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国平律师:素质建设是党的基石


                             素质建设是党的基石
              --论新时期中共的宏观建设工程系列之三

提要  本文中心是论述什么是素质建设、为什么要及怎样和应怎样来加强政党的素质建设。
 
关键词  党的普遍素质建设  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  粗方式建设 集约式建设  党员效益
  
      
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里,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理论,同样的组织规范而其实际效果却往往并不相同。有的人运用和执行起来是党的事业大踏步前进,而有的人执行和贯彻起来却使党的事业停滞不前,甚而出现危害党的生命、污染党的灵魂的现象。这说明:

   一个政党单有健康而科学的理论和完善而有效的组织规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党的普遍素质建设来保障,要顺利完成党的事业是不可能的。
      因而,我们在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和组织制度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党的普遍素质建设,
要加强党的全面、科学和综合的普遍素质建设就必须把握党的素质建设的内容和特征。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是本;质是指一定量的事物发展的规定性,是基础。素质即是一定事物(包括组织及其构成单位)的某些方面的性质、基础、规定、特征及其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特性。它集中反映在事物的行为能力和心理特征上。
    
一定的事物只具有一定的素质,一定的素质只具有一定的特性,不同时代和不同条件下,素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新时期要求具有新的素质观,不同政党不用阶段所要求和体现出来的素质是不同的。政党素质的完善和发展需要用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建设内容。
         二、素质建设的内容

政党的普遍素质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组织普遍素质建设和成员普遍素质建设。组织普遍素质建设又包括组织整体素质建设和组织单位素质建设,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承,共同构成组织普遍素质建设的统一体,也是政党的普遍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组织制度建设中已有一些要求和论述,又限于篇幅,这里不作重点。下面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
    
所谓政党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是指通过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成员的觉悟水平、智识水平、社会利益关系和心理基础、适应性等方面的建设以培育出科学求是、积极创造、廉洁高效的素质观和具有良好的组织精神的党员形象。其内容和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加强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必须加强成员对组织的觉悟水平建设。
    成员对组织忠诚、可信,对其他组织采取理智的态度,这是组织团结、巩固和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组织生命力的体现和保障。同时,组织成员对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认识要科学、正确,对其他个人的认识要合理、切实。
  
(二)加强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要求加强成员的智识水平建设,这是普遍素质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普遍素质建设的物质基石。要求加强党员的文化知识素质建设,基本技能的培养,行为特征的塑造和拥有自立、自信、自强的能力。没有基本的文化知识,不具备一定的技能对组织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一种累ao,因之既不能胜任党的职务,形成对党的科学认识,也不能完成党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并难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形势,列宁同志就曾讲过“文盲是排除在政治之外的”。可见,成员良好的智识水平不仅是素质建设的基本物质要求,也是确保党肌体茁壮成长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手段。
  
(三)加强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要求加强成员的社会利益和心理基础的建设,这是素质建设所谓最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个人都离不开社会且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由于职业、性别、文化素质、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社会背景、地缘条件和机遇等的不同,个人的社会关系强弱也是不同的,形成的利益观也是有区别的,而组织则要善于选拔出有利于自身巩固和发展的具有较强社会基础的理智成员来,同时也要不断加强组织内部成员关系的优化,是使党内外形成统一而坚固的利益实体。另一方面,个人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加强党员的社会心理基础的优化和建设,形成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培养基本的原则、组织精神和优良的作风,使成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精神风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政党观、人民观和利益观,形成完整、科学而综合的普遍素质体系。
  
(四)加强成员的普遍素质建设要求加强成员对组织的适应性建设。个人在社会的力量终究是非常渺小的,因而常都有对组织的要求,但对组织的认识和态度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是可能出现较大的出入,加之个别成员自身的行为“不可抗力”,会触犯党纪国法,这些都要求组织善于教育、监督和评估成员。一方面,让成员明确党的目标宗旨、策略原则、章程规范,使成员适应和服务于党的事业,增强其党性;另一方面又要给成员以必要的监督和评估,可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有形或无形的,要避免“一经举手、终身合格”的倾向。另外,还要给以必要的教育,鼓励其自我教育和学习提高(当然,在实践中对于确实不适应组织的分子可以及时给予警告、留党察看、勒令退党直至开除出党),使成员始终站在组织的立场上,提高党的适应能力,促进个人适应组织与组织改善适应个人相结合,应付各种复杂形势,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保证组织的巩固、团结和发展,顺利完成党的任务和使命。

 

                            三、素质建设的特征

    如此,广泛而复杂的普遍素质建设内容所产生和体现出来的素质建设的特征也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素质必须是科学性与基础性的统一,这是素质建设的最基本特征的体现。
   
素质建设必须具有科学性,如果组织成员的素质不科学,虽可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对人民和国家是会造成危害的,对组织的长期发展也是不利的,使之难以占据和巩固正统社会和主流社会的地位。如果素质脱离了科学,在实践中是会迷失方向和容易碰壁的。因而素质必须科学、全面、客观,这是素质建设的前提和要求。同时,素质本身不是指全部,但素质本身即是基础和基础的体现,素质要求开辟广泛的社会基础、人文基础、心理基础、智识基础及物质技术基础等,离开了基础,素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离开了基础,素质的内容和特征是无法表现的,充其量也不过是空洞而抽象的形式;离开了基础,还会使科学失去依托和前提。因而,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组织、科学的制度、科学的素质基础是维护和实现党、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的保证。所以,科学性与基础性的统一是科学综合而提高的普遍素质建设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具有主体创造性。在科学性与基础性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不仅是素质建设的最根本的特征,也是素质建设的最本质要求。
   
科学性与基础性在素质建设里侧重的是一种前提和手段,而主体创造性在素质建设中侧重的是内容和目的。组织的任务和使命在新时期有新的要求,特别是现代高新科技信息不断运用到政治领域,更要求素质主体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建设,在党内培育出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生活来。同时,如果素质建设本身不包括创造在内,这样的素质是不完善的,是缺乏社会基础和生命力的,不能算是真正的素质,真正的素质是要包括创造素质在内的,素质建设的核心内容即是要培育出适应组织的积极创造、科学求是、廉洁高效的成员,并使党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战斗集体。
   
第三,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统一。素质是普遍的素质,素质建设要求成员都具有一般的组织素质,同时也具有先进的素质要求或倾向。符合组织的一般条件是必须的、普遍的、合格的要求,符合先进条件和倾向是特别的、模范的、提高的要求。可见,不能把所有的成员的素质都划在一条线上,聚在一个点里,这样是不利于党的普遍素质建设的,而既要培养成员成为一个合格的积极的党员,又要鼓励其向模范的先进的较高的目标发展。普遍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实质是巩固与提高的统一,合格与优秀的统一,巩固一般,开拓发展先进,使党员既具有一般的素质又具有先进的素质要求,实现二者的统一,这是普遍素质建设的最一般特征的体现。
   
第四,时代年轻化与综合性的统一。时代永远是年轻并在不断开拓发展的,素质自身也包括年轻,年轻本身也是一种素质要求,不同时期不同政党的素质建设内容是不同的,但政党的普遍素质建设都必须紧跟时代年轻化的要求,时代的年轻化要求素质的年轻化即素质的发展应适度地超前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素质本身虽然不是全部,但社会时代的发展是综合而全面、多层次的发展,因而要求成员普遍素质也是综合、全面、有层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巩固、完善和建设好组织整体素质,实现组织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然而,素质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素质的发展与时代的要求往往具有不同步性,因而,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体现时代的年轻化倾向,又要体现素质的综合、全面、提高的特点;既要维护和继承时代的优良传统、开拓新的素质观,又要抵制那些不良病毒(Virus)的侵蚀;既要适当的超前,又要基于时代的综合要求为基础,实现时代的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统一,这是素质建设的最重要特征的体现。
    显然,把握了素质建设的内容和特征,即把握了素质建设的根本点,但并不等于能使素质建设必然搞好,要搞好普遍素质建设就应进一步掌握素质建设的方式和原则。

                     
 四、素质建设的方式和原则


    
素质建设的方式主要(当然不是全部)有两种:一种是粗放式素质建设;一种是集约式素质建设。粗放式素质建设是指侧重于扩大组织的规模或成员的数量来取得素质建设的整体效益的方式。这是一种与简单生产方式相适应的,通常适应于特别的阶段和特殊的环境的方式,也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而常又是最有效的建设方式,外围组织一般是采取这种方式,不过这种建设方式也存在一个前提,即必须是组织的最大规模或最大限度之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则素质建设的整体效益将失去保证。
    
另一种是集约式素质建设,主要是侧重于提高、改善成员的素质及巩固、优化组织的要素以实现组织与成员的有机系统结合来取得素质建设的综合普遍效益。这是一种以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建设方式,是一种根本的长期的具有远大潜力的方式,也是现阶段一种最经常最普遍而又最基础和最有前途的建设方式,它也有一个前提即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持续发展的良好政治形势作保障。
   
一般来说,一定时期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是一定的,即超过了这个界限将使组织失去最佳效益,直至效益为零,这是胡克定律(Hooke’s Law)即是一个明证即如果组织规模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规模的发展与效益成正比。问题的关键是把握这个系数的幅度即使组织的规模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是必要的,而在第一种建设方式过程中,如何来把握这个系数与规模的最大限度从而实现组织规模建设的最大效益,这是一个重要课题。而组织成员素质的提高、完善和发展及组织要素的不断优化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的前景远比第一种建设方式宽广的多,从而又开辟了另一种可能即在不同阶段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是可以不同的。可见,这两种方式不是截然分开、根本对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与经济学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有区别的。

    一般的政党组织都是两种方式并存,至于那一种占主导地位,要具体情况具体决策,而我们在进行素质建设过程中除了把握建设的方式以外,还必须把握素质建设的三项原则和两条要求,具体如下:

    三项原则: 一是素质建设要体现组织(政党)、国家、个人利益的统一。
   
以组织的利益为核心,国家民族的利益为纽带,结合个人的利益,实现国家、民族、组织和个人根本利益的统一、。不能以党代国,也不能以党来束缚人;不能滥用国家的名义来禁锢党、压制人,也不能为一己之利而损害党和国家,国家也应保证个人和组织的充分民主与自由。三个方面是相互尊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和民族振兴的神圣职责,这是政党普遍素质建设的一条最根本原则。

    二是素质建设要体现互补性的原则。单位成员的素质不是无所不包的,这不科学也不可能,而是有所侧重,相互促进的,一定的成员素质要能体现出互补性来,而非以偏概全,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也是维护组织巩固、团结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当然对政党的整体普遍素质来说则要求形成全面综合、有机互补的高素质的组织普遍素质体系,这是组织生命力和组织力的坚强柱石。

   三是素质建设要实施持续教育的原则。这不仅是素质建设的最重要原则之一,也是政党素质建设的重要方式,还是正当持续建设的重要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对自己的成员进行教育、培训,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策略、形势任务、组织信息传达给成员,不但可以增强成员的党性,本身即加强了党员的素质,提高了成员的认识水平,同时又有利于组织的团结安定、巩固发展,并在组织内形成一种相互教育,互相学习的优良传统,江泽民同志的“三讲”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持续教育的体现。如果离开了持续教育的原则,不但不利于组织成员的素质发展和提高,还将使党失去组织力、号召力,与成员的关系疏远,各成员之间的隔阂加深,对党的认识模糊等等,可见,持续教育的原则是素质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原则。

两条要求即一是素质建设要求素质符合客观公正、科学求是、廉洁高效的原则;
   
二是要求素质建设持续发展、普及提高,适应党的普遍素质整体建设的要求并促进政党的全面建设的不断发展。

 

五、素质建设的目标和基石

 

 我们认识和把握素质建设的内容和特征,明白素质建设的方式和原则,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素质建设。而加强党的普遍素质建设又是为了达到或实现普遍素质建设的目标,素质建设的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较高目标两个层次。具体要求如下:

(一)一般目标是:1.对组织忠诚;2.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3.具有基本的组织素质;

遵守党纪国法;5.拥有社会正义感,明辨是非;6.有利于党的路线政策的贯彻;7.各成员能团结并有一定的协作;8.有一定的适应性、在实践中能纠正自己的失误;9组织正常健康发展并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风貌;10.有一定的参政和执政能力。

(二)、较高目标是:1.对组织无限忠诚、信赖;2.具有一般的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3.模范遵守党纪国法;4.具有较强的理论修养且能较好的阐释、执行党的策略方针等;5.具有民主风格和现代气派;6.对外关系融洽;7.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8.各成员能紧密团结、积极合作、共同奋斗创造;9.组织的普遍素质持续健康、廉洁高效发展;10.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和较高的执政水平。

  虽然,一般目标是较高目标的基础和必经阶段,较高目标是一般目标的延伸和必然趋势,二者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组织的普遍素质目标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在实践中虽然并不要求每个成员和单位都同时拥有以上的全部内容和要求,但对于一般目标的要求都是必须具备的,可说是基本的要求,而对于较高目标的要求,由于它包括了最高目标的一些要求,因而,应同一般目标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说也是应该具备的,必须鼓励的。

    在加强素质建设和实践的同时,要使普遍素质建设目标的顺利、有效实现,还离不开一定的前提和基础,这就是:

(一)成员对组织忠诚、信赖。组织虽然离不开一定物质技术基础,但如果成员对组织不忠诚、信赖,则其它的一切素质建设都无从谈起,建设起来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成员的文化智识素质在普遍提高。如果没有成员的文化素质和智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就会使普遍素质建设失去建设的物质基石,党的整体素质提高成为泡影。

    (三)组织要有科学而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规范而合理的组织制度做保证。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素质建设只能是不科学不系统、最终是会迷失方向的,没有规范而合理的组织制度作保证,素质建设的目标将得不到全面具体而有机的贯彻,因而在实践中不是卓有成效的(Highly Effective),同时,理论、规范、制度等在素质建设过程中可说是素质建设的物质承担者,如果离开了它们,素质也即无法表现,目标建设也就只是一句空话。

   可见,以上三大素质建设的基石是与素质建设的目标相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普遍素质建设的目标,基石将毫无意义,同样,如果离开了这三大基石,素质建设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绝对不会完全实现的。

   明确了普遍素质建设的目标之后,达到这个目标的成员在现实实践中所取得的效益如何呢?下面我们即来分析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的党员效益。

 

                            六、党员效益

 

    这里我们不妨把组织看成一个工厂,通过素质建设出来的党员即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按照成员离素质建设目标的远近分成五个层次,各层次的效益如图:

 

普遍素质

 

建设效益

人民(消费者)

较高目标

优秀党员

 

(模范)

拳头产品

 

(名牌)

大力开拓

 

 

宣传表扬

 

 

 

 

省优部优

国优党优

 

国人鼓舞

利党利国

 利民

 

省忧部忧

国忧党忧

 

社会指责

 

害党害人

 

 害己

培育出科

学求是、积

 

极创造、廉

洁高效的

 

素质观及全面综合

 

普遍的素质体系

 

树立了伟大、光荣而

 

正确的形象

一般目标

合格党员

 

(普遍)

 

普及巩固

 

提高

肯定      怀

 

距离目标

不合格

 

  党员

 

 

 

 

 

  贪污、

  腐化、

变质分子

 

  

 

 

 

  投机、

异己分子

 

 

 

  表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容是丰富的,这里说明两点:

    一般说来,除了合格部分是多数者以外,其他的都是少数者,即两头小、中间大,这是符合高等物理上呈正态分布的高斯定律的。

    另外,在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我党集中了大量的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党服务,可说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大都集中在我党内,最伟大的也是我党(CCP,这是一个事实,但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在我党内也曾有蔓延的趋势,这也是事实。“伪劣品”虽是少数,但影响甚广,危害又大,我们必须严肃认真,积极对待,它是我党的一颗毒瘤(Malignant Tumor,发作起来,损害党的威信,失去人民的信任。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党的素质建设实现党员的最佳效益,培养出科学求是、积极创造、廉洁高效的党员形象,这是我们素质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之一。为此,我们还应进一步加强联系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让人民拥护,不损害人民(消费者)的利益,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和加强反腐倡廉的能力,从而培育出党的综合、全面而科学的普遍素质体系,实现组织普遍素质的最佳效益,塑造出一个伟大、光荣而正确的辉煌形象来,这又是素质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之一。

   

                   七、素质建设是我党的基石

 

     党的路线、方针的科学贯彻,离不开党的良好素质,党的理论建设、组织制度建设甚而素质建设自身的正常进行,也离不开党的良好的素质,党的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良好的素质,因而,党的素质是党生命的基石。

    政治的社会心理基础的优化,政党的一般目的的实现,社会的历史使命的完成,时代主题的发展都需要加强党的素质建设,党的素质是党事业的保证,因而党的素质是党事业的基石。

  如果我们党的成员具有了良好的普遍素质,那我们的组织力、生命力、战斗力便有了坚实的基石。如果我们的组织有了良好的普通素质,那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不胜,否则,我们的肌体将难以抵制政治微生物的侵蚀,我们的执政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事业也只能是空中楼阁(Costles In The Air),因而:

    党的素质建设是党生命的基石,事业的基石、成功的基石!

 

 备注:①著于19997月,99年底曾寄予中共中央党校,现第一次全文公开;
            
②本文约一万二千字,属龙法治律师之中国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之核心文献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