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微电影


 自从2010年《老男孩》一炮走红之后,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被观众认知和喜爱。人们被微电影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纯真朴实的感情所打动。从某种层面来说,随着3年的发展,微电影收获的真金白银(20.65, 0.21, 1.03%)越来越多,可是部分作品内容却变了味,失去了当年的纯真与感动。

 
  “想做微电影不需要什么太高的门槛,一部DV、几个演员就可以,草根性十足造成了现在微电影井喷的现象。”北京韩露影视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轶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想在茫茫作品中脱颖而出就得靠博眼球博出位,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带点颜色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韩轶表示,微电影内容正在从正能量向情色过渡,作品中并没有表达出应有的价值观。最近比较火的片子基本都与身体有关,《禁欲》、《小姐》光看这些名字还以为是色情电影。
 
  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曾在微博上感慨,微电影要想吸引人,就必须先从隐私、性爱和女体身上找文章。大电影做震撼的“景象奇观”,微电影做振动的“身体奇观”。这倒是符合穆尔维对电影双重品行的论述:一方面是看角色的故事,另一方面是看演员的身体。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拍摄质量高的艺术电影没有资金,拍完了又担心没有人看。言下之意,掺杂情色并非自愿,实为被逼无奈。存在这种短视和逐利心理的微电影创作人并不在少数。殊不知,要吸引人们的眼球,题材和情节是关键。
 
  微电影不是伪电影更不是情色电影,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表达情色内容而是更好地宣扬正能量。比如第一部由检察官自拍自演的微电影《伏虎》近日在朝阳检察院拍摄完成。有关负责人表示,老中青三代检察官用自己的表演诠释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在检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使得政府机关更加贴近群众。
 
  有许多人表示,作为新兴事物,微电影所犯的种种错误值得我们原谅。“大电影”发展了100多年,巨额投资,强大的演员阵容、主创团队,也是烂片不断。相比之下,去要求发展时间短、投资寥寥、演员主创阵容弱小的微电影,齐刷刷全是良品、精品,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既然喜爱微电影何必如此苛刻?
 
  韩轶最后表示,正因为喜爱,才会更加严格要求,不希望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实不论“大电影”还是微电影都是主创团队的孩子,难道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向情色道路一去不返吗?于心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