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劳动的辨析
智慧劳动就是创新劳动。所以说,创新实际上就是一种劳动技能,只是这种劳动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创造基础之上,劳动的结果是创新。智慧劳动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劳动形式,因此,凡是想获得财富的人、想在未来社会获得尊重的人,都必须主动地、积极地掌握这种劳动技能,并成为智慧劳动的劳动能手。
有的人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有大学学历,是硕士博士,是坐办公室的“白领”等等,就认为自己一定是从事智慧劳动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操纵数控机床的,是驾驶轮船的,是开飞机的,在劳动中时刻都要用脑子的,于是认为自己一定是从事智慧劳动的。这也是不对的。
要区别智慧劳动和体力劳动,必须把握以下三条原则:
1、 劳动的性质不同
体力劳动是以人体肌肉与骨骼的劳动以及代替人力的力量进行的劳动为主,以大脑和其他生理系统的劳动为辅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以掌握已知的劳动技能为基本条件的具有“再生产”性质的劳动,是一种“力”的劳动。
智慧劳动是以人的智慧和脑力劳动为主,以体力和代替人的体力的其他力量为辅的劳动,这种劳动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劳动,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进行探索和利用的劳动,是一种“智”的劳动。
郭广昌案例是智慧劳动的典型。1992年创建的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市场调查和咨询。市场调查和咨询在当时是创新的,很多企业还不知道市场调查是怎么回事,郭广昌的创业团队属于先知先觉,充分运用市场知识的“智”,因此业务发展很快。例如,他们为“元祖食品”做市场调查,主要提出了两大建议:一是提高月饼价格,二是降低月饼甜度。起初“元祖食品”不太相信,让香港一家咨询公司重新做,结果出来的报告价值远不如复星的。原本谈好咨询的价格是2万元,“元祖食品”却给了4万元,表示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实际上,多给的2万多元,应该是智慧劳动创造的增盈价值。
2、 劳动的过程不同
体力劳动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具有重复性的劳动。今天这样做,明天还是这样做,可以同样获得劳动成果。体力劳动过程中消耗的主要是人的体力和代替人力的其他力量,而消耗较少的是人的脑力和智慧。
智慧劳动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具有开创性的劳动。劳动不具有可重复性,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技能可供使用,总是在探索中,在试验中前进,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失败。智慧劳动过程中消耗的主要是人的智力、脑力和精神,而消耗较少的是人的体力和其它代替人体力的力量。
仍以郭广昌的智慧劳动为例。1993年郭广昌的创业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当时上海房地产业方兴未艾,但房子的销售成了瓶颈。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传统资本,复星团队不具备这个条件。做房地产销售,不需要太多的传统资本,而需要由知识转化的营销知识资本。复星团队的优势是知识,是智慧。复星团队用智慧劳动投入房地产销售业务。当时,房地产开发商通常的做法是在工地附近挂块售楼广告,坐等顾客找上门来买,或者整栋地卖给企业。郭广昌成为首批做房地产销售广告的公司,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也做邮递广告和夹报广告。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办法,在当初却是很新锐的,是创新性的。当时上海有一些从海外归来的人,是潜在的购房客户。复星团队通过市场分析,不失时机地抢到这些业务。他们跑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查询,把“海归”的家庭情况打听清楚,然后把广告送上门,上门推销服务,结果房子的销售量激增。复星集团赢得了“第一个1000万”。
3、 劳动的结果不同
体力劳动的结果是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是维持社会生存所必须的常规产品。智慧劳动的结果是创新的成果,是包含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深入一步的、新的认识和把握在内”的创新劳动成果,包括尚未上市的产品。智慧劳动成果既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一种理论,一种理念,一种制度,一种管理,一种方法。体力劳动和智慧劳动的最大差别在于两者创造的价值不同。体力劳动创造的是一般劳动价值;智慧劳动创造的是增盈价值。
仍以郭广昌的复星团队为例。他们不仅在营销上创新,而且直接瞄准技术创新。他们将生物医药确定为主导产业,全力开发基因诊断产品PCR诊断试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技术利用体外特定环境将特异基因片断在短时间内复制百万倍以上,能够极大缩短医学上对疾病的诊断时间,且大大降低误诊率。原来医院检测病毒性疾病的周期大约要3个星期,使用PCR后,仅用一两天时间结果就可以出来。90年代初,PCR技术国际上开始用于临床。在当时,国内尚无大企业涉足。复星集团开始独立开发诊断产品不过四年,就开发出了肝炎、肿瘤、遗传病、呼吸道、肠道传播疾病、优生优育等6大诊断系列共40多个产品,平均几乎一个月开发一个新产品。智慧劳动的成果为之带来巨额财富,复星实现了第一个“亿元”。复星团队被传为神话,其实他们唯一的专长就是有知识,他们是靠智慧劳动创造了第一个“百万”、第一个“千万”和第一个“亿元”。
我们归纳了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但对于具体的事例还要进行具体分析。让我们通过具体事例来辨析两种劳动。举例说,开飞机是一项很费脑力的劳动,但在固定航线上的正常飞行,尽管驾驶飞机需要很多知识,要付出很多脑力劳动,但按照上述标准衡量,一般来说仍然属于体力劳动,是复杂的体力劳动。设计飞机的则是智慧劳动,开辟新航线的试飞飞行是智慧劳动。遭遇异常情况的特殊飞行,创造了排除故障的成功经验,创造了保护飞机以及机上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增盈价值,因此,理所当然的是智慧劳动。
依据上述分析,企业里多数的岗位皆属于复杂的体力劳动。操纵机床的,不论是车床、铣床、刨床、钻床,不论是水压机、锻造机、铸造机、弯管机、纺织机,只要每天重复同样的工艺、同样的规程,甚至加工同样的产品,都属于复杂体力劳动,都是借助电力、机械力和人的体力从事的体力劳动。
现在,企业里有不少数控机床,员工只是在操纵各种按钮,很轻快,劳动强度很低,付出的体力很少,难道这些岗位也属于复杂体力劳动的范畴吗?是的,企业里操作数控机床的人,只要是按照别人编好的程序进行操纵,重复性地制造产品,尽管这个岗位需要较多的专业知识,需要较高的技术技能,但从劳动性质、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来分析,仍然应该属于复杂体力劳动。
企业里的“白领”是不是属于智慧劳动呢?也不尽然。企业的会计员,每天下账登录各种数据,用电脑绘制各种报表;企业里的调度员,依据生产计划,调配人力、物力,掌控生产节奏,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生产监控,发布生产指令……,只要工作具有重复性,只要缺少创造性,这样的劳动仍然属于体力劳动范畴。因此,不能以岗位来划分哪个岗位是体力劳动,哪个岗位属于智慧劳动,也不能以所谓的“蓝领”“白领”来区别你是复杂体力劳动,我是智慧劳动。智慧劳动判定的唯一标准就是创新:凡是从事创新劳动的就是智慧劳动;反之,没有创新意义和创新内容的劳动都是体力劳动或复杂体力劳动。
要正确辨析两种劳动特别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对于高学历、高学位的人,以及坐办公室的“白领”来说,他们的知识相对比较渊博,知识的积累比较雄厚,对知识的掌握既有宽度,又有深度,具有从事智慧劳动的优越条件和坚实基础。但是,不能说他们就是“当然的”智慧劳动者。尽管他们存储的知识较多,但是知识放在“仓库”里不用,只是从事一些重复的简单劳动,不能创造增盈价值,那么,他们只能算是“具有高学历的复杂体力劳动者”。只有当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知识仓库”里的知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创造性地劳动,实现创新目标,创造增盈价值,只有此时,他们才是名正言顺的智慧劳动者。
第二点,对于学历低,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来说,尽管他们的知识并不渊博,知识的积累比较少,从事智慧劳动的基础较差,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这个范围相对较小领域的知识,有很深的了解和把握,甚至,对这个领域的稀缺知识的掌控超过常人,对这些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经过努力,终于在这个领域里实现了创新,创造了增盈价值。此时,他所从事的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劳动。这就是说,一个人既可以从事复杂体力劳动,也可以从事智慧劳动。为了创造更多的增盈价值,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应该提高智慧劳动在整个劳动构成中的比率。
我们倡导智慧劳动,只是因为智慧劳动能够创造增盈价值,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够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必须说明的是,我们提倡智慧劳动,没有任何否定体力劳动、任何轻视体力劳动的意思。体力劳动,不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是复杂的体力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都是值得尊敬的劳动。实际上,像农业经济时代简单的体力劳动,以及像工业经济时代复杂的体力劳动,在现实的社会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有的是根本离不开的。我们强调智慧劳动,只是要指出,这是时代发展的方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方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从事智慧劳动,尽量提高智慧劳动在整体劳动中的比率,尽量创造增盈价值,尽量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条件尚不具备,我们仍然要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重视体力劳动,仍然要依靠大量的体力劳动推动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