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初正式推出‘合同能源贷’,现在已经发放了近5亿元贷款,这个市场的巨大前景由此可见一斑。”上海一家商业银行的高管告诉记者。
“当前中国企业的能耗相当惊人,节能企业可做的事情很多。”上海泰豪智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介绍说。
节能环保产业被视为“永恒的朝阳产业”,记者日前在江浙沪地区调研时发现,上述地区银行业积极利用金融杠杆支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
打造低碳全产业链
金融服务方案
2011年,上海正式启动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明确了虹桥商务区等八个区域成为第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单位,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是上海将低碳理念转化为低碳实践的重要工作。
“银行信贷是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对于传统的业务开展模式,绿色信贷是一个相对‘前沿’的课题。多年来,上海银行业积极开展多层次绿色信贷创新不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提升绿色信贷金融服务能力。”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目前上海辖内多家商业银行纷纷致力于构建覆盖低碳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如浦发银行目前已形成包含“五大板块、十大特色产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包括IFC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融资方案、AFD法国开发署能效融资方案、ADB亚洲开发银行建筑节能融资方案等,并已经批量化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又如兴业银行首创五类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上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模式,并拥有七大特色产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合同环境服务融资、国际碳资产质押融资、国内碳资产质押融资、排污权抵押融资、节能减排融资、机构化融资。
“近年来,浦发银行绿色信贷已在全国30多个省份和直辖市推广实施,覆盖建筑、钢铁、化工、煤炭、碳交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及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60多个节能环保技术类型,并已具备能力对典型性节能项目进行节能量和未来收益评估,为大批量实施绿色信贷建立了基础。”浦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从上海银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在沪中资商业银行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共节约标准煤1280.72万吨、节水1583.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251.8万吨、化学需氧量5354万吨、氨氮72.76万吨、二氧化硫130.82万吨、氨氮化合物8.63万吨。
带动小企业加入
绿色环保行列
“浙江省大部分产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经济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节能环保工作长期面临较大压力。”浙江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技术改造以及设备更新的动力和能力均不足。因此,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如何把扶持小微企业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不让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掉队,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2011年,台州银行率先在浙江省将绿色信贷服务推广覆盖至中小金融领域。
据台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7月份,该行申请加入由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德国环保局和法兰克福金融学院共同发起的CFIF(气候融资创新贷款项目)。通过该项目提供的技术支持,台州银行开发出“绿色节能贷款”,为进行低碳环保改造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更新设备及生产流程改造,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
“此前,只有大型企业才有机会获得固定资产贷款,发给中小企业的,一般都是贷款期限较短的流动资金贷款,而‘绿色节能贷款’最长还款期为3年。”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如果没有‘绿色节能贷款’,受资金限制,我们就可能会延后设备更换计划。”台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严莲雅告诉记者。
台新公司主要生产各类塑料汽车配件,今年8月份,该企业得到台州银行贷款49万元,用以更换了6台新式注塑机。“现在每年可节省电费1-2万元,产量也有较大提高。”严莲雅说。
台州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传统信贷技术基础上引入能源利用评估技术,将设备更新后的效益增加值纳入信贷评估体系,这是“绿色节能贷款”的主要技术优势。“能源利用评估报告”内容为投资前后能源利用水平的预测和对比,涵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利用效率等重要数据。
据了解,从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该项目累计发放“绿色节能贷款”174笔、贷款金额9946.36万元。各中小企业通过“绿色节能贷款”投入,购置节能设备或进行生产流程的节能改造,预计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每年可降低CO2排放2.5万吨、每年节约电量3376万度。
支持中小能效企业
节能改造
同样是服务中小企业,上海银行选择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切入点,积极支持中小型能效企业。
“由于绝大多数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小企业,企业处于成长期,自身财务数据尚有欠缺,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且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一次性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因此特别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海市备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有343家,仅有15%左右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可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2011年,上海银行在上海地区率先推出主要针对中小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合同能源贷”这一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据介绍,该产品以节能效益分享款为还款来源,同时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获得节能收益的时间普遍较长、收益现金流分散且项目初期资金压力大等特点,设定单个项目融资期限最长4年半,按季等额本金还款付息,且留有半年宽限期,使借款企业资金流得到了有效改善。
如上海中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为上海市的各三甲医院提供系列节能改造及能源运营管理服务,包括冷热源的空调系统、生活用水、照明系统、电热水器、厨房灶具、电梯系统等,单个项目节能率均在25%以上。
“这些项目的现金回收期都比较长,当我们同时推进三到五个项目时,就会感到资金捉襟见肘。”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中金能源碰到的具体问题,上海银行在其前期项目启动时便开始配套贷款发放,帮助其及时支付设备款及相关费用。对该企业的仁济医院、曙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三个项目,上海银行共计投放贷款1463万元,占企业三个项目总投资的70%。
目前,上海银行已对26家节能服务公司发放4.46亿元专项贷款,涉及项目包括酒店、医院、学校的空调及热水系统改造等,占上海地区今年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新增贷款的50%。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为激励营销人员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拓展力度,该行在业内率先对“绿色信贷”进行专项考核和激励,并设置一定的不良容忍,对500万元以下绿色金融不良贷款进行差异化考核,打消客户经理发放小企业绿色信贷的后顾之忧。
“对绿色信贷,全行上下从不愿做到主动做,从局部做到全行做,上海银行正逐步加大绿色贷款在总体业务中的比重。”他介绍说。 (记者 周萃)
金融观察:以“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