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风采——沧桑男人的情怀


  在大西北的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有一座名声大噪的城市叫榆林市,现在是全国知名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所以叫榆林,相信过去一定有过成片的榆树林。在华北的山西省中部有一个城市叫榆次市,因历史上榆树多而得名。在东北的吉林省长春市,下辖一个城市,叫榆树市。据说,榆树市也是因为曾经有大片榆树林,其前身是一个叫榆树屯的小地方。榆林市、榆次市、榆树市,只是三个名气比较大的地方,在中国北方,还有不少以“榆”字冠名的地方。这是一种宝贵的地理信息,她是向人们诉说,在过往的岁月里,榆树的领地之广、名气之大,记忆之深刻。

  北方的榆木,南方的榉木,两者合称“北榆南榉”。榆树只是一个通称,还有白榆、家榆、榆钱树、春榆、粘榔树等别称。有关资料介绍,榆树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高大,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国家也有分布。在长江下游各省人工栽培。过去,在城乡绿化中,榆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榆树与椿树、楸树、槐树一起,并称为关中乡土树种的“四大金刚”。近年来,由于榆树自然种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数量锐减,在绿化造林中已经比较少见。值得一提的是,榆树萌发力很强,生长较快,耐修剪,因而成为制作盆景的上等树种。特别是野外生长的榆树老桩,经历刀劈斧凿,风剥雨蚀,动物啃咬,姿态奇异。有的盘根错节,苍劲古朴;有的化腐朽为神奇,枯根新叶,别有洞天。就在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我在古都西安南郊曲江唐苑,有幸见到以榆树为材料制作的盆景群,别有一番深秋初冬的情致。

  说到榆树,想必大家一定会联想到一个歇后语:榆木疙瘩——不开窍。其实,这是在言说榆木的特性特点:木性坚韧,质地硬朗,纹理通达,粗犷质朴,透雕浮雕均适,弦面有类似于鸡翅木的花纹,经烘干、整形、雕磨髹(xiu)漆、可制作精美的雕漆工艺品。有人形象地说,“榆木疙瘩”就像是经过岁月洗染、文化沉淀、沧桑遒劲的“老男人”——坚韧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达的胸怀。榆木分黄榆和紫榆。黄榆刚剖开时淡黄色,逐渐加深。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如老红木一般。过去,北方的高档家具多以榆木制作,自明至清从未中断。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器物为主,形制古拙,多陈设于寺庙、宗祠,至今仍有诸多留存者,让人们仿佛抚摸到岁月的容颜。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品味,一种格调。在北方各地,尤其是黄河流域,榆木倍受欢迎,无论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还是黎民百姓,无不厚爱。

  人们喜爱榆树,也就乐意传说榆树的故事。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甘井镇,有一棵榆树甚是奇特,被人们称之“古豹榆木树”。这棵榆树的树龄超过1600年,树高20米,树围6.71米,主干粗大,其树身7人合抱才能围绕。树冠覆盖面积242平方米,树冠雄伟,挺拔高大,树根凸露地面,盘根错节,酷似蛟龙卧地。据说这棵榆树表皮似豹皮纹身,四季色变,令人称奇。这便是“古豹榆木树”名称的来历。在吉林有“榆树三兄弟”的传说。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乡光辉村有一棵老榆树,树龄在450 年以上,树高15米,胸径1.7米,树冠覆盖面积230平方米。主干低矮,三大主枝连生在一起。一枝向上,一枝斜卧,错落有致,树姿十分优雅。据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人生育三个儿子,当父亲当算给儿子分家时,未曾想到,无论怎么说,儿子们却不愿意。儿子们陈述的理由是,要团结一起,齐心协力,日子兴旺。听闻此言,父亲甚喜。果然,后来三个儿子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去世之后,他们葬在一起,然后长出了一棵连体树,表明三兄弟世代同心。

  榆树流传最广的故事,便是“榆树钱”的传说。在中国民间,向来有采食榆树钱的习惯,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相传,很久以前,松花江畔的一个小村子,有一对老农夫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虽然日子辛苦,却乐善好施。一天,农夫看见一位躺在路边,衣衫褴褛、奄奄一息的老者,农夫顺势把老者背回家,老伴看这位老者快要饿死了,赶紧把家里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饭给老者吃。老者醒过来后,叹道:你们日子过的这样苦,还拿米给我吃,真不知如何感谢才好?说罢,老者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农妇,并嘱咐说:这是榆树的种子,种到院子里,等长成大树,遇到困难,需要钱时,晃一下树就会落下钱来,切记不要贪心。果然,这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结出一串串铜钱,这就是“榆树钱”。这个村子,就是过去的榆树屯,后来的榆树县,现在的榆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