。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应该成为主题的构成和延伸,要有效服务于主题,通过继承、创新、规范,将活动内容做精做透。只图热闹,不顾主题,随心所欲地拼凑活动项目,只会冲淡活动主题,给游客留下的只是一堆模糊混乱的活动印象,难以形成经久难忘的文化回味,而且带来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三是要做好整合。就单个节庆活动来讲,要围绕创意定位、发展目标、项目内容、运作模式做好办节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节庆活动,使他们逐步发展、成熟、壮大。就全市活动整合来讲,可以研究树立一个全市统一的系列节庆活动文化大品牌,并以这个大品牌为旗帜和主线,将现有各项活动有机地串联整合起来,合理调整安排它们的时空分布,形成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特色互补、相互关联的系列节庆活动,力争县县有活动、四季有节庆,制造持续不断的旅游兴奋点,避免资源浪费和活动打架;四是要做长效益链。在节庆活动的安排中要注意为后续利用预留接口,埋设伏笔,同时要重视节庆之后的后续跟进,使节庆活动形成的文化品牌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把节庆活动短时的轰动转化为持续的效应。
    四、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文化内容。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英文中译作“China”,这个单词在很早以前是外国人对中国出口陶瓷的叫法,后来因为中国陶瓷工艺精湛,在出口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外国人就渐渐地将CHINA作为中国的代称了。由此可见,人们认识一个陌生的国家,很可能取决于对这个国家的某一件特色产品的印象。一个城市和一个旅游地亦然。旅游商品或者说纪念品,是旅游文化体验的实物形态,是旅游经历的延伸。旅游纪念品是到此一游的物证,旅游只是曾经拥有,旅游纪念品却可以记忆永久。安康有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资源,富硒茶、蚕丝绸、绞股蓝、中药材、山货特产、传统工艺,等等,这些不仅是倍受市场青睐的绿色产品,而且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包装上,要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和符号,从材质、外观、图案、色彩、文字、商标等方面综合构思设计,打上鲜明的安康文化烙印。通过包装诠释产品的文化内涵,表达和传播安康地域文化的特征,显现安康地域文化的魅力;要把握旅游纪念品的特点和旅游购物的规律,以便于游客携带、馈赠和收藏为原则,设计制作要体现小型化、多样化和特色化。价位要适宜,面向大众游客的旅游纪念品应该以低价位为主。人们的旅游购物正在日趋理性化,体积过大、价格昂贵的旅游产品既不方便携带,也不太适宜馈赠分享;要充分利用“安康”这个品牌,它既是地域名称的标识,又有平安健康的祝福寓意,也是安康地域文化精神的终极向往。而且,安康的旅游纪念品,几乎都是绿色产品,具有健康养生的功效,本身就构成了对“安康”美好寓意的物质支撑。我们甚至可以用“把安康带回家”的名义进行营销,让游客感到,带回这样的纪念品,就是把在安康的美好回忆带回家,就是把吉祥安康的祝福带回家。我想,恐怕没有游客会拒绝如此寓意美好的纪念品。
(作者单位:安康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