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习中国?


怎样学习中国?

----读《在美国学习中国》

 

学习地点不重要,学习目的才是关键。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治国还是齐家抑或学术需要?目的确定后,会有不同的方法选择。

毋庸置疑,美国拥有中国的最完整的资料。这是美国对知识的尊重。中国自身的资料不谓之不全,但是,目前的政治原因,各类观点各自“壁垒”现象还存在,自由辩论,竟争听众的学术自由还有底钱禁区存在,学习中国可行,改革中国很难。

实际上己经进了一大步了,对立各派之间的民主素质正在普及,“滥嘴巴派”虽受到删文禁闭。但是,已经不再有刘晓波第二了。这是事实。

习文读书的受众对学习中国不是地点和方法困境,而是“公平对待中国”的评论与执政者有不同看法。

所以,无论何种目的学习中国,首先要认识中国特色,也就是从中国与世界的历史运动对比之中,找出人类共性与政治差异,尤其是文字表述方式差别,才能进行学习中国的程序。

包蓓蓓20118月到达哥伦比亚大学不久后,选修了东亚所吕晓波教授的中国比较政治,然后才从新闻专业需要,完成了第二学期,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中国外交;第三学期,彼得森研究所研究员荣大聂(Daniel Rosen)中国和全球经济;第四学期,前《纽约时报》驻沪记者Howard French报道中国

她接受了“比较政治学”中的民主政治学说。开始怀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她不明言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作了比较。发现美国月亮比中国的园,很伤她的爱国情感。

在美国,马克思主义从一产生就被世界学者批判,中国主流理论组至今保护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人一踏出国门,就被歧视的眼光审查。往往经过二年的重新理解,弄清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儒学之后,才对中国的落后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是什么?难道与中国古代的君主延议制有本质区别吗?

美国承认市场经济的资本化,政治的民主化。他们从来就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军国主义和资本政治的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今与美国同舟共济。那么,政治的民主化为什么被中国否定了呢?

民主政治能否在中国学术讨论一下?尤其要讨论一下马克思主义中是否带有民主哲学。只有把两会的作用与马克思理论和儒学的君主延议制相比较,才能真正认识民主政治的本质。进一步厘清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内战的真实意义。

汉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是军阀战争史,中国还没有发生过民主主义革命。大陆的两会是古代的延议制,不是民主哲学。只有国共两党共议中国政治才是中国进步,这可能是大陆与世界不同的特色所在。从儒学和马克思学说立场学习中国是顺的,从世界史立场学习中国就不顺了。

包蓓蓓在文章结尾说:“2月初,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在线杂志中参馆”(ChinaFile)的上线仪式请到了六位在不同年代驻华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讨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其中,从90年代末开始驻京六年的伊丽莎白·罗森索(Elisabeth Rosenthal)说了一句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刻的共鸣:

你永远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故事总是会徐徐铺开。大概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对人产生如此持久的吸引力。“

西方汉学家和华人西学家为中国政治比较学指出了一条消除理念雾霾的方向,就是不清理马克思主义的阴魂,中国文化永无出头之日。他们认为中国两会只是政府的“拉票宣传”,并非两党参政议政。国民党与民进党可以竟选执政,共产党为什么不可以与国民党竟选执政呢?

一旦提出这类话题,学习中国就被屏蔽了。于是留学生千军万马奔美国,在那里,人人可以自由地与所有的人公开讨论。

中国人在外国开课教中国政治,中国政治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