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工资的增加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中国的工资在近年来增加的幅度和增加的原因,以及它的增加是否会影响外国投资外流,造成对中国不利的局面。

  根据20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工资增加的原因是国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和其他物价一样,是由供求决定的。本文只谈需求,因为劳动力的供应是由工作年龄的人口决定,增加很慢。

  劳动力的需求由生产决定。生产有两个要素,就是资本和劳动力。如果资本固定而单是增加劳动力,那么劳动力越多,新增劳动力带来的产量增加幅度就越小,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工厂雇佣工人是为了增加生产,如果工厂支付的工资不多于工人对生产增加的价值,工厂就可以多雇工人,这样做会得到更大收益。劳动力越多,每个工人带来的产量增加额会减少,要工厂多雇佣工人,人均工资就一定要下降。也就是说,如果资本固定而要增加劳动力的需求量,就需要降低工资。如果不减少工资而要增加工人的雇佣,那么工厂一定要增加它的资本。总结而言,劳动力的需求有两个决定性因素,就是资本与工资。资本越多,对劳动力的需求越大;工资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增加。用这个基本的理论,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工资比中国的高,这是因为美国人均拥有的资本比中国的多,美国对人均劳动力的需求比中国的高。

  上面的劳动力需求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工资逐年增加。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资本增加了,生产便会增加,同时劳动力的需求会增加,工资也因而增加,这都是经济发展的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经济学界对上面的经济发展理论做了重要补充,把劳动力的质量作为第三个重要的生产因素,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劳动力的质量,它与物质资本同样是由投资得来。国家的人力资本是由历史传统与教育的投资得来的。这个新的理论把教育的投资变为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重要因素。第一与第三个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增加,会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也推高了中国的工资。

  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加导致的。这两种资本的增加,一部分来自国内资本,另一部分则是外国直接投资。外国在中国投资,不但引进物质资本,也引进新的技术,因此也推动中国人力资本的增加。这两部分资本的增加,增加了中国的总生产、劳动力的需求和工资。没有这两部分资本的增加,工资是不会增加的。

  外国人来华投资,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而且质量高。近几年有一些外国投资的工厂转移到别国,因为中国的工资高了。有人说,工资的增加导致外国投资外流,对中国不利。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总的来说,外国投资还是进来的比流出的多,否则中国的两种资本不会增加,中国的工资也不会增加。除非中国国内的两种资本增加更快,这是不大可能的。总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是工资的增加,这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有好处的。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提供各国人均收入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是8400美元,美国是48387美元。和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均收入还差很远。中国的人均资本(包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美国还少得多。用人均收入来衡量,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比美国落后得多,中国的工资还需要很多年才能赶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