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互联网金融撬动消费“异军突起”


  近年来,国家实施以刺激消费来拉动内需的政策,鼓励并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以实现多层级、多模式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浪潮正催生消费和支付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以信用卡、消费贷款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已成为撬动消费的重要杠杆后,互联网金融自然就成为促进消费的另一重要渠道,并在扩内需上“异军突起”。

  消费信贷触角向互联网延伸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对小孟夫妻俩来说可谓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今年国庆节,多年未出门旅游的小两口计划来个欧洲游。但在出发前却因为亲戚生病而把存下来的“旅游基金”借出。眼看旅游计划就要泡汤,小孟偶然间发现了网络上宜车贷汽车抵押借款的信息。提出申请后的第二天上午,小孟就开着车到了宜车贷位于朝阳区铜牛大厦的营业部。经过评估、面审、签订合同等环节,当天下午小孟就收到了5万元的借款,与妻子顺利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欧洲之旅。

  不仅是小孟,眼下已有不少消费者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我爱卡”创始人涂志云告诉记者,未来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目前支付模块已相对成熟,金融超市和P2P网络信贷也开始兴起。互联网金融的实质则是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金融需求,其中很大部分是消费需求。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和层次的提高,一些人日益旺盛的消费贷款和应急周转资金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许多承受生活压力但又渴望享受生活的都市工薪群体,却因为目前借款渠道相对狭窄及缺少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模式去服务他们。以宜车贷为代表的汽车抵押借款模式的出现,却很好地补充了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许多网络借贷公司把业务由经营性贷款延伸到消费信贷。

  塑造消费金融创新新格局

  眼下负债消费已经为大量年轻消费者所接受,而以“融360”、“我爱卡”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崛起,正成为消费金融提升覆盖面的重要渠道。

  “‘我爱卡’就是以信用卡和贷款综合服务为内容的个人金融门户。”涂志云表示。而对消费者而言,其提供了一个对银行卡产品进行比较、选择的平台。其门户网站上有着大量的资讯、信息还有用户的点评,使用户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产品资料。据估算,一年大概有200万人次通过“我爱卡”申请信用卡和贷款,且信用卡的活卡率在92%以上。

  对于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则为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第三方营销渠道,事实上这种方式在美国已经非常流行。而许多金融机构之所以选择与这些门户网站合作,是为了大批量地获得优质客户。比如,“我爱卡”网站已经入驻了平安易贷、通用车贷、渣打现代派等贷款机构,这类贷款多用于装修、旅游以及购买家电等消费。

  以运作较为成熟的“好贷网”为例,定位于专业的个人及企业贷款智能搜索引擎,借助海量数据处理与信息匹配技术,其既能为借款人提供相匹配的信贷渠道,又为银行信贷打造了高效的直销平台。如今年27岁的李先生,在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就读,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方便工作一直筹划着购买一辆车。通过好贷网,李先生联系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后,因其月收入较高,工作稳定,很快就获得了购车贷款。

  催生消费模式改变

  相较于信贷类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消费的直接刺激,作为资金流通“桥梁”的第三方支付,则为消费带来了很大便利性。如果有消费者在淘宝、天猫购物,或者是在航空公司订机票、在网上订酒店,可能在无形中就成为了第三方支付的用户。有专家分析称,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已经按照业务领域明显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多与电商平台捆绑在一起;一类是以银联电子支付为代表的金融型支付渠道,开始在拓宽应用渠道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大胆试水。

  家住北京市的一位手机支付宝用户小张告诉记者,支付宝支付方式非常方便,只需把其移动终端安装在iPad上,就可以通过支付宝把钱方便地打给朋友。具体付款形式一种是通过支付宝里的余额支付,一种则是通过和支付宝关联的银行卡支付。支付渠道的革新,正激发着伴随互联网、智能手机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

  近日阿里金融即将推出“信用支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在第三方支付基础上衍生出的“信用支付”模式,运作原理与银行的消费贷款极为相似。无独有偶,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企业易宝支付,也有发展供应链融资的规划,“我爱卡”也已推出了“信用宝”作为个人信用管理平台。这些创新举措,既是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自然演变,又将构建起消费金融创新的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易购、京东等电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速布局。业界人士分析,电商进军金融业的路径多从供应链金融切入,金融产品设计也多围绕消费者和供应链进行,这将进一步促进其电商业务和消费的发展。 (记者 李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