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和进取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使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但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制度环境正在走向反面,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不讲效率变成极度的唯利是图。在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里,人们只看重金钱和财富;利益拜物教和金钱崇拜不仅渗透到国民的意识中,更体现在法律和政策规定上,这是很危险的现象。
企业大量从事仿制和假冒产品的生产,就是当前惟利是图的经济伦理泛滥的表现之一。不仅许多小企业和个体业主如此,连大企业也群起仿效。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的“经济半小时”节目就报导了中国的玻璃行业仿制外国名牌产品的现象,连“福耀玻璃”这样的大上市公司的老总都在电视镜头前承认确有仿冒外国品牌的做法。目前中国生产的全部药品中97%都是仿制药品,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制药企业所剩无几。
由于企业行为越来越唯利是图、商业伦理败坏,经济活动中充斥着弄虚做假和商业欺诈。例如,中国的粮食系统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几年前亏损数额就已高达2,000多亿元;实际上的“窟窿”到底有多大,恐怕已难查清。[4] 银行系统则是另一个典型。《经济日报》去年刊登的“中国银行业存在多少风险”一文披露:当前中国银行业虚报浮夸、瞒天过海比比皆是,假存款、假帐、假簿、假报表、假利润、账外经营,愈演愈烈。一些金融机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逃避金融监管和财务监督,采取账外吸存、账外放贷、账外拆借以及私设金库、在境外注册融资性公司、境外融资境内用款、将利润直接转移到境外等办法,进行账外经营活动。[5] 银行业内部制度如同虚设,服务功能弱化,信誉下降,该行业已成为经济案件高发行业,内部作案、内外勾结作案、合作诈骗、盗窃库款等情事接连发生,涉嫌金额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以致几亿元。银行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的发案率也居高不下,银行资金和公众储蓄损失惨重。此外,目前中国的“教育储蓄”实际上是鱼目混珠,“实名存款”也有名无实。
2008年中国的股市“兵败如山倒”,其原因也是“庄家”和上市公司联手“做局”的骗局暴露。事实上中国的股市就是一个由政府坐庄的大骗局,揭开掩帘一看,满眼尽是“假冒伪劣”。一旦真相曝光,投资者信心必然受到极大打击,上市公司的威信也早晚会一败涂地,如此之股市岂有不暴跌之理。
中国经济的困境-唯利是图与骗局充斥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