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唐时代,国家崛起的标志之一——都是经略西域和中亚;为什么面对衰落的俄国、现在崛起的中国——就不能经营中亚、添补中亚力量的真空了呢?
中国在中亚的主要地缘竞争对手,有四个国家: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印度。伊朗由于受到美国的两面夹击,自顾不暇,无力经营中亚,印度由于隔着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还没有能力染指中亚,不过,印度也在悄悄布局,这不能不引起中国的警惕。
土耳其已经以文化(如语言)渗透的方式把势力延伸到中亚,俄罗斯也通过自己的军事基地维持在中亚的存在,伊朗现在是自保和应付美国的威胁,暂时无力经营中亚。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土耳其是泛突厥主义的大本营,也是J独分裂势力的大后台,让土耳其的势力在中亚得到扩张,是中国的不幸,更是有损我国的国家利益的!
如何预防J独分裂势力与境外泛突厥主义势力通过地理联合起来对我国的威胁,如何抑制土耳其在中亚势力的膨胀,都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经济货币联盟,一般都是政治联盟的前奏,先稳定的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政治联盟才能 持久。 俄罗斯拉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搞货币一体化,这是意图在经济上重建帝国,为未来在政治上重建帝国做准备,这说明俄国正在加紧收复中亚的地盘,俄国是我国争夺中亚的最大对手。
先下手为强、先到先得利,虽然俄国在中亚占得先机,但是并不表示中国没有任何插手的借口?中国有汉唐经营中亚的历史遗产,也有清朝的不平等条约可以拿来做理由,所以说,只要中国有决心有意志,西进中亚是不愁找不到依据的。
哈萨克作为中俄之间的缓冲国,如果重新被俄罗斯整合,将严重损害我国的长远战略意义,因为我国西进中亚的必经之路即是哈萨克。
为了对抗俄罗斯对哈萨克的整合,我国有必要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组建新疆—中亚自由经济贸易区,这就使新疆的工业化和大移民,提上了日程。
因此,加紧构筑中亚——新疆经济合作区,将中亚各国的经济与中国仅仅捆绑在一起,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对于中东困局(石油严重依赖海湾地区),中国应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将外需引导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同时大力引进中亚的能源,减少对海外能源的依赖。
总之,避免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外流,尽最大努力让此地区的能源资源为中国所专用,符合我国利益的最大化。
苏撒坚持主张减少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提高国内能源利用率,大力发掘中亚能源。至于说道与欧洲的海上贸易,中国非常有必要谋求日本海的出海口,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北冰洋解冻,东北航线将会取代印度洋成为东亚地区与欧洲之间最重要的贸易通道。
因此,从动态的环境变化角度来分析地缘,中国实在有必要制定拿回命定领土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长远战略,因为除中亚里海外,北极,将是未来新的资源争夺之地!
利用东盟,构建中国的经济腹地和市场;利用上合组织,西进中亚掌控这一地区的能源和资源,并未北进打下基础。
进攻性防守,是最有效的防守,因此,在美国没有收紧海上运输线的枷锁之前,提前在中亚布局,占有中亚的油气资源,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占据相对主动的地位,是中国最为迫切的战略。
中国将战略方向放在中亚,目的在于:
一、将我国的西部边界推进到最有利于防守的天然地理疆界,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中国西疆的安全。
二、防止疆独势力得到稳定的后勤基地。
三、彻底粉碎泛突厥主义者建立大突厥斯坦的计划和梦想。
四、安置我国东部过剩的人口或新疆迁移过来的W族人口。
五、保障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
我国西进中亚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即是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这对我国减少对海外油气资源的依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里的地缘形势,中国可以 在最大限度上介入!
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中国是一定要拿到手的,即使不是全部,也要把其中的大部分掌握在手里!
虽说里海地区的东线输油/输气管比较长,但是相比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至欧洲的输油/输气管,还算是短的;而且,东线是到最终用户,西线和南线是到沿海港口,还得装油轮运到最终用户那里。
为此,暗中支持塔利班,将美国拖入另一个越战泥潭,令南线方案报废,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
总之,中国的最大利益是:避免中亚里海的油气资源外流,尽最大努力让此地区的能源资源为中国所独享!
要知道,资源的供给基地是需要军事力量来护卫的。而且,最好的护卫是我国的军事力量!比如,美国在产油国沙特、伊拉克、卡塔尔都建有军事基地,这就像你把自己的牧羊犬放在自己的羊群哪里一样。
那么,试问:我国采取了何种方式保护自己的资源和能源供给线呢?换句话说,我国在外国有多少军事基地呢?好像在中亚没有。
至于说我们有上合组织,说白了就是依靠俄罗斯来维持中亚的稳定。要知道,俄罗斯是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典型国家。中国怎么能依靠这样做的国家来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
也许,你会说,俄国现在需要中国,不能拿中国怎么样。这是对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当有一天俄罗斯不需要中国了呢?
而且,从地缘上来制定国家战略,不能让经济利益站在首位!经济利益应该用经济安全这个词来代替!
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的经济力量——只能充当被军事强国压榨的奶牛国家!
西方古代的迦太基、中国的南北宋、现在的日本,都在扮演这个角色。
我们的财富需要我们的利剑来保卫!而且地缘政治安全更重于所谓的经济利益!
美国作为一个战略空降者在中亚的攻略,让人以为美国似乎是我国实施中亚战略的最大对手。美国攻占阿富汗,主要目的之一是瞄准中亚里海的油气资源,之二是对中东宿敌伊朗形成两面夹攻的态势,之三是从南方对俄罗斯后院进行渗透,之四是从海陆两个方向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
依在下看,好多人过于高看美国的第四种目的了,有这种担忧是对的,但是如果过份担忧,就错了。
美国驻军中东、陷入阿富汗泥沼,未来更有希望陷入波斯泥沼——这将是美帝国真正衰落的标志!
军事进入中东中亚,对处于西半球的美国来说, 是远来争利,从战略角度上说,美国已经犯了兵家大忌,凭恃雄厚的实力,美国或可称雄于一时,但是终将难以持久。因为时间,是不站在美国这边的,这和当年英法进行大陆争夺的百年战争中,时间也不站在英国这边一样。
中亚地区作为俄罗斯的传统属地,俄国虽然实力稍逊,但是也是不愿中国染指的。当美国没来时,俄罗斯主要防中国。美国的进入中亚,即上演中美俄三国演义,俄国的矛头不得不分散指向美国,这对中国来说,是减轻压力、趁势取利的好机会。
相对于采取全球进攻战略的美国来说,俄国处于战略防守地位,中国处于相对灵活机动——实际上也是防守的位置。中国不能指望俄国的任何帮助,未来只能靠我们中国自己。
中美俄三大国在中亚的角逐,我国如果操作得当,美国将扮演为刘邦火中取粟的韩信,而俄国,最好的角色是项羽,中国,当刘邦最好了。
所以,中国不应该惧怕美国进入中亚里海,而应该是欢迎,这样可以在中国实力稍逊之时利用美国的力量牵制俄罗斯(马沙鹰语),从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远交近攻,是永恒不变的外交真理!
至于我国在中亚失去的领土,在下认为,我国应该保持诉求的权利——只要时机合适,我国随时都可以提出来,至于签署的条约,那不就是一张纸吗,我国随时都可以撕碎而不承认它!
与中亚各国搞好关系,言外之意,即是中亚各国被我国牢牢的控制在我国手里,这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目标。当然,由于中亚有美俄势力的存在,我国也只能见机行事,在与美俄的博弈中,谋求我国的最大地缘政治经济利益。
当然完全排除美俄势力,由我国独自掌控中亚,是我国长远的战略目标。
如果美帝想拿下伊朗,上述困难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到美国国内危机无法缓解时,可能即是攻打伊朗的最佳时刻,骤时,伊朗的铀浓缩的进程,正好给美国以进攻的口实。
尽管美国千方百计赖在中亚不走,但是迟早有她赖不下去的时候,当年的罗马帝国,不是也赖在不列颠不走吗,后来又怎样?
在中亚的美俄中三大国博弈中,时间也应该算作第四大势力,而这第四大势力,是我国的天然盟友,铁定站在中国这一边的。
中国只要保证:不先于俄国倒下,并坚持到美国退出中东中亚,就是胜利。不先于俄国倒下,言外之意,就是得让俄国先倒下。因此,在东线,对俄国施加地缘和军事压力,让俄国三面受敌, 与美欧合击俄国,或许是我国最好的战略。
暗中支持反美势力,让美国在大中东陷入泥沼而不能自拔,同时坚持到美国退出中东中亚,也即是说,等到美国在与俄国的争斗中实力严重衰退,不得不收缩 自己的军事防线时,中国就顺理成章的拿下中亚了。这就需要,中国采取隔岸观火——乘火打劫的外交战略,像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那样,等到对手斗得两败俱伤之际,再出手摘取胜利的果实。
总而言之,相对于采取全球进攻战略的美国来说,俄国处于战略防守地位,中国处于相对灵活机动——实际上也是防守的位置。中国不能指望俄国的任何帮助, 未来只能靠我们中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