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滨州经济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思路决定出路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拉长产业链

  靠规模说话

  思路决定出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使人感受到,有没有思路,能不能看到今天的现状和明天会发生什么,将决定事业的成功还是失败。

  在滨州政府看来,与其放任市场在产业结构上自由缓慢演进,不如用政府之手大力推一把。

 
  2002年,滨州市年产棉纱44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本市纺织工业用纱22.5万吨,内销2万吨,出口国外市场20万吨。生产各类布匹9亿米,印染用布仅2亿米。这说明了什么?2004年4月,孙德汉在一次会议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全市尚未消化的22万吨棉纱、7亿米布加工成最终的家纺服装产品,累计可实现247亿元的销售收入,增加利润48亿元!

  这一笔帐算得大家目瞪口呆。

  于是,一条显而易见的发展经济的途径摆在人们面前: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升级,做强做大支撑滨州社会发展大局的产业实力,从而谋求最大价值的经济效益。

  七八年前,美国经济学界研究出来的结果是,二十一世纪是靠规模说话的世纪,谁规模大谁就有竞争力,谁大了谁就有市场话语权。孙德汉深知这一点:对于滨州的产业结构来说,只有“大”而“长”,才有竞争力。

  在滨州,共识一经达成,行动变得刻不容缓。滨州市委、市政府随后制定了“滨州家纺基地2004—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是:发展连环家纺业集群,建设国家级制造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是人们普遍的认识。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要完成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将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滨州市的决策者们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层。那么,产业结构调整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在传统产业范围内,从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从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向高加工度、高附加价值发展。两个方向可以齐头并进。

  迫在眉睫需要调整的不只是纺织,还有玉米淀粉、大豆油脂、电解铝等,因为这些都是滨州的优势产业,而国家正在对此进行宏观调控。比如电解铝,由于全国范围内的电解铝产能快速增长,作为原材料的氧化铝供应缺口越来越大,价格持续增长,进口氧化铝的到岸价格已经由去年的263美元增长到500美元,单一产品无利可图,必须提高附加值。


  目标一旦确定,措施随之启动。

  为延长纺织产业链,滨州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是“顶天立地”抓延长,依靠现有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壮大下游产业链集群;二是“铺天盖地”抓延长,对于床上用品、餐巾、台布等适合家家户户发展的家用纺织品,全民行动,遍地开花。

  让我们解剖几个纺织业名牌企业,看看它们对当地产业链的拉长带动作用。亚光、春晓、环宇是滨城区的骨干企业,其中“亚光”荣获国家级著名商标称号。借用一个品牌和几个名牌企业发力,滨城区激活了全区的纺织业。一方面,它们支持优势企业不断投资上规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又引导优势企业将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较低的设备,逐步转移到小企业和农村,通过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著名的滨印集团就和小营镇小前村进行了联姻,将小前村作为集团下属服饰公司的第二车间,提供200台缝纫机,招用该村150名妇女,进行缝边工序的加工,实现了企业和农村的对接。通过名牌企业的辐射带动,滨城形成了企业、客户、运输等6大集群:全区126家纺织企业中涌现出21家大型规模以上企业,32家合资企业;从事纺织业的职工达到两万人;拥有20多个国外用户群;为纺织业配套的大型货运公司就有10家,专业运输户2000多人;全区以纺织生产为核心,形成织布、定型、漂染、刺绣等120家配套企业,当地经济因此被激活了。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宏观调控给一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为深具眼光的企业家提供了机遇。在电解铝行业遭遇寒冬之际,地处邹平的齐星集团审时度势,果断投资12亿元,新增年产12万吨铝板、铝带项目和年产8000吨塑木复合材料项目,铝制品加工链条被大大拉长。“四面楚歌”声中,天星效益稳步增长,2003年创出人均利税16.6万元的好成绩,一举跨入全省大型企业行列。滨州活塞集团是全国同行业的领头羊,连续18年居全国同行业效益第一位。市场的磨砺使决策者明白: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们开始站在世界市场的制高点上,选择投资方向,向主导产品的上下游延伸。在往上“延伸出”电解铝的同时,2004年3月,他们又与德国BBS公司正式签订合同,双方投资15亿元,建设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年产900万件轿车轮毂的大型生产基地。其目标是依托活塞品牌优势,争做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打造与国际企业接轨的平台,同年5月,占地1100亩的工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滨州活塞乔迁新居,58条生产线全部进入,一个从液态合金熔炼、活塞、轮毂到数控机床制造的特色产品结构链初步形成,“虽好却小”的滨州活塞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