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故宫事件”,“红十字会事件”以后,“7.23铁路追尾事件”又把铁道部放在国人面前大考。
说实话,当事件发生后,民众一上场,其表现大多是令人感动的。无论是现场民工的及时救援,还是年轻人半夜拥向献血大厅;无论是被救的乘客又返回车厢去援救他人,伤者与伤者互相搀扶,还是昨天晚上在温州的烛光晚会,为亡灵祈祷的虔诚。都令人心中温暖。王阳明说,“不虑而知是谓良知”,民众在灾难面前的行为,说明社会良知还在,社会正义还在。这是令人欣慰的!
可是,当管理当局出现以后,情况就不那么乐观。
我们应该承认,铁路当局的反应还是积极的。比如部长马上到了现场,和浙江省密切配合,组织搜救,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说明情况。但是这些努力并没有使民众满意。为什么?我觉得根本问题是信任。
为什么会产生信任危机呢?
首先,在事故原因的解释上,不能让社会满意。
高铁花了那么多钱,四万亿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投向高铁,人们理所当然的要知道它的质量如何。况且一上了车,就把性命交给了这个家伙。之前铁道部的专家个个信誓旦旦,说高铁如何如何安全,如何如何可靠,牛皮吹破天。可是现在说出事就出事,几十条人命说没有就没有了,你铁道部当然要有个合理解释,究竟是为什么?!
其次,为什么要马上把车体捣碎掩埋?
这是让人百思不解的问题。按理说,应该仔细清理现场,清理伤者和死者遗物,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和剖析事故原因,车体是重要的物证。为什么要掩埋,而且看起来如此匆忙。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难道还有更重要又无法公布的原因?
这种令人不解的行为,遭到民众的质疑是正常的。特别是当铁道部宣布车厢已经没有生命体征,而有救出一个小女孩时,民众的愤怒也是有道理的。
第三,如何问责?
这么大的灾难,肯定要问责。可是铁道部在第一时间,在没有公布任何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突然宣布免去上海局局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这种时间上的迅速恰恰反映了决策的轻率,给人以“丢卒保车”印象。而且派去上海局继任的局长,恰恰是当年造成山东铁路更大惨案的当事人。这种对历史污点人物的任命就是对今天免职的一种注脚。给人的印象就是一家人换来换去,更多的是忽悠,毫无问责和惩罚的意义。
处理危机的核心,是当局的公信力。一旦公信力丧失,就会陷入进退失据的麻烦,而公信力的建立,靠的是诚实,靠的是公开。只有以对生命的尊重态度,以对民众尊重的态度,来公开全部信息,不遮不藏。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危机公关才会有效果。
诚信,是以诚取信。在这个信息年代,想忽悠是很难的,且成本极高。
真正的危机是信任危机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