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纪念屈原。屈原被今人接受,一方面因为他是诗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爱国主义。然而,中国历史上,对于屈原的评价从司马迁开始,主要集中在他的品性高洁,出污泥而不染,刚直不阿,为真理而不断求索等方面。在漫长的历史中,屈原的爱国主义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只是到了近现代,屈原的爱国主义形象才真正确立。当然,至今还有人对此表示异议。
介入屈原是否属于爱国主义的问题争论,意义不大。寻找一下历史的脉络,就会懂得屈原的爱国主义在现代被大力张扬的真正原因。屈原生于战国末期,屈原的爱国是肯定存在的。但是,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屈原的爱国便不太被重视,并且一直有所争议。直到南宋时期的朱熹,面对外族入侵,第一次提出屈原是“忠君爱国”这个说法。我们现在所说的爱国主义,另一种说法也可以称之为民族主义。在中国长期大一统的历史上,民族主义始终没有成为主流,只在一些历史关键时期,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才在某些关键人物身上显露出来。
中国历史上民族主义地位一直不太高,这与中国古代文化的本质密切相关。很多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天下主义”,它着眼于全天下,全体黎民百姓。因此,在没有外族入侵威胁的时候,民族主义一般没有市场。即便发生外族入侵的情况,由于中国古代有强大的文化优势,基本上都用文化消融了外族的暴力,最终实现文化上的同化。因此,中外很多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是文化主义占主导的社会,民族主义确实只是文化中不太重要的配角。
然而,当今中国民族主义情绪比较高涨,而且大多都是普通民众自发产生的。很多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评论,说好说坏的都要,站在不同的立场,得出自己的结论。我计划最近写一些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一下民族主义的起源、流变和影响。今天先作一个开场白。
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最早的集中体现,就是法国大革命。与民族主义密切相伴的是国家主权。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主义发展、较量的历史。在文艺复兴之前,不论中国还是西方,也有民族主义存在,但都不具备现代民族主义的典型特征。欧洲近代发展史,使得民族主义成为一个极为强大的力量,也成为很多欧洲国家崛起的精神来源之一。
现代民族主义被欧洲人带到全世界后,引发各个其他民族的意识觉醒。如此,我们才会理解,为何在中国现代史上,关于屈原是否是爱国主义的争论,被一边倒的舆论代替,因为,这是西方文化到达中国带来的结果。当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发现民族主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于是便从历史深处,找到了自己民族主义的“源头”。每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必然都不同程度地借助民族主义。
中国引入现代民族主义精神,完全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因此,某些人出于一些政治目的,将中国的民族主义称为传统文化的糟粕,是完全错误的。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很多民族主义造成的灾难,这种现象被人称为狭隘民族主义,或极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由此也被称为“双刃剑”。但是,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民族主义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都在欧洲或西方国家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此,对于民族主义的怀疑和批判,不应该转嫁到对于中国传统的批判,而应该清楚地看到,这是对西方文化有选择接受的必然。民族主义“双刃剑”的现象,正说明了西方文化不是十全十美,必须有鉴别地学习和吸收。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某些忠于本国、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不局限于中国),有时候会成为一个卖国者,例如我国着名敦煌学研究鼻祖罗振玉,投靠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某些完整接受西方思想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对抗西方的爱国者,例如在英国接受教育的圣雄甘地,和国大党主要领导人尼赫鲁。这一复杂现象,使得我们很难对民族主义的好坏,简单做出道德判断,其具体的原因,我将在后面的文章里做出解释。简单来说,民族主义不是一种文化,也不完全是某些人说的是一种情绪。民族主义是一种认同标准,这种认同总是通过其他可操作的具体内容表现出来。
因此,当我们说要有理性的民族主义,要冷静分析民族主义的各种利弊,要警惕民族主义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其实等于在说,要客观分析西方文明的利弊。各个国家将自己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其实是对传统的改造,而非简单复活传统。由于这个世界上很难有绝对正确的东西存在,因此,传统与民族主义结合的再生和改造,也就同时显得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得出好与坏的道德判断。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显得尤其复杂,在全世界都没有如此复杂。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强大特征和内涵,可以成为化解民族主义不良一面的最有效工具;其次,民族主义精神的高扬,常常把传统文化当成绊脚石,造成为了民族生存,不得不抛弃民族文化的奇怪选择;第三,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复兴,又常常借助民族主义的力量;第四,再生和改造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有助于在全世界消除民族主义带来的恶性竞争,实现一种真正的世界主义。联合国的门前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有不少专家指出,不理解民族主义,就很难理解世界近现代史。同样,不理解民族主义,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也会产生梗阻。民族主义是西方文明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必然相伴的东西,只要有西方文明到达的地方,一定会产生民族主义。因此,在全世界都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民族主义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少和怎样体现的问题。由于民族主义都要通过民族国家的自决权体现出来,因此,理解民族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至高无上的国家主权。明天接着说。
民族主义不是中国特产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