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奢侈品联合会会长罗川:中国文化的“道”与“器”


            罗川:“道”与“器” 的结合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当我们有一天真能够穿越五千年的时空,去回眸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这个东方之珠的国度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如何让国人去发现和体会。

   近期,国家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思路,这正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阶段。之前,我们国家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军事强国经济强国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误区---基本上是把文化当成产业去谈,而没有意识到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源泉。 

 

   欧洲的时尚产业为什么能够得到全世界文化人士的认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国家的思维方式与自己国家价值观念。欧洲如此,我们看看现在的俄罗斯这个国家,通过伏特加我们可以找到俄罗斯这个国家的文化所在,我们可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的油画作品、骑马、打猎、摄影当中去感受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一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政治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艺术,让政治变的完美,让国家文化有价值,有其个性。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我们目前这个社会缺少反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缺少对中国文化意义上的真正的理解与传承?

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有几个看法:

     第一,中国文化应该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守着几千年来的文献,去诠释,但是我们忘了应该把思想文化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中国人传统节约消费的行为方式,这种文化行为都是表面的,我们找不到其文化的内核,正是有这种文化行为才会有那么多的贪污腐败,才有了那么多人到欧洲购买奢侈品的国民,因为这些人没有自己的生活价值观与生活态度。欧洲人追求与表达的是精神层面的,而我们国人追求的形式层面的。我记得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家王粥说过一句话:死者忘也,其道犹存,我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躯体已死而其道不可忘的人称之为寿。那么古代所说的仁者寿并不是指我们日常意义当中生存的时间的长短,而是指其道存。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误传理解其含义。我们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但是我们当今的文化与艺术以及产品制造各个领域却是停留在的层面。什么叫?这就是《易经》讲的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道在其中,用现在语言来翻译,就是次序、规则、道德、财富。我们至今都没有搞清楚36计》与《孙子兵法》的根本区别,其实就是的区别。

         第二,中国是否真的没有自己的信仰(价值观)。我们都知道,虽然中国社会从周代以后,主体的文化是没有宗教的,但是中国的传统的社会里有自己的方式来完成次序、规则、道德、财富,强调人与禽兽的区别。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今天的中国开始重视学国学,民间纷纷开设国学班。很可惜,此类学班的开设其实大多数是停留在的层面,缺少,完全是将国学文化商业化了,过于意识形态化。如果与相结合,那么今天的中国社会民众会自然而然的有自己民族的价值观,社会各个层面文娱工具就会有自己的核心与表现的重点。文学作品、 电影电视、 报纸电台就会找到表达一个正确的国家文化价值观的方向,国家政府才能够出台有利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相关政策,从而指导我们这个社会的公民正确的认识时尚与奢侈品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