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

张祖乔

一、何为路?

路的基本含义就是道路。

《易-说卦》:“艮为径路。”

《说文》:“路,道也。”

《尔雅》:“路,途也。”

二、经典之路

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的意思就是,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地去追求和探索。屈原之路揭示了他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西游记》的主题歌唱到:“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更显示了一种豪迈气概。

鲁迅在《故乡》中发表见解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成了鲁迅的名言 ,也是关于路的经典见解。它将希望与路联系起来,具有深刻的哲理,强调了实践的意义。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告诉人们满怀希望努力奋斗,便会迎来新生活。

三、当下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路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一句我们时常听到的口头禅。这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放下!

一些人更牛,他们的口号是,“走牛B的路,让傻B去说吧。”这迎合了网络文化的潮流,网友灌水称,“牛叉到无以复加”。

面对着交通拥挤及其相类似的问题,人们想起了鲁迅之路,但是却有了另类的表述, “地上本来有路,可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路了。”

《庄子-秋水》记载了邯郸学步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到赵国国都邯郸学习走路,结果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有爬行回到燕国。邯郸学步已成为笑柄。与这个燕国人相比,现代人都是超男超女和超男女,一个让人信服的证据就是他们“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时,我想到了陶潜的桃花源,当他再次寻找桃花源之地,则“遂迷,不复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