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全息论”与“四观同道说”——试论当今人类普适价值观


 
 
“三元全息论”与“四观同道说”
——试论当今人类普适价值观
 
每当我面对人类社会“三争”(竞争、斗争、战争)不息,庸人自扰的现实,合目静思的时候,总感到我所研究的“三元全息论”,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我称之为“四观”),有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并认为正是这四层观念的概念模糊,导致了整个人类几千年的是非混淆,理论混乱和实践上的自扰自残。
为了和各路方家共同探讨,本人仅谈三点:
一、    “三元全息论”
笔者研究认为:无论按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推导,还是依据现代自然科学的纵深探讨,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大无小的空间就是宇宙。整个宇宙,大到无限大,小到无限小的万事万物,都是由“物质”、“信息”和“能量”这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结构和性质与功能相对稳定,并占据一定时空的客观存在,是信息和能量的载体;信息是一切事物的抽象,是不受时空制约的;能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层面矛盾对立统一所产生的作用力。我把这三个基本元素称之为“三元”。正是这三元在不同的层面上集结为不同的事物。由于信息涵盖着事物存在的现状及其内涵、外延与因果,所以虽然信息源于事物的存在,但她却不仅反映着事物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能够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向和未来。
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由“天、地、人”构成的“三才”世间里,信息布满空间称天时;物质寄于地球称地利;能量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表现,而且这种主观能动性要想发挥得好就必须上和天、下和地、中间和人,故称人和;具体到现实社会,文化相当于信息占天时,经济相当于物质占地利,政治相当于能量占人和。当我们靠悟性俯视动态的人类社会时,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人流”、“物流”、“意识流”汇集的大海洋。而推动社会“三流”运转的只有三种力量,这就是“智力”、“财力”和“权力”。智力属于文化占天时;财力属于经济占地利;权力属于政治占人和。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交织在一起,在权力、财力、智力这三大力量推动下形成的人流、物流、意识流,就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个美丽而又生动活泼的世界上,您会发现红、黄、蓝三元色恰恰非常形象地代表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红色的政治不同蓝色的文化相结合,就没有紫色的祥云——好的政策法规;黄色的经济不同蓝色的文化相结合,就没有绿色的原野——财富就不能增值;黄色的经济不同红色的政治相结合,就没有金黄色的秋天——经济成果就不合法、不安全。具体到每个自然人的“德、智、体”三育,也同样隐含着这三元素,无需赘述。依次类推,直到微观的量子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事物的构成,能离开“物质”、“信息”、“能量”这三个基本元素。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信息、物质、能量这三元素在不同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一定要搞清天时、地利、人和;文化、经济、政治;信息流、物流、人流;智力、财力、权力等等,她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如何给她们定性定位?!
笔者认为,任何层面上的三者,都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她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平面上的三个点。我给这三个点的坐标分别定性为“前提”、“主观”、“客观”;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这三个点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和区位差,前提略高于主观,主观略高于客观。也就是说,主观可以高于客观,但不可超越前提。关键在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定位。不用说忽略了某一个条件,只要位置摆得不对,就会出问题(可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经济体制改革”等为例,分析说明)。
在三元全息的各个层面上,始终起着统纳和决定性作用的有三大规律,即按时序纵向表现的“因果缘续规律”、按空间横向表现的“结构效应规律”和维持结构相对稳定的“要素制衡规律”。事物内在的“阴阳互根”、“对立统一规律”和“五行相互生克”的规律,都从属于这三大规律。
以上所述,就是笔者所谓“三元全息论”的核心内容。
二、    “四观同道说”
如前文所说,笔者把“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统称为“四观”。并认为宇宙观统纳世界观,世界观统纳人生观,人生观统纳价值观。翻过来,一个人的价值观反映着这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种统纳与被统纳,反映与被反映,相互通达的缘生关系,我称之为“四观通缘”。正确的“四观”必然符合天道,即符合自然规律。笔者把这种正确的“四观”同合天道的理论,称为“四观同道说”。所谓“四观同道”,是说正确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核心理论和是非标准是一致的,是符合事物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规律的。宇宙间信息、物质和能量互依共存的客观性和在三大规律统纳下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就是“四观同道”的本质。这是一个很少被人认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宇宙观问题,更是一个几乎无人提及和不被重视的问题。
笔者认为,宇宙观就是如何认识宇宙起源、结构与运行规律的问题。宇宙既然是由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大无小的空间组成的,它的起源是大自然的客观存在;它的结构就是信息、物质和能量;它的运行规律就是前文所说的“三大规律”。正是宇宙这种三大元素按照三大规律运行的客观性,才决定了世间“天、地、人”三才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客观性,这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论根据。换言之,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合道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真理。
三、“普世价值观”
“价值观”一词是人们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但究竟价值观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又究竟如何才能找到普适价值观?据笔者长期随机调查发现,对这两个问题,大多数人是含糊不清的。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两个不好定论的问题。正因如此,社会上才有一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法。于是在相当广泛的层面上,形成了一种“观念无定论,是非没标准”的糊涂认识。笔者认为这正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时常陷入混乱的主要根源。
在某个具体事物的某个层面上,的确存在着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的现象,但决不是没有是非。只要站到旁观者的立场上,哪个是,哪个非,一般都可以分清。是非观就是价值观,普世价值观,就是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非标准,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这里的“美”和“善”就是众人心目中的“是”。这种大众心理倾向所形成的意识流,就是人流的导航灯。因此,每个自然人,只有他的是非观念和社会大众保持一致,他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尽管多数人的从众心理和行为,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但是只要一种观念能够形成潮流,其中必然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观点,而这种思想观点肯定有它一定的社会基础。对于这个社会基础,只要我们用因果缘续规律和结构效应规律一分析,因果、是非,自会一目了然。当今世界之所以陷入“三争”泥潭而不能自拔,就在于多数人被物欲扰乱了视线,忘却了因果缘续规律,背离了结构效应规律,忽略了要素制衡规律。
笔者认为,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是有限的,任何客观存在的物体,不管他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自然人,哪怕是一个动植物或一个物品,他(或牠)都有存在的道理、时空和条件,都有维持自己存在的能力,都有抗拒入侵的能力和排他性。老子所说的“慈俭不争”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原则,就是根据这种自然现象的客观必然性提出来的。其实只要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人与人之间,都能自觉遵守老子和孔子定的这两项基本原则,天下就不会有“三争”现象存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哲所提出来的很多哲学观点,符合客观实际,值得传承,且具有统纳作用,才配称传统文化,并得以传承数千年。只有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才是当今人类的普适价值观。也才值得我们大力弘扬,以正社风。
 
——《我悟三元》作者马东来 2012-10-22于北京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