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态也需要不断调适,就像个体心态需要不断调适一样。调适是一个修理、剪裁、滋补和润和的过程。心态调适是运用操持成熟心态来替代次成熟心态或不成熟心态的过程。家庭心态调适是家庭成员共同操持成熟心态来替代次成熟心态或不成熟心态的过程。
“调适”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诠言训》:“阳气起於东北,尽於西南;阴气起於西南,尽於东北。阴阳之始,皆调适相似。”以后又见于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 李少卿三章,清和调适,怨而不怒。” 章炳麟 《文学说例》:“沟分畛域,无使两伤,在文辞则务合体要,在口说则务动听闻,庶几调适上遂乎!” 蔡元培 《国文之将来》:“专重形式的美术,在乎支配均齐,节奏调适。”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涂瓮》:“火盛喜破,微则难热,务令调适乃佳。”《旧唐书·李珏传》:“当四体平和之,长宜调适,以顺寒暄之节。”“调适”一词在如上的文句中扮演了“协调、合适、适合、调理、调养”的角色。
近代,生理学上也用上了“调适”,指的是人的眼睛焦点自某一点移动至另一点,以便达到看视清晰的改变过程。人类学也曾用上“调适”,指的是有机体在其环境方面造成的变化与环境在有机体内造成的变化之间达到舒坦的互动过程。社会学也用上了“调适”,指的是对冲突情境加以适应的状态或过程。在这种状态或过程中,双方避免公开的敌意表示,并在经济、社会或心理上各自获得某种补偿性利益,而让冲突根源悬而不决,并让导致少数人的从属地位的结构上不平等状态继续保持下去。
本人最早用上心理调适一词是在1985年,现在回溯起来,其意大概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人的心理舒坦的运作。在后来的十多年里,本人逐步建立了成熟心态理论和方法,以后本人又认识了次成熟心态和不成熟心态,心理调适又被这样的意思所代替:运用成熟心态的理论和方法替换原来次成熟心态或不成熟心态的理论和方法的运作。
人要使自己保持心理健康,也就是经常使自己保有心情舒畅,情绪昂扬,人见乐迎的状态。这种个体状态不可能是一直持续保有的,它需要不断进行修理、剪裁、滋补和润和,也就是需要心理调适。人们生活在世上,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不断进行心理调适。心理调适是人们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内容。
修理,当机器设备、部件或零件发生磨损、性能下降以至失效后,为使其恢复到原有可用状态所采取的各种修补、调整、校正措施。广义的修理针对损坏了的不协调的事物进行修复和理顺。对象为物品时,有维护、修葺、整治的意思;对象为人时,有止扰、宁事、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进行导引。剪裁需要样本,心理调适的样本就是成熟心态的样本。滋补是用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药物治疗阴虚证、血虚证的过程,如滋补肾阴、滋补肝血等。也就是进食药物和贵重食品来补充身体的虚亏,也就是学习成熟心态的理论和方法,增加去除次成熟心态和不成熟心态的本领。润和,加油或加水,以便改变干枯状态,达到细腻光滑,和顺优质。心理调适就是这样一个修理、剪裁、滋补和润和的过程。
家庭心态也需要不断调适,也就是家庭所有成员都应该自觉地投入对自身心态的修理、剪裁、滋补和润和。
一
有些人认为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中的个体总会操持利他,其实绝非如此。现代家庭比起过去来要简单得多,家庭成员主要是夫妇成员,子女成员,父母成员,兄弟姐妹成员。如果要分等级的话,夫妇间的关系是一级关系,子女间的关系是二级关系,父母间的关系是三级关系,兄弟姐妹间的关系是四级关系。
夫妇是组成家庭的核心成员,家庭中的心态操持重担也落在夫妇的肩上,家庭中的成熟心态操持首先是操持利他。夫妇双方经常想到对方的需要,并且经常会为对方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会在这种努力中丝毫不盼回报地自己倍感快乐,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也就显现了夫妇在家庭中正操持着成熟心态利他。
夫妇间怎样在家庭生活中操持利他?对对方充满爱情,关心对方的日常生活,关心对方的社会活动,关心对方的社会关系,这四个方面可以充分表达对利他的操持。
对对方充满爱情是操持利他的重要基础,可是对对方充满爱情绝非是一个很简单的作为,人间最美丽的事就是爱情,它经常和青春连接在一起,和活力四射紧紧地捆绑在一道,可是人间的爱情一般都不会很长久,青春期中强烈的向异性对方贴近、粘附的需要、激动和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退。为了让人间最为美好的感情能够有较长和很长的维继,有很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医学家都在这一方面做出深入的研究。从生理学和医理学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青春期对爱情的需要在生命延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纵欲的条件下,保持青春期的爱情能够对延年益寿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家庭的延绵中,它也是夫妇关系和家庭关系稳定和幸福的重要因素,在夫妇间操持利他时,它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
日常生活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夫妇间应该互相关心对方的日常生活,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用早餐,什么时候去工作,什么时候用午餐,什么时候下班,什么时候回家用晚餐,喜欢吃什么,喜欢观赏什么,有一些什么重要的生活格调,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什么世界观的内涵,都应该心中有数,并且在自己的生活料理中给予足够的关照。
人们的社会活动是人们生活中一个绝不比日常生活低下的内容,在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时,它甚至要比日常生活高出好多档次,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也多半是以这个人的社会生活作为评价内容的。可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日常家庭生活绝对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作为家庭中夫妇,怎样给予对方的社会活动以重要的地位,并且还给予足够的支持,这也是夫妇间操持利他的重要内容。
每一个人都有本身的社会关系,夫妇的社会关系除了一部分是共同的社会关系之外,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原来是各自独有的,也可能随着夫妇生活时间的长久,这原来各自独有的一部分会逐渐缩小。关心对方的社会关系是缩小各自独有的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夫妇操持利他,也能十分有效地将原来独有的社会关系缩小到几近零。尊重对方原来独有的社会关系,也能够显示利他,所以绝不是一定要将原来独有的社会关系全部变成夫妇共有的社会关系。
二
子女也是组成家庭的核心成员,家庭中的心态操持重担同样也落在子女的肩上,家庭中的成熟心态操持当然同样是从操持利他开始。子女经常要想到父母的需要,并且经常会为父母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会在这种努力中丝毫不盼回报地自己倍感快乐,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也就显现了子女在家庭中正操持着成熟心态利他。
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中操持利他?对父母充满敬爱之情,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关心父母的社会活动,关心父母的社会关系,这四个方面可以充分展示对利他的操持。
对父母充满敬爱之情,这是子女对自己父母最基本的感情,有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在善中的位置,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在子女家庭生活中操持利他的位置也就是为先的位置。父母是养育之恩的恩人,敬爱当不在话下,可是真要敬爱,却又需非常具体地体现。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对于这样的恩人绝对应该从心底充满敬爱之情。
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这是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对父母敬爱的首要内容,也是行孝最根本的内容。日常生活无非就是起居衣食做遣卧。对父母早晨起身的关注,对父母居室和行动空间的关注,对父母衣着穿戴的关注,对父母日常饮食的关注,对父母平时生活作为的关注,对父母平时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生活内容的关注,对父母就寝安眠的关注。如果以上这七个方面的内容子女对父母都关注了,那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日常生活非常关心了。至于关心和比较关心或者是不关心都可以从上面七个关心的数量和深度获得充分的反映和量示。
关心父母的社会活动是对父母平时生活作为关注的一个专项,如果父母还在社会上工作,这却是一个很大的内容,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敏感并且深刻的内容,如果父母已经离开社会上的工作岗位,那就是一个比较容易关心的内容。这里的关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需要子女善自琢磨,必须稳稳地立足于对父母充满敬爱之情的基础上。
关心父母的社会关系也是一个比较深泛的内容,父母的社会关系中包括和父母有血缘的关系的人、有地缘的关系的人、有业缘的关系的人。父母的亲属,如姑侄舅甥姨甥,堂兄弟姐妹,姑表岳婿等。这些沾带血缘的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正功能是联系社会与群体,使之增强内聚力;其负功能是将人置于被动的地位。直接建立在父母生活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是父母的地缘社会关系。父母在故乡的社会关系,父母在曾就业和生活过的地域的社会关系,都是父母的地缘社会关系,有时候对父母地缘社会关系的关注能够对父母的孝效产生奇妙的作用。建立在父母从事的职业所建立的社会关系是父母的业缘关系,它也是父母重要的社会关系,而且有些业缘关系还会长期与父母牢固牵挂,退休父母与原单位退休管理工作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之一,在父母的生活中父母的业缘社会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子女好自关注。
三
为人父为人母,父母担负着人类延绵的天职。母爱从来就是利他最生动的写照,也是利他最典型的最核心的组成。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当然要从日常生活起居着手,要让自己的子女能够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很好地存在。但是很多为人父为人母者,却又常常在爱子女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让溺爱横行,造成自己的子女很难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痛苦地存在。
父母对自己子女的爱应该明确方向,应该着力于对子女的教育,教育自己的子女具备健康的体魄、成熟的心态、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思维,教育的子女在宇宙的发展和延绵中,致力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
父母要让自己的子女身体健康,这里需要家长做出周到的努力。子女身体健康需要在食、穿、运动、活动四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指导。其次要让自己的子女心态成熟,心态成熟的人一生幸福,因为心态成熟的人必操真善美新,所以到处欢迎,自己也经常会笑口常开。再要让自己的子女人格健全,做人的规格健全了,身处的主流社会就在在迎纳,个人施展就处处畅怀。又要让自己的子女学会科学思维,充满智慧,经常能够满足所在时间和空间的要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家长的努力到位了,自己的子女就会在今后生活的道路上,步步踏在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的阶石上,人皆向慕,世皆赞颂。
期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风,而且对于龙凤的概念又常常会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背道而驰,父母在对自己子女施爱的同时却经常有意无意地把与和谐相容、持续发展、不断进步和共赢同福相悖的内容灌输给了自己的子女,让自己的子女受毒不浅。很多为人父为人母者都没有认识心态成熟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人格健全的重要性,都没有把培养成熟心态和健全人格放在自己对子女培养的努力中。
很多家长把对子女的爱放错了位置,投错了位置,甚至把爱变成了非爱,把爱护变成了毒害。我可以大胆地向大家宣示,所有社会上处于尖锐矛盾中的人们,他们痛苦不堪,行为反常,到处碰壁,无人欢迎,帮女郎在帮助,老娘舅在调解,要是追溯到早年教育的源头,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或是直接监护人没有培养他们成熟的心态,没有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今天几乎所有尖锐矛盾的根本纠结都是心态不成熟和人格不健全引发的。而真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根本的解决方向还是要培植他们成熟的心态,培植他们健全的人格。
为人父为人母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常操持利他,并且将利他植入自己子女的心中;为人父为人母者要按自律、乐群、负责、顺应的行事规格行事,并且将这些行事规格植入自己子女的行事规格中。家长对子女的关爱就要这样,关爱在根本上。
四
兄弟姐妹在家庭相处中也应注意操持利他,兄弟姐妹都是同父同母所生,当然现在也可能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反正总有血缘关系。在社会上和一般的人都要相亲相爱,更何况和自己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人。
有些人在社会上和一般的人相处倒还能注意利他,可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却不能注意利他的操持,究其原因,原来自身和兄弟姐妹在家庭中的利害关系常常突出,以致不能操持利他,甚至还关系紧张。
利他在处理与别人的利害关系中,其突出的表现就是适度让利。在家庭中和自己兄弟姐妹处理有关利害关系的事务时,不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争,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中适度让利,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反映自己对兄弟姐妹的相亲相爱。
让利就是一种舍弃,割舍去一方的利益。适度让利,就是适度舍弃,适度割舍去一方的利益。在社会合作中,如果我们期望与别人长期精诚合作,以取得长久的利益,我们就必须学会适度让利。要深刻认识这是取得长久利益的基础。舍与得虽然是两个对立的词,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因果转换,我们想要得到,就要先舍弃,尤其是在与别人合作的时候。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先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赢得长久合作。舍是因,得是果。
我们在与同事、客户、合伙人、家庭成员相处时,都需要互相精诚合作,而相处中的一方如果能够认识适度让利和实践适度让利,就能够获得其他方面的热情接受和由衷欣赏,各方的合作意愿和合作实践就能顺利进行。从适度让利的一方来看其实就获得了一种长久的利益。
李嘉诚在一次董事局会议上讨论股份分配时对大家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是可以的,但我主张拿9%。”董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大家为此争论不休。这时李泽钜站起来对李嘉诚说;“爸爸,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拿11%的股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违反道义和原则,钱赚得又多。”
弟弟李泽楷也跟着说;“对呀,只拿9%不是太傻了吗!”董事们听到这里,都笑了起来。李嘉诚却很严肃地说;“孩子,经商之道深着呢,不是简单的1+1的问题。你拿11%不但发不了财,还可能没生意做,你拿9%财富却会滚滚而来。”
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适度让利所取得的长久利益。
社会上很多关系融洽的大家庭,如果仔细观察一下,都必定能够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总有一方或多方很善于适度让利。适度让利的认识和实践是大家庭关系融洽的融合剂和润滑剂。
在和兄弟姐妹相处时,利他的具体操持就从适度让利开始,也经常以适度让利作为表现。在这里也牵涉到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人格的根本表现,就是要使自己干的事多为善事。每干一件事,都要先想一想,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家庭效果,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民族效果,干这件事会产生怎样的国家效果。当然这里的适度让利还充分表现为适度让利的一方心中充满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