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对谁动真格?


  即将在今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踏进10月,关于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也得到了众多媒体的猜想。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新领导班子工作进入正轨的关键时点,一系列重大性的改革也将拉开帷幕。可以这样认为,下月召开的重要会议将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命运。

  近年,中国成功登上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的位置。截至2012年年末的数据,中国的GDP总值达到51.9万亿,人均GDP约为6180美元。对比历史数据,1978年中国的GDP仅为3645.2亿元,相应的人均GDP也不足380元。如今,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大也离不开35年前三中全会奠定的基础。

  不过,在改革开放35年间,特别是2003年后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少的怪象。

  第一、国内GDP与人均GDP的世界排名呈现出背离的格局。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中国的GDP世界排名第二,而人均GDP排名却降至100名左右。对比35年前的数据,虽然当时国内GDP总值只有3645.2亿,人均GDP仅为380元,但是人均GDP的世界排名却维持在87名附近。

  第二、改革越走越远,改革促制度红利的空间大打折扣。过去二十年,中国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以及高增长的局面。经历了多年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经济奇迹般创造出连续多年实现9%左右的高增长,并成功脱离全球贫困国家之列。以人均GDP3000美元作为中等收入国家的衡量标准,当前中国已然属于中等偏上的收入国家。遗憾的是,由于投资促经济的边际效应作用,经济发展似乎到达了瓶颈的平台。同时,由于社会体制发展的相对落后,由此形成了“中等收入陷阱”。正因为改革必须触及利益红线,而诸多利益团体的阻挠,进而加大了改革的难度,相应的改革红利空间就大大缩小了。

  第三、社会大部分有效资源被大型国企垄断,供养着社会80%以上劳动力的民营企业却屡遭打击。可以这样认为,大型国企凭借着政策、资金、资源等优势垄断着社会的资源。期间,国家有意维护大型国企的经营状况,倾斜式的政策优惠促使更多的社会流动性转移至此。2009年,轰轰烈烈的四万亿投资项目,大型国企的垄断行为发挥到极致。根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的社会流动性被这些企业垄断,而更多的流动性并没有完全投放至流通市场。相反,大量的流动性被投放至房地产、股票等市场,从而促使当时楼市股市的大幅上涨。也就是说,原本用来提振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并没有有效地运用,却成为助推社会成本的关键因素。

  第四、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基尼系数终破0.6关口。正如上文所述,当前中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中,社会贫富悬殊必然无法避免。然而,由于权力寻租等因素的长期存在,社会的有效资源并没有真正投放至有需要的地方。而利益者依靠自身的优势将大量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财富。于是,就容易造成社会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效应。截至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高达0.61,属于严重贫富悬殊的状况。该数值比全球平均数值0.44高出不少。

  经济转型,当属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中国第一个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的成立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到当前国内的地方债台高筑、投资促经济增长失效等,中国的经济转型之路并不顺畅。可以这样认为,5年前中国错失了全球资源定价权的抢夺良机,而如今中国又面临着社会重大改革的考验,经济转型能否成功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当然,作为传统的速度划分模式来看,中国或许适应介于激进式转型与渐进式转型之间的发展模式,毕竟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也需要存在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否则,僵硬化的转型模式也无法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于是,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要发展、社会体制要进步、社会贫富差距要收窄就必须“动真格”。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确,口号式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实干才能出真知,出真理。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笔者郭施亮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对以下几大方面“动真格”。

  第一、淡化GDP考核体系,逐步摆脱长期存在的GDP与政绩挂钩的格局。自1992年以来,GDP与政绩挂钩的结构模式逐渐确立。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地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十年,部分地方为提升自身的政绩,通过一系列非正常的举措拉高GDP,从而形成地方GDP虚增的乱象。其实,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长模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地方主要依靠企业税等税收收入实现财政增收,而改革后期,由于地方事权与财权的失衡式发展,非主要的营业税却取代了企业税的征收地位,急剧增加的财政收入也成为地方政绩的重要保证。

  第二、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土地流转、破除城乡土地二元产权等问题当属目前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以城乡土地二元产权机制为例,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55年的落后制度至今仍在使用。当前国内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而城镇户籍、社会保险体系等问题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阻力。因此,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会成为会议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性改革。贫富悬殊是当前社会存在的致命问题之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权力寻租现象也会趋于频繁,由此容易导致社会财富转移的格局。收入分配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性的方案,但是其在2004年起草至今仍然没有给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笔者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接连推迟出台正反映出当前的改革阻力非常大,国家必须对其“动真格”。

  何谓改革?即改变旧制度、旧事物。若改革内容始终离不开落后的制度,则注定改革最终还会失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议,就必须敢于向落后制度、利益链条“动真格”。否则,口号式的改革和口号式的保证将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