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药分离逐渐成为主流的时候,零售药店就是老百姓的必然之选,先占领地盘的想法不愧是聪明之举。而这其中的后果不言自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中国医药营销企划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万祥军表示:面对上游力量强大的生产商、代理商、批发商,小石头击不过大磐石;或许联合起来,团结就是力量。
进入21世纪以来,药店连锁红红火火,一家家全国性的连锁企业营运而生,国大、海王星辰、老百姓、金象、中联、华氏、雷云上、和平、桐君阁,纷纷进入行业前列。连锁的规模化优势很明显,不仅仅是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更具吸引力的品牌,而且具有更低的管理成本,尤其是规模化采购的议价能力,着实让小型零售连锁企业羡慕。这些领先的连锁企业,不仅具有大笔采购的议价能力,甚至可以越过批发商和代理商,直接从厂家进货。另外,近年来平价药品超市逐渐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虽然门店数量不多,但是薄利多销的超市概念,也实现了规模化采购的优势。相比之下,小型连锁药店如果不联合起来,还是通过层层代理和批发来进货,高昂的进货成本将把利润压缩殆尽,生存岌岌可危。
事实上,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的弊病,不仅仅是医药不分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gsp认证的问题,还存在层层代理和批发的药品流通问题,过多的流通环节增加了无益的成本,每一个环节都要追求自己的利润,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这种完全不符合社会商品流通发展趋势的现象,短期内也难以改变。据统计,1999全国有16000家药品批发企业,令人瞠目结舌。”无论是超级连锁药店,还是平价药品超市,减少流通环节、从厂家直接到药店,始终是产业演变的大方向。”中国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运营管理中心、谋定药店商学院主任万祥军表示:而小型药店的采购进货模式,显然不能享受流通环节精简的社会效益,采购成本高昂自然不可避免。作为流通行业,进销价之差始终是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销售价的确定取决于市场,如何降低采购价就成为了零售药店的首要问题。联盟的方式,使得小企业抱成团,直接从一级代理商或生产厂家采购,进货成本才可能得以降低。
联盟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打造规模化经营
当前的药店联盟,主要有三种功能,正是出于这些功能的实现,不同的企业才愿意结盟。但是,事实却不太如人愿,无论如何联盟,毕竟不是一家企业,各自有着自己的盘算,貌合神离可以称得上是目前药店联盟的典型特征。综合当前的各家联盟,这三种功能主要有:采购联盟、物流联盟、管理联盟。
药店联盟的初衷,目的只有一个,大家共享信息,尤其是采购价格信息,以便能够向供应商压价。因此,2003年广州采芝林、金康、海王星辰、二天堂、万康、康之选六家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签订《联合采购意向书》时,明确要求向供货商争取最低进货价,实现采购信息共享;这样一来,如果给了这家低价,那家也会要求这个低价。之后,联合采购的需求就自然产生了,成立一个联盟机构,各家企业委托该机构执行采购任务,统一口径对接供应商。2004年成立的武汉天元医药代理公司,便是这样一种联合采购机构。再后来,个别联盟机构倡导了联盟自有品牌产品,委托厂家oem,然后在加盟企业的药店统一销售。成立于2005年的深圳匹特欧药店管理有限公司,曾经尝试为会员企业统一组织自有品牌oem外包,但是效果甚微。这其中,集中各家采购订单,实现团购的规模优势,是药店联盟的最核心目标。所以,联盟的这一功能可以总结为一个词:团购。
“在团购的基础上,联盟机构随之遇到了更大的挑战,这就是物流和供应链的联盟问题。
一个区域的零售药店,即使联盟起来,向供应商压价的力量仍然不够大;如果跨区域的零售药店联盟,统一采购之后的物流配送,着实难以实现联盟,甚至更难以实现准时配货。”谋定药店商学院主任万祥军表:而供应链的联盟就更难了,因为这牵涉到每一家企业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支付和药品销售统计系统,如果供应链联盟,这些都需要共享,甚至由联盟机构统一管理,这显然是每一家联盟成员都不愿意看到的。由此看来,一旦牵涉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入盟的药店企业便不积极了,无怪乎当前的药店联盟仅局限于外部联盟,即采购的共享和统一代理。另一方面,深圳匹特欧(pto)药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王春雷的倡导下,尝试向联盟企业进行管理输出,在营销推广、店面运营、人员管理等方面,输出联盟机构的标准化经营管理系统和经验。但是,毕竟大家不是一家企业,这些管理输出也只能是建议性质的,会员企业无论是否接受,都有自己完全的自由。再而言之,联盟机构本身并不是零售终端门店,由其进行管理输出显然不能令人信服。事实上,联盟机构的管理输出,更多的来自于会员中比较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推广,而不是来自于联盟机构自身。所以,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经验输出方面来看,药店联盟只是隔靴搔痒,雷声大,雨点小。这样一来,打着联盟的旗号,会员企业只进行一些外在的采购为主的联盟,而真正的供应链系统统一衔接、经营管理模式统一风格,却实现不了。正如开心人大药房董事长梁永强所说:“今天这个联盟,感觉像在开药店联合国大会”,各国代表貌合神离。
药品零售何去何从?
经历计划经济的药品批发零售体系,经历大街小巷开门营业的药店,经历走出当地走向全国的连锁药店,经历深得人心的平价药品超市,以及今天的中小药店联盟,未来的药品零售行业将如何发展?中国医药营销企划与市场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万祥军作了大胆预测。
首先,从业态上看,药品零售将出现更加细分的业态,每一种业态都将产生佼佼者。在药品便利店业态领域,将产生几家全国性的连锁企业,每一家企业都将把门店开到全国各大城市,海王星辰在成功融资之后的全国扩张,是连锁便利药店的典型扩张模式。目前,海王星辰在全国的直营店就已经超过2000家。
在平价药品超市领域,老百姓、百济堂、佳合都有了不错的尝试,每一个药店的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左右,其中的药品降价幅度达到20%左右,深受老百姓的青睐。虽然平价药品超市的店面数量目前并不多,但是在薄利多销的策略下,其快速周转的销售速度,无疑大大增加了采购量,面对上游供应商同样具有议价能力。这种业态比较符合零售业的超市“天天低价”理念,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当然,提倡大健康药店概念的昆山百佳惠大药房,也尝试出了一种细分的业态,不过这种业态只是传统药店基础上的药品丰富化策略,难以称为一个典型的业态。除此之外,国外的一种药品零售+服务的组合模式,值得国内药店企业借鉴。这些药店在药品零售的基础上,提供基础的诊所、健康咨询、保健护理等服务,能够扎根社区赢得顾客的忠诚,粘牢顾客。但是,这种模式对药店的服务能力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具备这方面能力的药店几乎没有。
无论哪一种细分的业态,全国连锁是一条必走的道路,规模化将是每一家企业的追求,偏居一隅的企业只能是微利生存。在以标准化产品为主的零售产业,产品的差异几乎不存在,“以价格赢得顾客、以规模降低成本”简直是条铁律。不能上规模的企业,除非在服务上有所突破,而事实上,没有规模化的积累,小型药店的服务也难以得到提升。
从整个行业来看,流通环节的缩减是大趋势,在规模化企业的供应链体系里,代理商和批发商最终将不复存在,从工厂到门店将是主流的流通模式,缩减流通环节的直接效益就是降低成本。如果没有联合,小型药店显然不能享受这一趋势带来的效益,由于采购量小,根本不可能直接从厂家进货,甚至直接从一级代理商进货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由此看来,业态细分、规模化、连锁、厂店直通,是药品连锁零售业的主流发展趋势。
未来的药店连锁行业,“规模化发展促进行业更集中、少数大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松散的联合、绝大多数小企业之间形成另一个松散的联合”,是基本的发展趋势,行业整合必然进行,企业数量必然要大大缩减,这种“三五个企业一联盟、全国有数十家联盟”的现象不可能长期延续。
药店业态将向两极细分
下一个十年,国内药店将以两条线发展:一是专业药店;二是多元化药店,亦称非专业药店。区别二者的主要特征是主力商品。
前几日,笔者回湘省亲,得知一位以前做医院药品供应商、年销售规模已达亿元以上的朋友,最近准备了千万元资金转型做实体药店。笔者对此颇为感慨,从目前已形成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新的资本从零起步,若是依样画葫芦,恐怕很难。然而,如果根据营销学 市场细分和业态定位 经典理论,尝试当地药店业态的新品类 针对医院病人的专科药店,却也不难。
专业发展:专科药店雏形出现
2001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药店,特别是紧邻大医院的卖场型药店,在各地不胜枚举。然而,近两三年来,笔者调研发现,2005年以前开设的 大而全药店 ,其销售均有大幅度下降,下降均值保守估计在 拦腰折 。这也是近几年很少再出现大卖场型药店的主要原因。偶见一意孤行者,也没见多少成功案例。
医院专科药店之所以值得尝试,是因为其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而且根据营销学经典理论做了如下细分
[案例策划]药店业态多元化发展之需。
[策划背景] 1.普通药店市场高度饱和;2.选址:紧邻二甲或三甲医院;3.目标人群:医院住院和出院病人。
[业态定位] 医院专科药店。
[顾客定位] 心脑血管、内分泌、风湿类、肿瘤等疾病或慢性病专科病人。
[商品定位] 以心脑血管、内分泌、风湿类、肿瘤等疾病治疗性药品为主力商品,占70%~80%。辅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等。
[营销定位] VIP会员制,实行一对一营销。
[员工定位] 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营养师、保健师和康复师。
此外还有文化定位,以及整合医院和患者资源,整合员工专业资源和供应商资源等。
多元发展:非药品为主力商品
目前, 业态多元化发展 将成为行业下一个十年战略性定位,这点在业内已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药店业态多元化后的市场细分,也将是必然趋势,切忌盲目 全科 多元化发展。
下一个十年,国内药店将以两条线发展:一是专业药店;二是多元化药店,亦称非专业药店。区别二者的主要特征是主力商品:专业药店以药品为主力商品(药品约占70%);多元化药店以非药品为主力商品(非药品占50%~80%)。
将来,两条线各自裂变出代表性药店。专业药店有:标准药品超市、中医中药店、新特药药店、专科药店等;非专业药店有:药妆店、特色药店、健康生活药店、网上药店& &
标准药品超市: 以药品为主力商品,辅以非药品。药品品规和销售额均占总体的70%左右。非药品主要是和健康相关的产品,如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消毒用品、健身保健用品、护理用品和日化用品等。
中医中药店:以中药为特色,辅以化学制剂和中医保健器具。
新特药药店:以新特药为特色,如新上市的OTC、处方药和进口药等,辅以特色的药用化妆品、品牌日化用品和有治疗作用的保健器具等。
专科药店:以专科疾病治疗用药为特色,如肿瘤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辅以专科疾病的康复器具、保健食品和常见病治疗用药等。
药妆店:以药用化妆品、时尚用品和日用消费品为主力商品,辅以OTC。
特色药店:以品牌中药参茸专柜、化妆品专柜、医疗器械专柜、保健食品专柜、康复器具专柜、计生用品专柜和新特药专柜为特色,辅以常用药物销售。
健康生活药店: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经营健康相关的服务项目为主要特色。如心理咨询、生理检测、营养指导、康复指导和保健养生服务项目等,辅以和项目相关的中西药品。此类药店以服务为主、药品为辅。
网上药店: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此类药店会有所发展,但以OTC和非药品为主。
再谈业态细分、规模化、厂店直供是药品零售业主流发展趋势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