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审计署公布了中国政府债务情况,大致在30万亿之下,而地方债总规模在17万亿左右,低于20万亿。这个数据不吃惊,我前后核对了之前各方估计的数据,以及审计署之前的报告,大致靠谱。由于误差单位,动辄就在千亿左右,所以搞得人后来对于债务规模到底多大,都几乎没感觉了。
关于地方债危机的说法,我一直坚持我的观点,之前在帖子中已经说明了:纯粹就是危言耸听。而且我也认为,这两年地方政府总体上看,也不会出现支付危机。
分析师们这两年来对于地方债危机大呼小叫,我都烦透了,看看统计数据吧:全国300个城市今年前11个月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2.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2.65%。业内预测,今年全国各地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大家记住,地方债危机,某种意义上就是土地财政危机,以后或许有,但绝非这两年。你看看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盆满钵溢,就知道地方债危机云云不靠谱。
关于地方债危机的所有说法,就忽视了一个最浅显的问题:地方政府借的这些债,最后都花在什么地方了?事实上,这次审计署通告的结果,一点都不出乎我意外:基本是投入地方基建上了。是的,不排除某些地方政府趁着这个机会捞一票盖政府豪华办公楼,基建里面出现豆腐渣工程之类。但这些债务,按会计术语,应该是长期待摊费用,是资本化了,是投资,不是消费。这点,非常重要,你不能享受着便捷的基础设施服务,一边痛斥政府糟践钱负债累累。
后面的问题来了:地方上如此借钱搞建设,属于跨越式投资,难道中国地方政府都是热衷大跃进?非也,其实这几年的各地方基建投入,都是正常不过的规划内容,不过是发改委部门在某一时间统一审批而已。中央将地方财税收走,然后让地方买单基建,地方政府不借债,如果落实规划?中央请客,地方买单,是中国财税体制的老传统了。如果分税制再不改革,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
我前几天给一个股东电话,他是航空公司的研究员,他告诉我,这几年,高铁通到哪里,那里的飞机航班就得缩水一半以上。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几年有无数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都跳出来,痛斥高铁大跃进,现在能否站出来说两句?。前几天中堂李大人周游列国,中国高铁可以重点销售板块啊,就算你不在乎高铁扬我国威,你总得观察到这几年的出行便利情况吧?
中央积极财政的所谓大跃进,如此看,地方债危机,也得如此看。再重申一句,中国地方债没危机,你如果看看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资产负债表,那可是老虎看了都流泪啊。明明危机重重的地方,大家视而不见,而压根没危机,只是财政问题的中国,大家却嚷嚷多年地方债危机,这调调儿持续多年,高烧不退,到底我疯了,还是这世界出毛病了?
中国地方债没危机
评论
编辑推荐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