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生科造假上市再敲警钟


  一家本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因为造假上市,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这家企业就是在深市创业板挂牌的万福生科。2011年9月27日,万福生科在创业板“闪亮”登场,然而,在上市之后,其光环逐渐褪色,其是否会成为创业板首家退市公司,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在去年半年度报告中,万福生科因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虚增净利润4023.16万元,被湖南省证监局立案调查,并在去年11月23日被深交所公开谴责。而且,由于其造假行为,导致财务报告盈亏方向发生“逆转”。正因为如此,万福生科此前的丑行逐渐被曝光。

  上市公司于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经自查发现2008年至2011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2008年至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但实际上其四年合计净利润数只有2000万元左右,近九成为“造假”所得。万福生科“自查”结果尚且如此严重,如果监管部门深入调查,不知会揭开怎样的惊天秘密。

  与内幕交易一样,造假欺诈上市同样是A股市场的一颗“毒瘤”,侵蚀着市场的躯体。尽管监管部门的调查还在继续,但万福生科欺诈上市的事实基本上被锁定。如果仅仅只从造假的数目上看,万福生科比绿大地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在于,为什么继绿大地之后,市场上会再现欺诈发行股票的公司?进一步讲,在目前沪深挂牌的2000余家上市公司中,还隐藏着多少“绿大地”与“万福生科”?

  显然,万福生科公司敢于造假上市,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责令造假者直接退市不无关系。《证券法》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正是因为《证券法》重罚款轻退市,才导致“绿大地”与“万福生科”们不惜铤而走险造假。而且,通过造假成功上市后,造假者还可以窃取到不菲的巨额利益,绿大地的何学葵即是最好的例证。因此,虽然沪深交易所去年对退市制度进行了完善,但监管上的缺失与缺位,造就了“万福生科”们生存的“土壤”。

  除此之外,对中介机构与相关人员轻描淡写式的处罚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胜景山河的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此次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亦是平安证券。同样是造假上市,两家都是由平安证券保荐的,难道这是巧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毫无疑问,平安证券及其保代并没有履行勤勉尽责的职责,才最终造成又一恶果的诞生。尽管对绿大地案中国证监会声称将对中介机构与相关人员实施最高幅度的处罚,但在此前,保荐工作出现问题,新股业绩频现“变脸”,竟然没有一家保荐机构被暂停保荐资格,更别说被撤销资格了。监管部门对违规者的心慈手软,无疑亦难辞其咎。

  从绿大地到万福生科,造假企业纷纷被曝光,其实更是向市场敲响警钟。如果造假上市者不受到应有的严惩,像何学葵这样的违规者还能从中获取巨额利益,中介机构与人员不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后同样会有造假者“登堂入窒”进而祸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