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记录成长来延缓记忆衰退(4月15日)
关键词:成长 衰老 絮叨 记忆衰退 贾春宝
随着人成长的过程,在吸收并沉淀了资本,让自己感觉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同时,也逐渐抛弃了很多优良的品质,比如小时候的天真善良被钩心斗角所取代,曾经的感恩被记恨所取代,对理想的憧憬被对现实的妥协所取代,敏感的感情被残酷地磨平。
从人生的某个时间开始,我们就拖着疲惫的身躯,肩负着沉重的外壳,在没有感觉的状态之中无奈的跋涉。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感觉生命不仅不是享受,反而是一种折磨,不仅不会创造价值,反而在耗费资源;不仅没有能成为别人的骄傲的英雄,反而成为一种累赘。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颓废与无助,更多的是我们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我们不断地寻找,不停地选择,无休止地努力,总是希望自己更多彩的人生,生命中的点滴都希望让自己与别人记住。
随着所经历的增多,在需要记忆与需要忘记的选择中变得越来越纠结,不管是最终忘记的,还是忘不掉的,都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在人逐渐长大并变得衰老的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记忆力衰退,总是在转瞬之间忘记原本需要记得的事,或者是原本没有忘记的事情,却在下意识之中提醒自己“已经忘记了”。比如原本你已经说过的话,甚至已经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却依然要反复重复。
比如老年人(或者是人到中年)的絮叨,就是这种记忆力衰退的表现。
爱絮叨的人,往往都是儿女已经长大甚至儿女已经有了TA们的儿女的人,晚辈儿孙,从尊重角度、从体谅其内心的善意之角度,往往会对这种絮叨持宽容忍让的态度,因为TA们担心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任何烦躁与不耐烦,都会伤害长辈原本已经很脆弱的内心。
感觉到成为别人的累赘的时候,就是自己真实地感觉到苍老的时候。越是苍老就越是想要证明自身的价值,并奉献余热,唯恐自己被至亲的人抛弃。就如在泥沼与水中挣扎的人,求生的本能往往会让自己死亡的进程加速。
人们通常认为忘记不曾做过的事情可怕,但是实际上,忘记了已经做过的事比担心自己会忘记已经安排好的事情更可怕。
即使不是很苍老,记忆力都会逐渐衰退,总是担心某件事一转眼就忘记了,因而就希望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记得,但是记得太多的事情,又感觉内心过于疲惫。
当内心实在装不下的时候,就把那些东西重新整理、优化,让自己有限的内存能存下更多的内容,或者是把垃圾与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把资源经过包装之后换取可观的利益,让价值得到显现;把垃圾进行整合,变换角度,让其变成资源。
记录更多的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会得到更多人的敬重。
好的习惯会让人保持思想上的活跃和精神上的年轻态。假如能把每天发生的事,遇到的人,说过的话,产生的想法都记录下来,就会从某种角度延缓记忆衰退的到来。
毕竟任何人任何话,任何想法任何感触,任何伤害与任何事件,都会形成记忆碎片,在大脑之中储备并相互影响的。任何两张碎片发生碰撞,或者是在排序上发生错误,都有可能会导致重要的事情被忘记了,不重要的琐碎之事却被牢牢地记住。
虽然我们总是希望记住某些东西,实际上真正记住的却是非常有限的,也只有保持有限的记忆,做到真正的选择性记忆,才能让自己抛开没有必要的烦恼,让自己保持青春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