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网络信息传递带来了很多的便捷,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信息安全风险。手机病毒现在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如同当年电脑病毒的肆虐一样。私自扣费,消耗上网流量,隐私窃取,或者后台偷偷上传手机内的用户隐私信息等恶意行为,背后有了商业利益的驱使,一不小心,手机就会变成用户身边“不定时炸弹”。
上千种的手机病毒、规模达2.77亿的手机网民,催生了庞大的手机安全市场。据瑞星“云安全”系统监测显示:2012年1至12月共截获手机病毒样本6,842个。其中,“功夫系列”、“给你米系列”的家族式病毒非常猖獗。瑞星安全专家表示,在数量和类型上,2012年的手机病毒有了更多的变化。尤其是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病毒开始在总体数量上占据优势,这些恶意程序通常都是利用App商店审查不严的漏洞,将自己乔装成正常App,诱骗用户下载安装。该类App会在后台收集手机通讯录中的信息,同时搜索手机短信内的关键字,并读取相关信息,最终发送至黑客指定的网址。瑞星安全专家介绍,目前一些正常的App程序也出现带有恶意推广代码的现象。有些是开发者迫于生存压力在程序代码中添加的,有些则是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手段恶意植入的。
另外,微信作为新型网络社交工具,广泛为当代人所应用,而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温床。不法分子利用盗取的QQ账号登录微信,对通讯录内的亲友发送电话费充值、汇款等钓鱼欺诈信息,信以为真的用户因此便会上当受骗。同时,不法分子还会以陌生人身份对用户提出添加好友邀请,许多网友出于好奇,往往会直接添加,而这些“好友”会发送一些诸如私密照片类的网址链接,一旦按指令输入账号密码点击进入后,就会出现账号密码被盗的情况。同时,不少用户都喜欢使用微信中“摇一摇”和“查找附近的人”这类功能,然而微信注册门槛低,又无需实名认证,因此当用户与陌生人聊天交友时,并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而这些人中不乏居心叵测者,这就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些所谓的好友往往以套取个人隐私及银行账户密码为目的,用户一旦轻信,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此外,用户通过公共Wi-Fi遭遇信息安全风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黑客往往会搭建一个假的免费公共Wi-Fi供用户使用,当用户在这个“黑网”内进行网络交易或输入隐私信息时,黑客便可轻易截获所有数据。
因此,对于安全厂商来说,要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只有在软件行为上进行识别和拦截,才能有效控制恶意行为,让用户在使用软件的同时不会“被流氓”。目前瑞星的手机安全软件版本全新升级,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隐私保护功能,有效拦截“流氓”软件,并且从短信到通讯记录,从文档到图片、视频等,几乎可以隐藏或者加密手机上任何内容,其操作也非常简单。在手机安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博主相信瑞星在手机安全市场会和PC安全市场一样,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