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与纸质书是否此消彼长


 

 

  坐在公交上,很多人不会注意窗外的景象,而是在低头看着什么,没有悬念的答案是手机,除了经常要关注的新闻,电子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的确,电子书带给了人们更多的方便,随时随地可畅享阅读。这无疑是对传统纸质书籍的冲击。但要由此说,电子书与纸质书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了。
  五年前,亚马逊(Amazon)推出了广受欢迎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很多专家们就此认为未来图书出版的形式是电子书。虽然各方关于这两者之间的转变速度看法不一,但一种普遍的看法是,既然数字化已经在音乐、图片和地图等方面大行其道,也必然会在阅读方面占据优势。甚至有专家曾预计到2015年纸质书就将无迹可寻。
  然而,五年过去了,电子书与纸质书的位置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精装书表现令人惊诧的抗压能力,电子书的销售却在大幅放缓。美国在2012年电子书销售年增幅骤降至约34%,这样的增长态势仍算不错,但较之前四年的三位数增幅大幅下滑。同时,由于出现了功能更丰富的平板电脑,消费者开始弃购电子书阅读器,也打击了电子书的销售。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的销售暴跌36%,而平板电脑销售却在激增。
  因而,未来的情况可能是,电子书与纸质书不是此消彼长,电子书也不会取代纸质书,而是最终以有声书的方式承担某种角色,成为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一种补充。
  由此看来,人们对传统纸质书籍是有极高的忠实度的。从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12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来看,在美国,一年读过一本电子书的成年人的比例有所上升,从16%增加到了23%,但经常读书的89%的人表示之前12个月至少读过一本纸质书,而只有30%的人表示过去一年读过一本电子书。
  从电子书最初的爆炸性发展,到如今出现下滑,这显得像是一种异常现象。这一技术早期的小批热衷使用者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转向了电子书,恐怕以后将很难找到更多“皈依”电子书的人了。据鲍克公司2012年的一项调查,只有16%的美国人实际购买过电子书,而高达59%的人对买电子书没兴趣。
  与之同时,在被迫与iPad和Kindle Fire等设备上的游戏和Facebook等简单娱乐竞争时,电子书的魅力大减。事实上,电子书在读完后不能被卖掉或送人,这也降低了该产品在人们眼中的价值。
  此外,除去现实原因,可能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在营销电子书销售。人们可能误判了电子书的特性。从一诞生,电子书的购买就严重偏向于虚构类,小说在总销量中占了近三分之二,而数字畅销书名单尤其被惊悚类和爱情类等类型小说所主导。
  在屏幕上看书似乎尤其适合消遣类图书。在大众市场,这类书通常以平装书的形式在超市和机场销售。这类图书很快就会被读完,但当合上最后一页后几乎没有依依不舍的感觉,甚至可能会有点羞于被别人看到感觉。因此,这使匿名购买数字版图书变得更有吸引力,也才有了《五十度灰》热卖现象的出现。
  但是,对于纯文学小说和叙事性非虚构类文学等严肃作品的阅读,大部分人就不愿读电子书了。他们似乎更喜欢那种可以放在书架上的真正的图书,因其能够带来厚重、耐久和令人愉悦的快感,细细品味更有一番情趣。而纸张易破、装订牢固的纸质书上还有一些人们不愿丢弃的东西。
  换句话说,电子书可能只是那种更轻、更便于丢弃的平装书的替代者而已。而且,即便人们开始购买电子书后,并不一定不再买纸质书。实际上,有近90%的电子书读者仍会继续读纸质书。因此,这两种形式的书可以满足不同的阅读目的,不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