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年的吴敬琏与12年的李大霄 -再论证券市场的本质功能


       始知吴敬琏,源于其2001年股市“赌场论”之说,其主要观点大致如下:“中国的股市很像一个赌场,而且很不规范。赌场里面也有规矩,比如你不能看别人的牌。而我们的股市里,有些人可以看别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诈骗。做庄、炒作、操纵股价可说是登峰造极;二是全民炒股;三是中国股市目前的平均市盈率已高达60—80倍,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能长期支持这么高的市盈率”。吴敬琏的观点无疑引发证券市场的巨大震动,当时,另外几位经济学家如厉以宁、萧灼基等对其观点做出反击,他们认为吴的观点缺乏经济学家应有的理性思考与专业眼光,并表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进而提高财富创造能力的作用不能抹杀。以不规范为由,把资本市场打入冷宫的看法是不可取的。之后,随着股市的连续下跌,吴敬琏作为经济明星的江湖地位却得以建立。

赌场是什么呢?就是提供赌博的场所;赌博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用财物做注以一定方式争输赢,常用的方式多为纸牌和麻将。股市如是赌场,那么股票将是赌博的筹码,其也不会因股市在2000点和1000点有大的变化,如2000点为赌场,那么1000点也将不该其赌场本质,有所差别的只是赌注大小。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建设股市之本意也断不是为了开赌场,股市对于国家及经济的发展所做贡献在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以及希法亨的《金融资本》中有精彩描述。

皇帝不穿新衣,很多人没有指出并不是因为看不到,同样,股市具有投机功能并不是投资者不知道,没有人会天真的把股市看做理想的投资市场,而这一事实,却要被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颇也有些童言无畏。

《淮南子.说山》中有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大意是说一猎人张网捕鸟,在抓到鸟后研究一翻后发现鸟是在网眼中被捕获,然后就想既然是网眼捕中鸟,于是做了一个只有一个网眼的网来扑鸟,从此,再也没有捕到鸟。在2012年之际,证券市场也来了这样一个抓鸟的猎手,此人名为李大霄。大概此前曾发现1664时为底,于是,在今年做了一个名为钻石底的鸟网,可惜颇不幸,此网破烂,被人讥讽为“砖石底”没有抓到一只鸟,在钻石底的网被破之后李大霄便如祥林嫂一样四处逢人便说,“鸟都是在网眼中捕获的,钻石底仍然有效”。此人以前一直是在用大鸟网抓鸟,从3000点,2800点,2600点,2300点开始的一张大网来抓鸟,虽有争议但也不失一法。

研究证券市场的走势,巴舍利耶曾经在博士论文中写道,概率论可以用来描述价格证券的变动。如果股市具有随机性,以当前价格来说,相信价格上涨与相信价格下跌的人数肯定是一样的,既然没有理由判断那组人更明智,那么,证券买卖者的期望利润是零,证券市场是个“公平游戏”。凯恩斯也曾经写道:“现有投资利润的日常波动虽然看起来是短暂、不重要的,但它们集合起来就会对市场产生巨大甚至荒诞的影响”。

证券市场买卖者的期望利润为零,在这点上和赌博是一致的,作为不创造财富的一个盈亏市场,不管盈亏比例如何,只要期望利润为0,那么就一定会有1个赢者,即使其余99的都亏损。

枪炮是可以打死人的,但能够打死人的枪炮并不能成为所有罪恶的根源,同样,股市是可以让人亏钱的,但让人亏钱并不能成为其称之为赌场的缘由。把在股市的亏损简单归之为股市为赌场固然可以减轻投资者所承担的盲目投资的责任(我亏损因为股市是赌场,是国家体制建设的原因,和我本人关系不大),但一味从外找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本不是解决亏损问题的根本方法。吴敬琏本人是否投资股票不得而知,但其股市赌场之论使我相当怀疑吴的投资能力,也令我对其经济研究之实力颇有问号。

股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融资,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其他定价、资源配置等功能都是依附在融资这一基本需求之上的。没有融资,就没有股市,没有新股发行,就不会有牛市。股价,教科书理论意义上就是对未来收益的索取权,股价之高低意味未来收益的多寡。没有融资,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所有的企业都不需要钱,不需要进行扩大再生产,而寄希望于原规模生产的收益率的提升来带动收益的增长无疑天方夜谭。在热动力学中,熵是不断增大的,同样,也适用于经济领域。

当然,股市的融资功能的不断增强一方面除了投资者对企业融资的理性认识和理解之外,更多在于二级市场的赚钱效应。这个,从最初上门推销及到认购证的疯狂抢购可见一斑。但在赚钱效应不断放大之后,投资人却大都对股市的融资功能束之高阁以至忘却。在股市低迷之际,不时见有识者振臂高呼,要求停发新股以期能够带来股市上涨之繁荣,可笑之至。新股发行确实有众多问题,上市公司业绩的变脸、过高的定价、融资资金的滥用、华丽的包装、监管的无力、投行人员的急功近利等等使得新股发行获得一“圈钱”的美誉,俨然投资者都为鱼肉任人宰割。如果把一级市场也看做一个类似银行的企业来看,那么其低效当时毋庸置疑的。而低效的市场才是需要考虑从制度上、体制上考虑如何提高的根源,但因之低效而全盘否定融资渠道则不亚于因噎废食。融资功能也是考虑二级市场价格的原点和参照物,离开融资功能,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等分析模式也将陷入自我循环而无从出路。

台湾及香港股市近三十年走势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股市融资功能丧失的一个验证,台湾股市在90年创下历史新高12000点后持续走低,最低为9210月的2500点,反之,香港股市虽也有波折,但却一路攀升。对于台湾及香港股市何以一个熊途漫漫,一蹶不振,一个震荡上升,不断新高,自由各路诸侯英雄解囊献策,庖丁解牛,探赜索微。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香港股市在香港回归后大陆红筹股争相赴港上市,如最早的中石油、电信、移动以及后续的银行,中国建筑等。如以国人对国际板眼光来看,港人似乎全不怕外来和尚在其市场筹资融资,反之,没有过多新股融资的台湾股市却乏善可陈。以此来看,新股及融资发行是否引发股市低迷仍有待商榷。

作为融资功能的证券市场其魅力更多来自于二级市场,不同于间接融资的银行信贷市场,其是众多资金需求方面对有限的银行供给方,证券市场,则是众多的资金供给方面对相对有限的资金需求者,也正如此,不管以百倍PE发行的创业板股票还是以10PE发行的大盘股,基本都是被超额认购;也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也具有更大的延伸和可塑性,火热之际,股价可百元,低迷之时,股价却探到数元,也正是价格,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人及分析者,而渐渐忽略了证券市场的首要融资功能。以价格研究为目的,产生了众多的基本面分析及技术分析的大师,其中,大都各领风骚数年,过往云烟,久远弥新的不过寥寥数人。

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既然有价格那么股票某种程度上就是商品,商品本质上应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或再生产之用途,但股票并不具备此属性,股票的价格在于一个未来收益的索取权,未来收益的索取权大其相对应之价格也高,否则反之。作为指数,其所反应的则是整个经济实体未来收益的多寡,其静态收益则是市盈率的大小,确实如人所言,静态PE代表不了未来收益之多少,但却能表明过去对现在经济走势之看法。如中国股市在07年静态PE达到60倍之后仍有人在期盼指数上涨到8千到1万,其背后无外看好未来收益之更高、经济增速之更快,但实际上PE却到了现在13倍左右的结果来看,则发现未来收益并未更多,经济增速并未更快(同07年的预测相左);同样,以现在PE13倍左右来说,不断有人说要到1500甚至更低来看,其背后也无外悲观未来收益之更低,经济增速之更缓。当然,对于未来经济之好坏,却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论。

《贞元六书》是冯友兰在1937年到1946年写的六种著作,分别为《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从时间看是写于抗战八年之际,作者起名为贞元六书也自有深意。六经之首的《周易》乾卦的卦词为元亨利贞此句春夏秋冬的循环之义。所以贞元之际就是冬、春之际的意思,冯友兰用以说明抗战时期固面临压城之黑云,但也是民族复兴与民族觉醒的前夜。 以现在股市来看,钻石底、社保底、政策底、技术底等的不断失手使得指数滑落到2千点以下,一如当时失落东三省、上海失守、南京沦陷后临时政府落在重庆一样,此时,悲观论,灭亡轮不绝于耳,是主流声音,但冯友兰能在此际撰写《贞元六书》,坚信抗日必胜、鼓励抗战以结果来看自是得意之言,引人深思。

最近指数在跌穿20001995后又冒出一金刚底之论调,东吴证券前几日有文《1995是金刚石底》,大意如下“综合技术面判断,我们认为A股有望否极泰来,1995点是“金刚石底”,反弹将持续”。真是才走钻石又来金刚,底底生生不息,愚以为,多少点为底毫无意义,而其所以成为底只是在后面没有比他更低而已,例如,998点现在看为底部,但其当时并无成为底部之迹象,在998点过后1年内都未必被大多数人认同,同样,6124点现在看成为顶部,但其当时也并无成为顶部之迹象,在过后1年内都未必被大多数人全部认同。当下,所谓的估值底、政策底、钻石底的纷被击穿,使得股民很难再相信什么底,但如果稍微看长一些,这些“伪底”到很可能都处在一个底部区域中,如同都是一张鸟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单看鸟网的任何一个网眼,都是无效的,但合在一起却是可以扑到鸟的。即使鸟有幸落到你的底中,其实也不是你的那个底有多好,而是整个鸟网的作用。

李大霄的钻石底之逻辑并不新鲜,同之相反的那些悲观看空者,言大盘要跌倒多少多少点在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样,这种观点也和大盘要跌倒某某日或涨到某某日也有雷同。时下,各路股评及分析大师也喜欢言及到多少点位是向上或向下突破,愚以为这都是刻舟求剑,即使对也无太大之义。在波浪及江恩理论中,在1到10之区间便有0.25、0.362、0.5、0.618、0.75等5个所谓关键之点位,这样,任何一个上涨或回调之点位,总会有极大可能落在这5个点位之附件,事后看之,总会神奇,总会对的。但以事后看之对作为事前买卖之决策依据总有一种隔靴挠痒之不达意。

证券投资总是伴随着错误,这就如两人击打,在你挥拳摆腿袭击敌人之时,你的破绽也随之展现,“杀敌三千,自伤八百”所谓也。证券投资中的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存在此类缺陷,越精确可能缺陷也就愈大,但并不是说分析方法有缺陷就弃之不用,而是说在我们使用分析方法之前就要能够想到随之伴随着的错误,否则,可能在你还没有杀敌有所收获时却已倒下。而市场的分析师及投资者却大都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错后自圆其说,对后不知天高,以此心态在市场,其结果必是自取其辱,徒留笑柄。

当然,反过来讲任何一种投资方法也都有正确之处,那种断然说基本面分析无用或技术分析无用也都一叶障目,存在即合理,各种分析流派能够流传至今必也不会全无是处,那种轻言某种分析无效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井底之蛙,儿时读通史,只认为一种解读是正确的,但在你读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人所写通史来说,你会发现每个人虽然描述的都是同一地域同一时间的历史,但得出的结论却想去甚远,每个作者都认为自己最接近历史的真相,但似乎每个人又都离历史很远,很难简单的说孰是孰非。结果只有一个,但产生结果的原因则纷繁复杂,远不是一个原因就能够所解释。在股市,似乎也同样,指数和个股无外上涨或下跌,但产生上涨或下跌的原因却绝不是简单到一个基本面分析或技术分析就能解释的,虽然似乎都对。

鲁迅先生有篇散文《秋夜》,开头是这样写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样的语句,在普通人写来完全

可以看做啰嗦,一般说来这样写就可以了“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

,但在分析者眼中,这样的语句却完全不同了,有人分析出了“用了这样的句子,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还有人认为“鲁迅想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 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很期待作者鲁迅那样写开头也许完全没有想到那么多的涵义,或许就是啰嗦,或许就是想那样写多赚些稿费,我们其实完全不得而知,但在语文分析的眼中却丰富了很多涵义。

股市同样大概也如此,指数的涨跌也许有很多逻辑,但在分析师看来却有很多涵义,如什么“市场跌破5天线,就在惊恐跳水之际煤炭板块单骑救主,出现整体上扬,主力意图暴露,就是要千方百计维持通道式上扬”;什么“银行奋力,大盘亢奋,然晚节不保。主力只好老一套,先券商后稀土,无奈跟风严重不足,尾市终走软。今天有个不好的现象,量第一次缩到700亿以下了,危险信号!也是哈,够难为主力了,又要整理,又不能过分缩量,因为过分缩量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增量资金离场。假如不赶快放量,那就迎接更大力度调整”

“高处不胜寒”,其实,事物总是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行,好的一个作家在写作时,自是不会预先要想到种种文字背后的诸多涵义,他只是在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之下,自然流畅的写作,长则长,短则短,全不会做作且刻意为之。如写之前就有诸多想法,难有佳作。股市何尝不是这样,指数的走势某种程度上也如背后有一好的做手在写着股市走势这样的文章,而其在写之前也全没有特别多的想法,但在形成之后却在投资分析师眼中产生了诸多含义,而其含义却大都可能连做手都不知道呢。

股市不是赌场,同样,也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钻石底或钻石顶,其本质就是一个直接融资市场,IPO发行价及二级市场的价格决定了融资成本的高低。或许,你投资股市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国家及社会的发展,但不自觉间随着股市的壮大也为经济的腾飞做了些许贡献。诚然,股市中有很多的丑恶及虚假,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如人意,但不管怎样,这就是现实。其实,任何一个存在,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而正是存在的缺陷,才能促使事物的发展及进步。

吴敬琏是否是一好的经济学家(在其经济领域之内)我自无法评价,这个需要专业人士给出一个看法,但投资人熟知吴敬琏则大多来自其赌场论,而其给中国证券市场的标签-赌场,则完全不值一提,作为一研究市场经济的学者,作为融资市场之一的证券市场对经济的贡献完全不能抹杀,而这这发展之中产生的泡沫则也是成长的代价,事物的发展不会是真空中小球的运动那样理想化,但你在给股市一个赌场标签之后则会极大对投资者极大的误解,尤其是对价值投资者一个无情的嘲讽,在市场高位的时候,二级市场的价格确实都高估但也远不是赌场。以10年来看,01年高位已变成现在的低位,而这无外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而抱着赌场心态进入股市的我想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的,但股市不是这样,虽然也不是那样简单。

而李大霄的钻石底之论却某种程度也迎合了赌场之论,而这也正是其被质疑的地方,投资者或许大都抱着赌徒的心态,既然某些人说了钻石底,那么就可以赌上一把了,但不幸的,这次多少有点错了,至少在跌破钻石底之后,因此,赌徒们不会去想是自己那出了问题,而是一股脑将怨恨发泄到钻石底之作甬者身上,李大霄钻石底之论也断不会和自己标榜的平和的心态有所关联,其之论恰恰说明了并没有平和的心态,而也是一种有着赌徒思维的表现,虽然可能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事或不可前规, 物或不可虑,卒然不戒而至,故圣人畜道以待时”。很多事情不是事前可以知道的,往往是突然就来临了,所以聪明的人都是修养自身以等待时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