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生命
——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宏观建设工程系列之二
【提要】 本文中心是论述什么是组织制度建设、新时期为什么要及如何和应怎样来加强执政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关键词:组织制度建设 组织建设 制度建设 程序建设 职能建设
一个政党有了纯洁而科学的理论之后,如何来贯彻呢?这就离不开政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了,要贯彻党的科学而系统的理论就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如何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组织制度建设的含义及内容。
一、组织制度建设的含义及内容
所谓组织制度建设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而采取的举措以促进政党的组织、制度和程序及相应的职能不断的完善、优化和发展的过程。它通常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程序建设(包括党习建设)和职能建设等四个主要方面,并贯穿于工、农、兵、学、商、政、企等领域的全过程。其具体内容和联系集中表现在:
a、同一般的会、道、门等组织不同的政党有着较为科学而系统、严谨而规范的组织要求,要加强普通组织及外围组织的建设,这是组织制度建设的前提和要求。普通组织也是有层次的,其中关键是核心组织或中枢组织的建设,基础是第一线组织或基层组织的建设,由此要加强组织建设就必须科学划分和正确认识组织的层次及深度与广度的关系。组织的团结 和巩固有利于确保党的团结和巩固,组织的涣散无力会影响政党的整体建设和成功执政的顺利进行,因而加强政党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不仅是政党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一个政党生命力的集中体现 。
b、与政党组织建设相联系在一起的是制度建设 。无论是组织成功前与后都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除了应加强党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或主要制度的建设外,还应加强党的重要制度和临时制度的建设,同时也应加强党的章程宗旨 、目标规范的建设。制度建设是组织制度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其中特别是领导制度和基层民主生活制度,不仅是制度建设 的两大重要内容,也是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
c、在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程序建设(包括党习建设)。作为一个组织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合自己的程序,为保证组织规范、制度合理、管理科学、职能充分也必须实施有效的程序建设。没有一定的民主和程序作保障,组织与制度的作用是难以充分发挥的。程序建设之所以还包括党习建设(党习包括党的优良传统、习俗、贯例、常例等)即是在组织、制度和程序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还会有意料不到的难题出现,这是组织、制度和程序本身所不能解决的,而且不论是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老三论”(封闭论、控制论、系统论),还是“新三论”(信息论、耗散论、协同论),都离不开整体认同论。为此必须加强党的良好的传统、风格、习惯和常例来补充和保证 ,它有利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及特殊形势的要求,是保障党的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整体组织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d、最后一个内容是加强职能建设,它包括机构建设和职能建设(包括职能评估),其中特别是党的经济职能建设更是加强党的职能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难题。通过建设,要使党的机构合理划分,责任明确到位,使党在工、农、兵、学、商、政、企等领域里全面协调发展,使党的职能科学、规范、实效,具有充分的监察、评估手段和实现高效、廉洁的原则,因而职能建设是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可见,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组织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体并在政党政治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二、组制建设的基本特征
要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仅仅了解和认识组织制度建设的内容及层次是不够的,还应把握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首先,组织制度建设必须是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组织制度成功发展的前提,政党组织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是科学性,离开了科学性的组织制度是盲目而缺乏生命力的,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组织制度的技术性是确保组织制度成功发展及完善的技术手段和重要保证。组织制度的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创造离不开一定的技术,如果组织制度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不统一,组织制度的目的和手段就不能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就会使组织制度失去组织力和生命力,组织制度的战斗力也将大打折扣,甚而会使组织涣散和解体的。因而,组织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必须具有技术性,并实现科学性与技术性的统一,这是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的最本质要求。
其次,组织制度建设必须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要使组织制度的科学发展及革新创造的协调进行,就必须使组织制度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组织制度的原则是一般的、普遍的,各种组织形式、制度章程、民主程序、职能划分、习俗常例是政党组织制度的一般性发展的要求,一经生效就具有原则性,如党的根本制度、指导纲要、基本精神、群众路线、求是观点等,不能随意更改,而要坚持原则,坚持方向。当然也并不是说让它们僵化 而是应在坚持科学性、原则性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和创造。因此,组织制度的孕育要严谨,组织制度的举措要科学具有原则性且贯彻要灵活,使组织制度不断完善发展以适应各种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的要求,充分发挥组织制度的功能,完成组织制度所肩负的任务和目标。可见,坚持组织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不但是政党的组织制度的最一般特征,也是组织制度建设的最一般要求,还是组织制度目的的实现和组织制度创新发展的普遍要求。
最后,组织制度建设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的行为心理特征发展的要求。
时代是年轻而创造发展的,各种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应用于政治领域,使政治日益显得信息化,组织制度建设中如何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来丰富、创造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以及实现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目的和效益,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党的组织制度具有时代意义是组织制度充满生机活力的要求,在认识组织制度的时代性,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加强政党组织制度的职能、信息建设的同时,应同党员的行为心理特征相结合起来,须知不同历史阶段,党员的心理水平及行为规范要求是不尽相同的,要考虑到党员的心理适应水平及行为规范的科学合理性,确保组织制度与成员的高度一致。当然,组织制度也不应以束缚和控制成员为目标,而应以巩固、提高、创造发展成员的素质为核心,使组织制度及成员的潜能都获得发挥,这不仅是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的体现,也是组织制度建设的最根本要求之一。
把握了党了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特征即把握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钥匙,但并不是说掌握了整个组织制度建设的全部,要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还必须掌握组织制度建设的程序和原则。
三、组织制度建设的程序和原则
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也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的。
组织制度建设的程序和原则首先表现为要贯彻实施民主与集中的程序和原则。
民主常有 三个原则:一是多数原则(大民主);二是少数原则(小民主);三是程序原则(民主),一、二两个原则是常采用的,核心分权。集中也有三种形式:一是自上而下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即纵的原则(弱集权);二是由内到外与由外到内即横的原则(集权);三是从中枢到基层与从基层到中枢相结合的原则即复合原则(强集权),一般采用前面两个原则,核心是集权。民主与集中的程序和原则是组织制度建设的主要程序和原则,这一程序和原则的核心是制权或制衡,防止权力的滥用,避免组织制度功能的递减,发挥的积极性,各级各层的组织制度、职能等的建设都必须以此为中心,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丰富,这是确保组织制度建设 有效进行及完成组织制度目标和使命的基本保证,是一普遍而基本的原则。
其次,组织制度建设要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的原则。在组织制度建设中,要贯彻实行联系群众组织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核心是组织群众。因而组制建设 不但要适应自己 组制发展 的需要,更要长剑 人民的根本 利益的要求,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 要求,违背人民的愿望,这样的组制建设 只能是空洞而抽象的形式,是没有生命力的禁锢,因而在组制建设 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体现 人民利益 的根本 要求的原则,这也是组制建设 的核心原则,是最根本的原则。
再次,组织制度建设必须体现出人本主义精神的原则。组织制度织建度设要以人为本,不能以组织制度来束缚人,限制人,而应以组织制度来发展、提高和塑造人为目的,要把组织制度建成能充分唤起和激发组织成员甚而是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党的组织制度更具组织力、生命力和战斗力。这一原则不仅是组织制度建设的最基本原则,也是政党发展和壮大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第四、组织制度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而拥有至上的权威,不论是谁都应以此为准绳而不得与之相抵触。共和国是国民的,是联系各政党各组织各团体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不管是谁制定的宪法 ,也不管她过去的功劳有多大,一旦生效即成为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任何一个政党或组织、团体都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而应做一个遵守法律的“模范公民”,恪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而,政党的组织、制度、章程、职能及举措都必须也应该在宪法的监督下贯彻,同时也要有利于国家法规的实施,这是组制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和要求。
第五、组织制度建设 还必须符合客观、公正、公开、求是的原则,符合组织管理规律和制度规范的要求,符合组织制度成员身心健康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要求。
总之,如何根据政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及其所担负的任务和使命在新形势下采取何种程序和原则来加强政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这确是党建中所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此外,由政党的权力运作与国家的权力运行存在不同,故政党采用的程序和原则与国家的程序和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应有所区别的。
四、组织制度建设的举措
为了更好的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我们首先弄清了组织制度建设的含义及特征,接着又明白了组织制度建设的程序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应如何来进行组制建设呢?换句话讲,组制建设的举措有些什么要求呢?
要更好地加强组织制度建设,组织制度建设的举措就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即:
1、组织制度建设的举措必须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的统一;2、必须具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3、必须具有时代创新性及符合成员的行为心理特征发展的要求;4、必须符合民主与集中的程序和原则;5、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6、必须符合国家宪法的精神和原则7、必须体现出人本主义精神的原则;8、必须符合客观、公正、求是的原则;9、必须遵循组织规律、管理科学的要求等。
符合 这些要求的举措才是最科学而有效的,才是最具组织力、宣传力、号召力和创造力的,才能维护组织制度的团结奋斗,才能保障组织制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因而才是最具生命力和战斗力的。
五、中共组织制度的发展及建设
政党都是组织起来的,组织起来的政党都要求不断的加强组织制度的建设 。
我党的组织制度是富有生命力的,它是在复杂而又严峻形势之下,借鉴了苏俄党的经验特别是布尔什维克的组织系统,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结合控特别是20-40年代中国党及具体国情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从党的诞生那一天起,我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就从未中断过,期间也虽然遭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总的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组织制度的成功,有效确保了党的目标 、纲领的胜利实现,使党有肌体更加健壮,具有了强大的号召力和组织力,树起了崇高的威信,迎来了共和国的五十华辰。
在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中如何来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及应怎么来完善组织制度的功能 ,这不但是党自身不断发展、成熟的要求,也是确保我们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基本保证。因而新时期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包括外围组织建设)以确保党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并促进组织系统不断稳定性;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特别是领导制度和基层民主生活制度以确保党的制度的科学规范性,成员的积极主动性。要加强党的程序建设 (包括党习建设)以确保组织制度的高效、协调发展且具有应付各种环境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加强党的职能建设(包括军事建设)特别是经济职能建设以优化组织制度的功能 ,避免权力的滥用和滋生出腐败的温床来,使党的组织制度更为科学、廉洁、有效。这几部分的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我党组织制度建设的接掌高效、健康廉洁、协调发展并不断的巩固和提高。
六、组织制度建设的最佳效益
一定的组织制度其功能和效益也常是一定的,没有无限制的组织制度,也没有永恒的组织制度。一般情况下,组织制度的最佳效益受一定条件制约是不会体现的,只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才能表现出来,因而要实现组织制度建设的最佳效益,首先就必须全面、科学地加强组织制度系统的建设,促进自身的不断优化,这是取得最佳效益的最直接保障。
其次,要拥有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实现组织制度的最佳效益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没有充裕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组织制度的生命力就会失去最根本的保障。
再次,实现组织制度的最佳效益,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优化的政治和社会心理基础是实现组织制度最佳效益的基本保障。
第四、实现组织制度的最佳效益需要高素质的组织成员和积极的人文精神风貌,这是实现组织制度最佳效益的最重要的保障。
第五、实现组织制度的最佳效益需要加强党的理论、素质等方面的建设,这是实现组织制度最佳效益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保障。
第六、实现织组制度的最佳效益需要比较成熟的改革和建设的主客观形势。
此外,实现组织制度建设的最佳效益还受特定的历史条件,地理差异,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七、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生命
一个政党的组织制度必须强有力、科学规范、健康有效,这不但是实现政党的一般目的和自身建设的要求,也是实现政治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无定形碳,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的当然要求。
如果一个政党的组织制度不科学规范、涣散而低效能,那这个政党就不但不能肩负起国家(社会)所给予的历史重任和实现时代的主题,而且即使连自身的任务和目标也是难以完成,甚而连自己的正常发展都不可能,因而这个政党的生命也将终止,存在已毫无意义,在竞争中只能被历史的垃圾所吸收。
可见,一个政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得好坏事关一个政党的生命能否健康正常、持续协调、有效发展,加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组织力、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因而:
党的组织制度是党的生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 是党生命力的体现,是党的生命建设!
备注:著于99年7月初,99年底曾给予中共中央党校,现第一次全文公开(曾公开在律师实名制“官方”网站点睛网);
本文属于龙法治律师之《中国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之核心文章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